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渾

(西晉名臣,太原王氏)

鎖定
王渾(223年~297年),字玄衝,太原郡晉陽縣(今山西省太原市)人,出身太原王氏。西晉時期大臣。曹魏司空王昶的兒子。 [25-26] 
曹魏正始年間,王渾成為大將軍曹爽的屬官,後得司馬昭賞識,被任為司馬昭的幕僚,後官至散騎常待、越騎校尉,司馬炎稱帝后,歷任徐州刺史、豫州刺史、安東將軍、都督揚州諸軍事,任內開倉救濟,受到百姓信賴。咸寧五年(279年),晉武帝大舉伐吳,王渾率軍攻克尋陽、高望等城。太康元年(280年),王渾擊敗東吳丹陽太守沈瑩、護軍孫震,最終成功滅亡東吳。晉武帝升其為徵東大將軍,鎮守壽春,晉爵為公。元康七年(297年),王渾薨逝,享年七十五歲,諡號為元。 [27]  [29] 
王渾著有《司徒王渾》5卷,已佚。《全晉文》據《御覽》《藝文類聚》《通典》等輯其佚文9篇。 [28] 
別    名
京陵元公 [1] 
玄衝
所處時代
三國→西晉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太原郡晉陽縣
出生日期
223年
逝世日期
297年
主要成就
參與滅吳之戰,安撫東吳遺民
主要作品
《王渾集》
本    名
王渾
官    職
司徒、錄尚書事
爵    位
京陵公
諡    號

王渾人物生平

王渾早年經歷

王渾曾任大將軍曹爽掾屬。正始十年(249年),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殺死曹爽,王渾循例遭到罷黜。爾後復出,先後任懷縣縣令、參安東將軍(司馬昭)軍事、散騎黃門侍郎散騎常侍等職。 [2] 
甘露四年(259年),王渾的父親王昶去世,王渾承襲其爵位京陵侯。鹹熙(264年~265年)年間,改任越騎校尉 [3] 

王渾主鎮地方

三國志11的王渾 三國志11的王渾
泰始元年十二月(266年2月),魏元帝曹奐禪讓帝位予司馬炎西晉建立,王渾加任揚烈將軍,遷徐州刺史。在徐州刺史任內開倉賑濟饑荒,而深得人民信賴。後來,王渾又轉任東中郎將,監淮北諸軍事,並鎮守許昌 [4] 
王渾後又轉徵虜將軍、改監豫州諸軍事、假節,領豫州刺史。因豫州與東吳接壤,王渾就在當地宣揚西晉政府的威信,令很多不滿孫皓統治的東吳人士前來投靠西晉。後東吳將領薛瑩魯淑號稱領兵十萬,分別進攻弋陽新息;當時正值各州兵馬休息的日子,各地都少了一旅的兵力,東吳都不提防晉軍會到臨。但王渾則率軍悄悄渡過淮河,出其不意地攻擊東吳軍,並將其擊破。王渾後來又遷安東將軍,都督揚州諸軍事並鎮守壽春。此時東吳又在皖城大舉耕作,意圖為進攻儲蓄軍備。王渾於是派揚州刺史應綽督淮南諸軍進攻皖城的田地,不但擊破在當地鎮守的軍隊,更燒燬大量穀物、稻苗和船隻。王渾自東面邊界列兵,觀察東吳的地形和城池,準備籌劃進攻方略。 [5] 

