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沛

(唐代將領)

鎖定
王沛,許州許昌縣(今河南省許昌市)人。唐朝將領。 [15] 
少時勇敢果斷,迎娶陳許節度使上官涚的女兒,擔任牙門將貞元十九年(803年),平定田偁叛亂,授行軍司馬 [3]  貞元十九年(803年),授監察御史,拜開府儀同三司御史中丞 [5]  此後,跟隨名將李光顏討伐吳元濟李師道、鎮守邠寧和抵抗吐蕃,授寧州刺史,轉陳州刺史 [10-11]  忠武軍節度副使。長慶四年,平定李絺反叛,授兗海節度使,頗有政績。寶曆元年(825年),充任忠武軍節度使 [14] 
唐文宗大和元年(827年),王沛去世,追贈右僕射。 [12-13] 
全    名
王沛
所處時代
唐朝
民族族羣
漢人
出生地
許州許昌
逝世日期
827年
主要成就
平定叛藩 抵抗吐蕃
最高官職
忠武節度使
本    名
王沛

王沛人物生平

王沛早年經歷

王沛少時勇敢果斷,深受陳許節度使上官涚的器重,上官涚把女兒嫁給王沛為妻,並讓王沛擔任牙門將貞元十九年(803年)六月,上官涚去世,上官涚的另一位女婿田偁準備脅迫上官涚的兒子,接管軍中大政。但田偁畏懼監軍不順從,便埋伏士兵圖謀殺死監軍。王沛得知田偁的謀劃後,便將此事報告監軍範日用,討伐並擒獲田偁及其同黨。 [1-2]  唐德宗李適讚賞王沛,授行軍司馬 [3] 

王沛授任御史

貞元十九年(803年)六月十六日,唐德宗任命陳許行軍司馬劉昌裔為陳許節度使。 [4]  劉昌裔繼任陳許節度使後,奏報朝廷任命王沛為監察御史,唐德宗下詔命王沛護送上官涚的靈柩回京城。唐德宗召見時感到惋惜,認為他的功勳突出,嫌劉昌裔請求任命的官職小,對王沛説:“我認為很不夠,你回去吧,我將讓他另外奏報。”王沛還沒回到許州,便授任開府儀同三司,兼任御史中丞 [5-6] 

王沛隨軍平叛

元和十二年(817年),當時吳元濟已反叛朝廷數年,忠武軍節度使李光顏奉命率軍前往討伐吳元濟,讚賞王沛的節操,於是任命他為行營兵馬使。同年三月,李光顏派王沛率領精兵單獨在近郊紮營,多次打敗叛軍建功。當時唐軍與叛軍隔着溵水駐紮下來,唐德宗下令催促進攻,唐軍的各支軍隊相互躊躇觀望,沒有哪支軍隊有膽量渡過溵水。王沛率領五千兵馬趁夜率先渡過溵水,佔領叛軍的要害地點,築城據守。於是,河陽、宣武、河東、魏博等軍隊都一個接着一個地渡過溵水,進逼郾城。 [7]  王沛首先修築營壘和叛軍對抗,叛軍將領鄧懷金率眾前來投降。同年,吳元濟的叛亂平定,王沛跟隨李光顏入朝,李光顏陳述王沛的功勞,朝廷加任他為御史大夫 [8-9] 
王沛後來跟隨李光顏平定淄青李師道之亂。李光顏鎮守邠寧時,朝廷詔命派出部分許州軍隊前往守衞,任命王沛為都將。王沛曾援救鹽州,打敗吐蕃,因功升任寧州刺史。後調任陳州刺史 [10-11] 

王沛擔任節度

長慶四年(824年),李絺(一作李騕)反叛,王沛以忠武節度副使的身份率軍討伐李絺。同年,李絺叛亂平定,王沛加任檢校右散騎常侍,調任兗海沂密節度使等。當時剛設節度府,當地人很蠻橫。王沛公開宣佈法規制度,及時選拔任命官員,軍政治理得很好。寶曆元年(825年),調任檢校工部尚書,充任忠武軍節度使、陳許蔡觀察使等。大和元年(827年)四月,王沛卒於任上,追贈尚書右僕射。 [12-13] 

王沛歷史評價

舊唐書》:①“少勇決。” [14]  ;②“王沛之擒僚婿,李祐之執賊渠,皆因事立功,轉禍為福。智則智矣,仁者不為!” [14] 
新唐書》:“少勇決。” [15] 

王沛史籍記載

《舊唐書·卷一百六十一·列傳第一百一十一》 [14] 
《新唐書·卷一百七十一·列傳第九十六》 [15] 

