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淵

(宋代將軍)

鎖定
王淵(1077年—1129年3月26日 [14]  ),字幾道,號方渠,熙州狄道縣(今甘肅臨洮縣)人。宋朝時期將領。
全    名
王淵
幾道
方渠
所處時代
宋代
出生地
熙州(今甘肅臨洮)
出生日期
1077年
逝世日期
1129年3月26日 [14] 
性    別

王淵人物簡介

電視劇《精忠岳飛》中的王淵 電視劇《精忠岳飛》中的王淵
王淵本是熙州人,後遷居環州 [1]  。王淵為人輕財好義,曾言:“朝廷官人以爵,祿足代耕,若事錐刀,我何愛爵祿,曷若為富大賈邪!” [2]  宋徽宗時,應募伐西夏,屢立戰功,被朝廷授以熙河蘭湟路第三將部將,權知鞏州寧遠寨。諸羌入寇,淵隨經略使討伐獲勝,移同總領湟州番兵將兼知臨宗寨。 [3] 
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劉延慶討伐方臘,以王淵為先鋒。方臘佔據錢塘一帶地理優勢,易守難攻。淵向劉延慶小校韓世忠進言:“賊為我遠來,必易我。明日爾逆戰而偽遁,我以強弩伏數百步外,必可得志”。世忠聽其言,與方臘軍戰不幾合便佯裝敗走,方臘軍冒然追之,中其伏兵強弩而大敗。宋軍遂北追至淳安,方臘據邦源洞,被宋軍包圍殲滅。淵以軍功授閣門宣贊舍人,代理京畿提舉保甲兼提點刑獄公事。 [4]  繼而,從延慶攻打契丹,淵率兵數千護道,戰敗為敵所俘,已而逃歸。朝廷未怪罪,仍授以武功大夫、果州團練使。又從揚惟忠、辛興宗破羣盜高託山等,因功擢升拱衞大夫,寧州觀察使 [5] 
連環畫《黃天蕩之戰》插圖劉正彥殺王淵 連環畫《黃天蕩之戰》插圖劉正彥殺王淵
靖康元年(1126年),擢升真定府總管、都統制。時,趙州吳湛叛亂,淵領兵討平。金人攻汴京、河東,北宣撫使範訥統領勤王兵屯駐雍丘,淵為先鋒,便以所部歸康王趙構)府。 [6] 
靖康二年(1127年)三月,金國立張邦昌為皇帝。 [7]  康王在濟州命淵領三千兵入圍宗廟。王淵至汴京説服邦昌除去帝號,擁立康王趙構為帝。康王即位,是為高宗,對王淵極器重,譽為柱臣。始置御營司,以王淵為都統制,授龍、神衞四廂都指揮,繼而改稱捧日、天武四廂都指揮使,進保大軍承宣使 [8]  當時,羣盜蜂起,高宗以王淵為制置使平杭州一帶盜匪。王淵提兵征剿,所向披靡,大獲全勝。 [9] 
建炎三年(1129年)二月,金人攻揚州,高宗倉皇渡江出逃,王淵與內侍康履護駕至鎮江。奉國軍節度使劉光世未趕上護駕,怕高宗怪罪於他,便在駕前哭泣誣告王淵專管江上海船,不給他所部兵馬渡江。王淵一氣之下,斬江北都巡檢皇甫佐以自解。自此,王淵失眾將心。 [10]  統制官苗傅自負世代為將,因王淵被重用,嫉妒不服。時,宦官康履專權,與王淵關係甚密,及王淵入樞密府,傅等疑其由康履推薦,由此更懷恨在心,便暗中與中大夫王世修密謀,以除宦官為名,設伏兵於城北橋下,待王淵退朝,一擁而上,將其擒拿,誣以勾結宦官謀反,先斬王淵,後除康履等宦官百餘人。逼高宗退位,擁立先皇幼子趙旉為帝,改元明受,隆祐太后垂簾聽政,史稱“明受之變”。王淵卒年五十三歲。 [11] 
宋高宗復辟,王淵案得以昭雪,追贈淵開府儀同三司,累加少保,封他的子孫八人為官。紹興四年(1134年),又封他的子孫二人為官。 [12] 
孝宗乾道六年(1170年),諡號“襄愍”。 [12] 