王渾平吳一統

主詞條:晉滅吳之戰
咸寧五年(279年)十一月,司馬炎決定發動滅吳戰爭,王渾奉命領兵從橫江出擊,又派部下進攻東吳各城,將其一一擊破,東吳厲武將軍陳代和平虜將軍朱明見晉軍所向披靡,遂前來投降。此時,東吳荊州已大致落入晉軍之手,各路軍隊又攻向建業孫皓於是派丞相張悌督丹陽太守沈瑩、護軍孫震和副軍師諸葛靚等率三萬兵抵擋晉軍。張悌領兵渡江到牛渚,並圍困王渾所派的城陽都尉張喬,王渾派安東司馬孫疇和揚州刺史周浚進擊,並將吳軍擊破,張悌、沈瑩和孫震等戰死,七千八百多人,震驚東吳。 [6] 
及後,孫皓派使者,分別送降書給晉軍三位主將王渾、王濬和琅邪王司馬伷,但王渾因按兵不動,而王濬則一路沿長江到建業,並受降後才渡江。王濬當時因從蜀地直攻至建業而威名遠播,但王渾卻認為他自己率先攻破孫皓中央的軍隊,功勞應當最大,只因當時按兵不動才令王濬比他更快到建業;故此王渾非常不甘心,後悔沒有在擊破張悌後立刻進攻建業,更加多次上奏要揭發王濬的罪狀,稱他不受節度,要求要用檻車押王濬回洛陽,但司馬炎都不應允,而王渾此舉更被人譏諷。戰後,司馬炎稱許王渾的軍功,讓他進爵為京陵公,增邑八千户。王渾在此後轉任徵東大將軍,重新鎮守壽春。當時王渾不常用刑,處事果斷,而且又妥善安撫了當時心中畏懼西晉政權的東吳遺民,令江東安定,民心歸附。 [7] 

王渾位至三公

三國志12的王渾 三國志12的王渾
太康三年(282年),王渾受召入朝,任尚書左僕射,加散騎常侍。此時,司馬炎聽從荀勖等人的建議,打算讓一直在洛陽任官的弟弟齊王司馬攸送返封國。王渾上書諫止,但司馬炎不聽。
太熙元年(290年)正月,王渾升任司徒 [8]  不久,司馬炎逝世,太子司馬衷繼位。司馬衷加授王渾為侍中,封國又獲賜士官,享受與睢陵郡公王祥同等的殊榮。 [9] 

王渾閉門拒瑋

元康元年(291年),皇后賈南風聯合楚王司馬瑋,誅除了輔政的太傅楊駿和他的黨羽。剷除楊氏的勢力後,司馬瑋意圖殺新任太宰的汝南王司馬亮奪權。手下公孫宏勸説司馬瑋尋找舊臣王渾支持,以穩定眾人心志。但王渾卻以患病為由回到府第,命府中一千多名家兵閉門抗拒司馬瑋,司馬瑋不敢強逼。同年,賈南風誅殺司馬瑋,總攬朝政,王渾帶兵入宮,被授為錄尚書事 [10] 
王渾早前任官都有非常好的稱譽,但自從任司徒後,聲望卻日漸減退。
元康七年(297年),王渾逝世,享年七十五歲,諡號為元公,後世稱其為“京陵元公” [1]  。有二子,長子王尚早亡,次子王濟嗣爵,但王濟也死於王渾之前,於是以庶長孫王卓嗣爵。 [11] 

王渾人物評價

司馬炎:“督率所統,遂逼秣陵,令賊孫皓救死自衞,不得分兵上赴,以成西軍之功,又摧大敵,獲張悌,使皓途窮勢盡,面縛乞降。遂平定秣陵,功勳茂著。” [12] 晉書》引
公孫宏:“司徒王渾宿有威名,為三軍所信服,可請同乘,使物情有憑也。” [12] 《晉書》引
房玄齡晉書》:①“孫氏負江山之阻隔,恃牛鬥之妖氛,奄有水鄉,抗衡上國。二王屬當戎旅,受律遄征,渾既獻捷橫江,濬亦克清建鄴。於時討吳之役,將帥雖多,定吳之功,此焉為最。向使弘範父之不伐,慕陽夏之推功,上稟廟堂,下憑將士。豈非茂勳茂德,善始善終者歟!此而不存,彼焉是務。或矜功負氣,或恃勢驕陵,競構南箕,成茲貝錦。遂乃喧黷宸扆,斁亂彝倫,既為戒於功臣,亦致譏於清論,豈不惜哉!” [12] 《晉書》)②“二王總戎,淮海攸同。渾既害善,濬亦矜功。武子豪桀,夙參朝列。逞欲牛心,紆情馬埒。” [12] 《晉書》
獨孤及:“魏晉以賈詡之籌策、賈逵之忠壯、張既之政能、程昱之智勇、顧雍之密重、王渾之器量、劉惔之鑑裁、庾翼之志略,彼八君子者,方之東平,宜無慚德。身死之日,並諡曰肅,當代不以為貶。” [13] 唐會要》引