王沛家庭成員

妻子:上官氏,陳許節度使上官涚之女。 [14-15] 
兒子:王逢,檢校右散騎常侍、忠武軍節度使。 [14-15] 
參考資料
  • 1.    《舊唐書·卷一百六十一·列傳第一百一十一》:王沛,許州人。年十八,有勇決。許州節度使上官涚奇其才,以女妻之,署為牙門將。及涚卒,子婿田偁迫脅涚子,欲邀襲位,懼監軍使不順其事,將結謀伏兵以圖之。沛竊知其謀,密告監軍,因盡擒其黨於伏匿之所。
  • 2.    《資治通鑑·卷二百三十六》:陳許節度使上官涚薨,其婿田偁欲脅其子使襲軍政。牙將王沛,亦涚之婿也,知其謀,以告監軍範日用,討擒之。
  • 3.    《新唐書·卷一百七十一·列傳第九十六》:王沛,許州許昌人。少勇決,為節度使上官涚所器,妻以女,署牙門將。涚卒,它婿田偁脅涚子襲領其軍,謀殺監軍。沛知其計,密告之,支黨悉禽。德宗嘉美,即拜行軍司馬。
  • 4.    《資治通鑑·卷二百三十六》:乙未,以陳許行軍司馬劉昌裔為節度使。沛,許州人也。
  • 5.    《舊唐書·卷一百六十一·列傳第一百一十一》:監軍範日用以其事聞,德宗乃以陳許行軍司馬劉昌裔總統其軍,賜沛手詔,令護涚之子赴上都。既至,召見,德宗謂之曰:“據卿忠義,寵宜加等。但昌裔所奏,只請加監察御史,朕意殊為不足。卿速歸,便宣付昌裔,更令奏來。”遂驛騎而還。未至許州,拜開府儀同三司、兼御史中丞,依前本職。
  • 6.    《新唐書·卷一百七十一·列傳第九十六》:而劉昌裔領節度,奏沛為監察御史,有詔護涚喪還京師。帝召見嘆息,以為功異等,嫌昌裔所請薄,謂沛曰:“吾意殊未厭,爾歸矣,方使別奏。”沛未至許,拜兼御史中丞。
  • 7.    《資治通鑑·卷二百四十》:官軍與淮西兵夾溵水而軍,諸軍相顧望,無敢渡溵水者。陳許兵馬使王沛先引兵五千渡涼水,據要地為城,於是河陽、宣武、河東、魏博等軍相繼皆度,進逼郾城。
  • 8.    《舊唐書·卷一百六十一·列傳第一百一十一》:吳元濟反,李光顏受命攻討,奇沛節概,署行營兵馬使,別統勁兵屯於近郊。及軍合,連破蔡寇。頻詔進軍,諸將觀望,無敢先渡溵河。沛率兵五千,夜渡溵河合流口,徑扼賊喉而成城。自是,河陽、宣武、太原、魏博等軍繼渡,掎角進攻郾城。沛先結壘與賊對,賊將鄧懷金率眾面縛而降。蔡賊平。沛隨李光顏入朝,光顏具陳沛功,加御史大夫。
  • 9.    《新唐書·卷一百七十一·列傳第九十六》:李光顏討吳元濟,奇沛風概,署行營兵馬使,使將勁兵別屯,數破賊有功。時詔書趣戰,諸將觀望,不敢度溵以壁。沛引兵五千夜濟合流,扼賊衝,遂城以居。於是河陽、宣武、太原、魏博等軍繼度,圍郾城。沛先結壘與賊對,蔡將鄧懷金遂降。蔡平,加兼大夫。
  • 10.    《舊唐書·卷一百六十一·列傳第一百一十一》:既還鎮,光顏受詔討鄆寇。及李師道誅,詔分許州兵戍於邠,以沛為都將,救鹽州,擊退吐蕃。以功加寧州刺史,遷陳州。
  • 11.    《新唐書·卷一百七十一·列傳第九十六》:復從光顏定淄青。及光彥鎮邠,詔分許兵往戍,沛又為都將,救鹽州,敗吐蕃,以功擢寧州刺史。徙陳州。
  • 12.    《舊唐書·卷一百六十一·列傳第一百一十一》:李絺反,詔沛兼忠武節度副使,率師討絺。絺平,加檢校右散騎常侍,遷兗海沂密節度、觀察等使。此邦新造,人情獷驁,沛明申法令,選蒐軍政,期年大理。明年,改檢校工部尚書,充忠武軍節度、陳許蔡觀察等使。卒於鎮,贈右僕射。
  • 13.    《新唐書·卷一百七十一·列傳第九十六》:李騕之亂,以忠武節度副使率師討騕,加檢校右散騎常侍,進拜兗海沂密節度使。是時新建府,俗獷驁,沛明示法制,搜閲以時,軍政大治。以檢校工部尚書徙忠武。太和元年卒,贈尚書右僕射。
  • 14.    《舊唐書·卷一百六十一·列傳第一百一十一》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5-05-09]
  • 15.    《新唐書·卷一百七十一·列傳第九十六》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5-05-10]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