王淵宋史記載

王淵,字幾道,熙州人,後徙環州。善騎射。應募擊夏國,屢有功,累遷熙河蘭湟路第三將部將、權知鞏州寧遠砦。諸羌入寇,經略司討之,表淵總領岷山蕃兵將,興師城澤州。羌悉眾來爭,淵奮擊,大破之,追至邈川城。移同總領湟州蕃兵將兼知臨宗砦,坐法免。
宣和三年,劉延慶方臘,以淵為先鋒。賊將據錢塘,勢張甚。淵諭小校韓世忠曰:“賊謂我遠來,必易我。明日爾逆戰而偽遁,我以強弩伏數百步外,必可得志。”世忠如其言,賊果追之,伏弩卒發,應弦而倒。逐北至淳安,賊據幫源峒,遂圍而平之。授閣門宣贊舍人、權京畿提舉保甲兼權提點刑獄公事。
繼從延慶攻契丹。重兵壁盧溝南,遣淵等數千人護餉道,戰敗為敵所獲。已而逃歸,猶以出塞遷武功大夫、果州團練使。又從楊惟忠、辛興宗破羣盜高託山等,遷拱衞大夫、寧州觀察使。
靖康元年,為真定府總管,就遷都統制。吳湛據趙州叛,淵討平之。金人攻汴京,河東、北宣撫使範訥統勤王兵屯雍丘,以淵為先鋒。尋以所部歸康王府
明年,張邦昌僭立,康王如濟州,命淵以三千人入衞宗廟。淵至汴都,以朝服見邦昌,納謁曰:“參冢宰相公。”邦昌始易紫袍延之政事堂,淵慟哭宣教。康王即皇帝位,淵與楊惟忠、韓世忠以河北兵,劉光世以陝西兵,張俊苗傅等以帥府及降羣盜兵,皆在行朝,不相統一。始置御營司,以淵為都統制,扈從累月不釋甲。帝如揚州,授龍、神衞四廂都指揮使,尋改捧日、天武四廂都指揮使,進保大軍承宣使
時羣盜蜂起,以淵為制置使平杭賊,提兵四出,所向皆捷。平軍賊趙萬於鎮江,誅杭賊陳通於杭州,降張遇於楊子橋;期年,羣盜略盡。遷響德軍節度使。惟趙萬、陳通等已招其降,而復盡誅之。
建炎三年二月,金人攻揚州,帝倉卒渡江,淵與內侍康履從至鎮江。奉國軍節度使劉光世見帝泣告:“淵專管江上海船,每言緩急決不誤事。今臣所部數萬,二千餘騎,皆不能濟。”淵忿其言,斬江北都巡檢皇甫佐以自解。中書侍郎朱勝非馳見淵督之,乃始經畫,已無所及,自是淵失諸將心。
帝欲如鎮江以援江北,羣臣亦固請。淵獨言:“鎮江止可捍一面,若金人自通州渡,先據姑蘇,將若之何?不如錢塘有重江之險。”議遂決。命淵守姑蘇,言戎器全缺,兵匠甚少,乞括民匠營繕。尋自平江赴行在,拜籤書樞密院事,仍兼都統制。命下,諸將籍籍。帝聞之,乃命免奏事籤書,仍解都統制,以慰眾心。
先是,統制官苗傅自負世將,以淵驟用,頗觖望;劉正彥嘗招巨盜丁進,亦以賞薄怨淵。而內侍康履頗用事,及淵入樞府,傅、正彥以其由宦官薦,愈不平。俟淵入朝,伏兵殺之,並殺康履,遂成明受之變。淵時年五十三。
王淵為將輕財好義,家無宿儲,每言:“朝廷官人以爵祿足代耕,若事錐刀,我何愛爵祿,曷若為富商大賈邪?”初,帝在南京,聞淵疾,遣中使曾澤問疾。澤還,言其帷幔茵褥皆不具,帝輟所御紫茸茵以賜。然其平羣盜多殺降,與康履深交,故及於禍。贈開府儀同三司,累加少保,官其子孫八人。紹興四年,又官二人。乾道六年,諡襄愍。子倚。 [13] 
參考資料
  • 1.    《宋史·卷三百六十九·列傳第一百二十八》:王淵,字幾道,熙州人,後徙環州。
  • 2.    《宋史·卷三百六十九·列傳第一百二十八》:“(王)淵為將輕財好義,家無宿儲,每言:‘朝廷官人以爵祿足代耕,若事錐刀,我何愛爵祿,曷若為富商大賈邪?’”
  • 3.    《宋史·卷三百六十九·列傳第一百二十八》:(王淵)應募擊夏國,屢有功,累遷熙河蘭湟路第三將部將、權知鞏州寧遠砦。諸羌入寇,經略司討之,表淵總領岷山蕃兵將,興師城澤州。羌悉眾來爭,淵奮擊,大破之,追至邈川城。移同總領湟州蕃兵將兼知臨宗砦,坐法免。