王渾個人作品

隋書·經籍志》錄梁代有“晉司徒《王渾集》”五卷,唐初已佚。《全晉文》據《太平御覽》《藝文類聚》《通典》等書,輯有王渾的佚文九篇。

王渾軼事典故

王渾和妻子鍾琰在一起坐着,看見他們的兒子王濟從院中走過,王渾高興地對妻子説:“生個這樣的兒子,滿可以安心了。”鍾琰笑着説:“如果我能婚配參軍(指王渾之弟王淪),生的兒子本來可以不止是這樣的。” [14] 

王渾親屬成員

王渾先世旁宗

主詞條:太原王氏
太原晉陽縣王氏世表(王澤支)
王澤,季道(代郡太守)
失諱
王默(王黯)魏尚書
王佑(北軍中候)
王嶠(廬陵太守)
王淡(侍中)
王度世(驍騎將軍)
王昶(曹魏司空)
王渾
(後代略,見下文)
王深(西晉冀州刺史)




王湛(汝南內史)
王承(東海太守)
王述(尚書令)
王坦之(中書令)
王愷(侍中)
不祥

王淪(大將軍參軍)




失諱
王遐(光祿勳)


王恪(領軍將軍)
王欣之

王歡之

王臻


王俊 [15] 




表格參考資料:(王淪 [16-17]  、《後漢書》、《三國志》、《晉書》、《魏書》、《世説新語》)

王渾妻子

鍾琰,一名鍾琰之,潁川人,鍾繇曾孫女,有才學。 [18] 
顏氏,琅邪人,未行拜禮。 [19] 

王渾子女

王尚,王渾長子,王渾擊退薛瑩等軍後因父功而獲封關內侯,早死。
王濟,王渾次子,嗣子,為人奢侈。在西晉官至侍中,先父亡,贈驃騎將軍。
王澄,王渾三子,王渾平吳後獲封亭侯,既有辯才又有才思文采,曾任清要顯達的職位。
王汶,王渾四子,既有辯才又有才思文采,曾任清要顯達的職位。
王氏,王渾女,王濟姐,嫁和嶠 [20] 
王氏,王渾女,王濟姐,嫁裴楷
王氏,王渾女,嫁衞恆,子衞玠 [21] 
王氏,王渾女,王濟妹,母鐘琰。 [22] 
王氏,王渾女,未笄夭折。 [23] 

