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淑靜

(北京市密雲區溪翁莊鎮石馬峪村村民)

鎖定
王淑靜,女,1962年11月出生,北京市密雲區溪翁莊鎮石馬峪村村民。

王淑靜人物事蹟

求學艱辛,他用力用心成長
小時候,別人家的孩子都能正常走路、跑跳,可溢晟始終坐在媽媽的懷裏。去醫院檢查後,他被診斷為重症肌無力,原本其樂融融的日子,被噩耗衝的煙消雲散。
最終會導致全身癱瘓、嚴重時可危及生命……醫生的話語字字千鈞,死死壓在母親的心頭。
母親辭去工作,每日精心照料,然而生活不是小説,努力就會有美好的結局,溢晟的身體每況愈下。8歲的時候,他突然摔倒在地,失去了行走站立和自理能力,從此與牀榻、輪椅為伴。
媽媽,我想讀書!溢晟對於學習的堅持,讓母親下定決心帶着他走一條異常艱苦的求學之路。
為了能夠方便溢晟上學,母子二人租住在溪翁莊鎮中心小學附近一處低矮的石棉瓦房。冬天房子四處透風,冷的可怕,夏天下雨的時候,外面下大雨,屋裏下小雨,被子、衣服全部濕透。夜裏,每隔兩個小時幫他翻一次身,白天,每一節課後,都要去學校幫助他準備課本,幫助他上廁所,母親沒睡過一個囫圇覺,始終相伴不離。
嚴重的疾病困擾着溢晟,胳膊、腿都沒有了力氣,甚至都伸不直了,視力也隨之下降,上課看不清黑板,只能靠耳朵聽、腦子記,作業每天都要寫到深夜,有時候第二天早上還要早起接着寫,甚至都完不成。由於病情不斷惡化,飯菜放到手上也吃不到嘴裏去,還得媽媽一口一口地喂。有一次,溢晟在英語考試的時候,媽媽遞到手裏的水筆是壞的,溢晟自己無法換一支用,為了不打擾答題的同學,他交了白卷,媽媽後悔不已,“當時我要進去看看他就好了,考試結束了我進去,他還在擺弄那支壞了的筆,原來他一直在嘗試把筆修好再答題。”
“學習的時候需要坐很長時間,溢晟實在忍不住了就會跟我説,媽媽,我身上每個地方都疼。”母親每每説到這兒,都心疼不已:“初中時候我和他説,咱不上學了,別再受這份兒罪,溢晟説,媽媽,飯可以一日不吃,覺可以一日不睡,但書不能一日不讀,我聽了眼淚嘩嘩就下來了,從此我再也不和他提不上學的事兒,再苦再難我都陪着他!”。
這樣的日子,一過就是9年,在同學、老師和社會各方的關懷和幫助下,溢晟不負眾望,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密雲區重點高中——密雲二中。此後,他的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成為了同學們眼中的“學神”。2019年7月,王溢晟終於收到了盼望已久的大學錄取通知書,他以578分的成績,被北京工業大學環境與能源工程學院應用化學專業錄取。
“因為這個毛病,英語聽力考試無法參加,體育沒有成績,語文英語作文也受到不小的影響。要是溢晟是個正常孩子就好了。”溢晟的母親雖有些遺憾,但還是臉上掛着笑容,“我們要感謝學校一直以來的照顧,感謝團區委和關心溢晟的人,沒有他們溢晟走不了這麼遠。感謝北京工業大學,能夠給溢晟圓夢的機會。”
“殘疾人也要自立自強,學習知識能對社會有價值。我把時間都用在了學習上。跟同學們在一起上課能讓我感到快樂,書籍能帶我去看更大的世界。”和他的母親一樣,溢晟是個樂觀的孩子。他告訴筆者,自己最敬佩的人是科學家霍金,雖然他身體殘疾,但是用知識闡釋了宇宙的真理。自己的病現在可能沒有辦法治癒,但是在科學發達的未來,一定可以治好,他要好好生活,耐心等待那一刻的到來。
繼續前行,他心中充滿希望
“媽媽捨不得吃,捨不得穿,把最好的青春都獻給我了。” 一句樸實的話語,道出了十幾年來的辛酸。一個普通的農家,攤上這樣的病,所經歷的困境可想而知。
在王溢晟的成長中,得到了團區委、所在中小學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幫助。密雲區第二中學知道了他的情況後,為王溢晟母子提供了單獨宿舍。為了幫助其解決家庭經濟困難問題,學校安排其母在本校食堂幫工,並減免了食宿費用,既方便母親照顧王溢晟,又緩解了家庭的經濟壓力。團區委為其申請了助學金,又通過“雲水籌”愛心援助計劃提供3萬元救助金。北京青年報微信號“教育圓桌”專訪王溢晟,發佈專題報道《這位輪椅上的重度肌無力高三學生用毅力闡釋了“學神”的意義》,贏得網友的紛紛點贊。
筆者去看望王溢晟的時候,他斜靠在墊子上,正在讀《小王子》,身旁放着厚厚的一摞書,我們和他開玩笑,説暑假不用被作業困擾了,他憨厚地笑着,陽光照在清秀的臉上:“平時沒時間看的書,暑假都能看完了。”媽媽説他正在看一些大學推薦的書,對未來的大學生活,他充滿了期待,在他眼裏,知識就是希望,即使身處什麼樣的困境,他會一直潛心積蓄讓自己重新站起的力量。

王淑靜人物榮譽

榮登2019年10月“中國好人榜”。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