  • 4.    《宋史·卷三百六十九·列傳第一百二十八》:宣和三年,劉延慶討方臘,以(王)淵為先鋒。賊將據錢塘,勢張甚。淵諭小校韓世忠曰:"賊謂我遠來,必易我。明日爾逆戰而偽遁,我以強弩伏數百步外,必可得志。"世忠如其言,賊果追之,伏弩卒發,應弦而倒。逐北至淳安,賊據幫源峒,遂圍而平之。授閣門宣贊舍人、權京畿提舉保甲兼權提點刑獄公事。
  • 5.    《宋史·卷三百六十九·列傳第一百二十八》:(王淵)繼從延慶攻契丹。重兵壁盧溝南,遣淵等數千人護餉道,戰敗為敵所獲。已而逃歸,猶以出塞遷武功大夫、果州團練使。又從楊惟忠、辛興宗破羣盜高託山等,遷拱衞大夫、寧州觀察使。
  • 6.    《宋史·卷三百六十九·列傳第一百二十八》:靖康元年,為真定府總管,就遷都統制。吳湛據趙州叛,淵討平之。金人攻汴京,河東、北宣撫使範訥統勤王兵屯雍丘,以淵為先鋒。尋以所部歸康王府。
  • 7.    《宋史·卷二十三·本紀第二十三》:(靖康二年三月)丁酉,金人立張邦昌為楚帝。
  • 8.    《宋史·卷三百六十九·列傳第一百二十八》:明年,張邦昌僣立,康王如濟州,命淵以三千人入衞宗廟。淵至汴都,以朝服見邦昌,納謁曰:"參冢宰相公。"邦昌始易紫袍延之政事堂,淵慟哭宣教。康王即皇帝位,淵與楊惟忠、韓世忠以河北兵,劉光世以陝西兵,張俊、苗傅等以帥府及降羣盜兵,皆在行朝,不相統一。始置御營司,以淵為都統制,扈從累月不釋甲。帝如揚州,授龍、神衞四廂都指揮使,尋改捧日、天武四廂都指揮使,進保大軍承宣使。
  • 9.    《宋史·卷三百六十九·列傳第一百二十八》:時羣盜蜂起,以淵為制置使平杭賊,提兵四出,所向皆捷。平軍賊趙萬於鎮江,誅杭賊陳通於杭州,降張遇於楊子橋;期年,羣盜略盡。遷響德軍節度使。惟趙萬、陳通等已招其降,而復盡誅之。
  • 10.    《宋史·卷三百六十九·列傳第一百二十八》:建炎三年二月,金人攻揚州,帝倉卒渡江,淵與內侍康履從至鎮江。奉國軍節度使劉光世見帝泣告:"淵專管江上海船,每言緩急決不誤事。今臣所部數萬,二千餘騎,皆不能濟。"淵忿其言,斬江北都巡檢皇甫佐以自解。中書侍郎朱勝非馳見淵督之,乃始經畫,已無所及,自是淵失諸將心。
  • 11.    《宋史·卷三百六十九·列傳第一百二十八》:先是,統制官苗傅自負世將,以淵驟用,頗觖望;劉正彥嘗招巨盜丁進,亦以賞薄怨淵。而內侍康履頗用事,及淵入樞府,傅、正彥以其由宦官薦,愈不平。俟淵入朝,伏兵殺之,並殺康履,遂成明受之變。淵時年五十三。
  • 12.    《宋史·卷三百六十九·列傳第一百二十八》:贈開府儀同三司,累加少保,官其子孫八人。紹興四年,又官二人。乾道六年,諡襄愍。
  • 13.    《宋史·卷三百六十九·列傳第一百二十八》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9-01]
  • 14.    《宋史·卷二十五·本紀第二十五》稱:“(建炎三年三月)癸未,(苗)傅、(劉)正彥等叛,勒兵向闕,殺王淵及內侍康履以下百餘人”。按台灣中研院所設“兩千年中西曆轉換”換算為公元紀年,為1129年3月26日。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