王渾孫子

王卓,王濟庶長子,襲祖父爵京陵公,任給事中 [24] 
王聿,王濟庶次子,襲嫡母常山公主爵,封敏陽侯。

王渾史料記載

晉書·卷四十二·列傳第十二》 [12] 
參考資料
  • 1.    《資治通鑑·卷第八十二·晉紀四》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6-12-04]
  • 2.    《晉書·卷四十二·列傳第十二》:王渾,字玄衝,太原晉陽人也。父昶,魏司空。渾沈雅有器量。……闢大將軍曹爽掾。爽誅,隨例免。起為懷令,參文帝安東軍事,累遷散騎黃門侍郎、散騎常侍。
  • 3.    《晉書·卷四十二·列傳第十二》:襲父爵京陵侯,……鹹熙中為越騎校尉。
  • 4.    《晉書·卷四十二·列傳第十二》:武帝受禪,加揚烈將軍,遷徐州刺史。時年荒歲飢,渾開倉振贍,百姓賴之。泰始初,增封邑千八百户。久之,遷東中郎將,監淮北諸軍事,鎮許昌。數陳損益,多見納用。
  • 5.    《晉書·卷四十二·列傳第十二》:轉徵虜將軍、監豫州諸軍事、假節,領豫州刺史。渾與吳接境,宣佈威信,前後降附甚多。吳將薛瑩、魯淑眾號十萬,淑向弋陽,瑩向新息。時州兵並放休息,眾裁一旅,浮淮潛濟,出其不意,瑩等不虞晉師之至。渾擊破之,以功封次子尚為關內侯。遷安東將軍、都督揚州諸軍事,鎮壽春。吳人大佃皖城,圖為邊害。渾遣揚州刺史應綽督淮南諸軍攻破之,並破諸別屯,焚其積穀百八十餘萬斛、稻苗四千餘頃、船六百餘艘。渾遂陳兵東疆,視其地形險易,歷觀敵城,察攻取之勢。
  • 6.    《晉書·卷四十二·列傳第十二》:及大舉伐吳,渾率師出橫江,遣參軍陳慎、都尉張喬攻尋陽瀨鄉,又擊吳牙門將孔忠,皆破之,獲吳將周興等五人。又遣殄吳護軍李純據高望城,討吳將俞恭,破之,多所斬獲。吳歷武將軍陳代、平虜將軍朱明懼而來降。吳丞相張悌、大將軍孫震等率眾數萬指城陽,渾遣司馬孫疇、揚州刺史周浚擊破之,臨陣斬二將,及首虜七千八百級,吳人大震。
  • 7.    《晉書·卷四十二·列傳第十二》:孫皓司徒何植、建威將軍孫晏送印節詣渾降。既而王濬破石頭,降孫皓,威名益振。明日,渾始濟江,登建鄴宮,釃酒高會。自以先據江上,破皓中軍,案甲不進,致在王濬之後。意甚愧恨,有不平之色,頻奏濬罪狀,時人譏之。帝下詔曰:“使持節、都督揚州諸軍事、安東將軍、京陵侯王渾,督率所統,遂逼秣陵,令賊孫皓救死自衞,不得分兵上赴,以成西軍之功,又摧大敵,獲張悌,使皓途窮勢盡,面縛乞降。遂平定秣陵,功勳茂著。其增封八千户,進爵為公,封子澄為亭侯、弟湛為關內侯,賜絹八千匹。”轉徵東大將軍,復鎮壽陽。渾不尚刑名,處斷明允。時吳人新附,頗懷畏懼。渾撫循羈旅,虛懷綏納,座無空席,門不停賓。於是江東之士莫不悦附。
  • 8.    《資治通鑑·卷第八十二·晉紀四》:(太熙元年)春,正月……己巳,以王渾為司徒。
  • 9.    《晉書·卷四十二·列傳第十二》:徵拜尚書左僕射,加散騎常侍。會朝臣立議齊王攸當之籓,渾上書諫曰……帝不納。太熙初,遷司徒。惠帝即位,加侍中,又京陵置士官,如睢陵比。及誅楊駿,崇重舊臣,乃加渾兵。渾以司徒文官,主史不持兵,持兵乃吏屬絳衣。自以偶因時寵,權得持兵,非是舊典,皆令皂服。論者美其謙而識體。
  • 10.    《晉書·卷四十二·列傳第十二》:楚王瑋將害汝南王亮等也。公孫宏説瑋曰:“昔宣帝廢曹爽,引太尉蔣濟參乘,以增威重。大王今舉非常事,宜得宿望,鎮厭眾心。司徒王渾宿有威名,為三軍所信服,可請同乘,使物情有憑也。”瑋從之。渾辭疾歸第,以家兵千餘人閉門距瑋。瑋不敢逼。俄而瑋以矯詔伏誅,渾乃率兵赴官。帝嘗訪渾元會問郡國計吏方俗之宜,渾奏曰:“陛下欽明聖哲,光於遠近,明詔沖虛,詢及芻蕘,斯乃周文疇諮之求,仲尼不恥下問也。舊三朝元會前計吏詣軒下,侍中讀詔,計吏跪受。臣以詔文相承已久,無他新聲,非陛下留心方國之意也。可令中書指宣明詔,問方土異同,賢才秀異,風俗好尚,農桑本務,刑獄得無冤濫,守長得無侵虐。其勤心政化興利除害者,授以紙筆,盡意陳聞。以明聖指垂心四遠,不復因循常辭。且察其答對文義,以觀計吏人才之實。又先帝時,正會後東堂見徵鎮長史司馬、諸王國卿、諸州別駕。今若不能別見,可前詣軒下,使侍中宣問,以審察方國,於事為便。”帝然之。又詔渾錄尚書事。
  • 11.    《晉書·卷四十二·列傳第十二》:渾所歷之職,前後著稱,及居台輔,聲望日減。元康七年薨,時年七十五,諡曰元。長子尚早亡,次子濟嗣。
