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海萍

(福建省委代理書記)

鎖定
(1904-1932) 又名王朝鸞,化名盧哇利。廣東海南海口(今屬海南省)人。瓊崖中學畢業後,考入上海滬光大學就讀,參加學生愛國運動。
中文名
王海萍
別    名
盧哇利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人物生平
1925 年參加上海五卅運動,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6 年到廣州,參加國民革命軍隨軍北伐,是北伐軍中出色的政治工作者。第一次大革命失敗後,
1927 年秋被派到福建加強黨的領導。11 月任閩北閩南黨的代表會議籌備委員。12月初中共福建臨時省委成立, 被選為省委委員、常務委員,任宣傳部部長。
1928 年4 月在漳州主持省委工作,領導發展福建各地黨的組織,5月底向黨中央報告時已發展黨員3000餘人。6 月下旬主持省委緊急會議, 開除已叛變的代理書記陳祖康。7 月初參與主持省委擴大會議,提出“從鄉村的割據, 推進到一縣或數縣的割據”。中旬任省委特派員,在永定召集龍巖、上杭、永定、平和四縣縣委聯席會議, 成立中共閩西特委。同時成立閩西暴動委員會, 兼任總指揮, 參與領導閩西農民暴動, 建立閩西紅軍第七軍十九師。
1929 年任中共福建省委候補常務委員兼軍委書記, 曾先後去上海向黨中央彙報閩西武裝鬥爭與福建省委工作情況。後兼任省委宣傳部部長。
1930年5月,參與領導指揮廈門武裝劫獄取得成功,救出陶鑄等一批同志。不久赴上海出席全國蘇維埃區域第一次代表大會,會後返回向福建省委傳達了“ 左” 傾冒險主義方針。7 月到龍巖代表省委向中共閩西第二次黨代表大會致開幕詞, 會後主持擬定紅軍出擊廣東的軍事計劃,致使紅二十一軍冒進東江受到嚴重損失。
1931 年1 月擔任中共福建省委代理書記,主持省委在廈門堅持地下鬥爭。7 月中共廈門中心市委成立, 任書記兼軍事部部長, 領導廈門及閩南地區黨及根據地鬥爭, 曾幾次去漳州紅軍游擊隊和安溪革命根據地視察指導工作。
1932 年3 月被選為福建省蘇維埃政府執行委員。4 月發動漳州地區地下黨和閩南遊擊隊積極配合紅一軍團攻佔漳州, 曾在全市慶祝大會上發表演説。不久返回廈門堅持地下鬥爭。同年7月在廈門中山公園被國民黨當局逮捕, 旋即英勇就義。 [1] 
參考資料
  • 1.    李景田主編:《中國共產黨歷史大辭典( 1921一2011 ) 》人物卷,北京: 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11年4月,第1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