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澎

(中國詩人)

鎖定
王澎,男,曾用名黃沙,青年作家、詩人。生於1975年9月,陝西省彬縣人。1993年開始發表作品。著有詩集《叩問心靈》(1998年)、《面具》(2008年)等。
中文名
王澎
別    名
黃沙
國    籍
中國
籍    貫
陝西省彬縣
出生日期
1975年9月
職    業
作家、詩人
代表作品
《叩問心靈》

目錄

王澎簡介

畫家王澎作品 畫家王澎作品
有詩歌、評論、散文等散見於《詩選刊》《詩歌月刊》《新詩大觀》、《星星》《詩刊》《美文》《文化藝術報》《寫作導報》《前衞報》《濟南時報》《蒙自文藝》等報刊媒體以及網絡。其詩歌作品多以第三人稱出現,詩句冷竣,語境冰冷,常以遊移的傷感筆調抒寫一個個飄忽不定的、半真半幻的內心世界,從而反映出時代發展過程中的種種人文失落,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了對於商品時代的文學價值審美的一種“反向性”的思考,同時也使詩歌的審美達到了一個哲學的層面。

王澎作品

選擇的痕跡(王澎作品)——詩集《面具》自序
生命,原本就只是一段無意義的行程,人們卻都在渴望和幻想着“永恆”!我也如此,就開始了寫作!
從表徵上講,“靈感”永遠是滯後的。它之所以會超前,是因為我們無法確定它的下一目標和方向!
在“無意義的行程”之中,我們追求“永恆”的努力方式和選擇究竟會有多少才能真正成為算得上的“有意義”和“有價值”?而事實上,真正的屬於我們自己的“選擇”究竟會有多少?即便就是我們做出了“選擇”與“努力”,我們的“命運之花”就一定會燦然而放?
選擇本身是一種痛,綻放也是一種痛,最後的結果中也肯定還會有痛存在!這種“痛”愈深,對於“美”與“快樂”的期望和呼喚就愈強烈,生命的“意義”也就在於這種“痛”與“快樂”交替的“行程”之中!正因為人們從已經是過去時的“選擇”中或多或少的嚐到了“苦”和“甜”,就對這“選擇”有了或深或淺的記憶,使得靈魂總固守和遺留在那一個個的“叉口”,境遇和思緒一但接近和抵達,許多往事就一下子旺盛起來,那些記憶的痕跡也就更為的清晰和深刻,我們彷彿又找到了自己的靈魂!
對於這些枝末細節、所謂的“痛”的表達與傾訴,我讓她成為一首首或沉重、或輕盈的詩歌,展示和綻放的不僅僅只是我個人的內心,還有我看到和知道的一切關於生活、存在以及選擇的形而上的理解與共鳴!
從十多年前我的詩集《最後的先鋒》出版事宜擱淺之後,我也因“生存角色”的數次改變而一度冷落詩歌,一面忙於生活瑣事,一面從事其它體裁的寫作。一段很長的時間過去之後,我還是發現我離不開詩歌,離不開這個對於我來説“絕對靈魂”一樣的形式存在。
當然,也非常感激那段時期的“冷落”和“選擇”。許多朋友贈寄來自己“待出”或“已出”的集子,或校對、或寫評、或交流,一種“局外人”的角色讓我產生了許多從前未曾有過的新鮮意識和特殊審美!放棄矜持,靜心的學習更為寬泛、更加多樣的詩歌、哲學思想和理論,與此同時,自己也找到了對於自己詩歌創作的新構架——“沒有靈感時必須有激情;沒有激情時必須有哲理”。“冷落的痛”蝶變為一種自然而然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