  • 12.    《晉書·卷四十二·列傳第十二》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2-09-29]
  • 13.    《唐會要·卷七十九》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6-12-04]
  • 14.    《世説新語·排調第二十五》:王渾與婦鍾氏共坐,見武子從庭過,渾欣然謂婦曰:“生兒如此,足慰人意。”婦笑曰:“若使新婦得配參軍,生兒故可不啻如此。”
  • 15.    《宋書·卷十五》:魏高貴鄉公甘露二年,大將軍參軍太原王倫卒,倫兄俊作表德論,以述倫遺美,雲“祗畏王典,不得為銘,乃撰錄行事,就刊於墓之陰雲爾”。
  • 16.    《世説新語箋疏·排調第二十五》引《王氏家譜》:倫(當為淪)字太沖(當為泰衝),司空穆侯中子,司徒渾弟也。醇粹簡遠,貴老、莊之學,用 心淡如也。為老子例略、周紀。年二十餘,舉孝廉,不行。歷大將軍參軍。年二十五 卒,大將軍為之流涕。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7-10-27]
  • 17.    《太平御覽·御覽三百九十一》引《郭子》曰:王渾與婦鍾氏共坐,見武子從庭前過。渾謂婦曰:"生兒如是,足慰人意。"婦笑曰:"若使新婦得配參軍,生兒故可不啻如此。"參軍是渾中弟,名淪,字泰衝,為晉文王大將軍參軍。從徵壽春,遇疾亡。時人惜焉。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7-10-27]
  • 18.    《晉書·卷九十九·列傳六十六》:王渾妻鍾氏,字琰,潁川人,魏太傅繇曾孫也。父徽,黃門郎。琰數歲能屬文,及長,聰慧弘雅,博覽記籍。美容止,善嘯詠,禮儀法度為中表所則。
  • 19.    《世説新語·尤悔》:王渾後妻,琅邪顏氏女。王時為徐州刺史,交禮拜訖,王將答拜,觀者鹹曰:“王侯州將,新婦州民,恐無由答拜。”王乃止。武子以其父不答拜,不成禮,恐非夫婦;不為之拜,謂為顏妾。顏氏恥之。以其門貴,終不敢離。
  • 20.    《晉書·卷四十二·列傳第十二》:與姊夫和嶠及裴楷齊名。
  • 21.    《晉書·卷三十六·列傳六》:驃騎將軍王濟,玠之舅也。
  • 22.    《世説新語·賢媛》:王渾妻鍾氏生女令淑,武子為妹求簡美對而未得,有兵家子,有俊才,欲以妹妻之,乃白母,曰:“誠是才者,其地可遺,然要令我見。”武子乃令兵家兒與羣小雜處,使母惟中察之。既而母謂武子曰:“如此衣形者,是汝所擬者非邪?”武子曰:“是也。”母曰:“此才足以拔萃;然地寒,不有長年,不得申其才用。觀其形骨,必不壽,不可與婚。”武子從之。兵兒數年果亡。
  • 23.    潘岳《京陵女公子王氏哀辭》:曾未弱笄,無疾而隕。
  • 24.    《晉書·卷四十二·列傳第十二》:卓字文宣,嗣渾爵,拜給事中。次聿,字茂宣,襲公主封敏陽侯。
  • 25.    胡守為,楊廷福主編.中國歷史大辭典,魏晉南北朝史[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12.第95頁
  • 26.    張文達編.中國軍事人物辭典[M].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8.08.第22頁
  • 27.    李德義,於汝波主編;軍事科學院戰爭理論和戰略研究部編.中國將師名錄,遠古至唐代卷[M].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7.02.第252頁
  • 28.    王繼祖,袁實,張政主編.太原歷史名人傳略[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3.08.第70頁,第74頁
  • 29.    《晉書·卷四十二·列傳第十二》:渾所歷之職,前後著稱,及居台輔,聲望日減。元康七年薨,時年七十五,諡曰元。長子尚早亡,次子濟嗣。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