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汝訓

鎖定
王汝訓,自幼篤學,師從穆孔暉,得理學之微旨。隆慶五年(1571)登進士,授元城(今大名縣)令。萬曆初年,入京為刑部主事,兵部主事。他把家產分給族人和親戚,只留幾畝薄田,家中清貧。一次,盜入其室,他給以鑰匙,令其自取,盜賊翻箱倒櫃,找不到什麼貴重之物,大為驚歎,叩頭而去。他累官至光祿少卿,吏科給事中。他發現吏部的官員陳與郊,借薦官之機,收受賄賂,於是上疏歷數其罪,並揭發吏部不論是非,不分邪正之風。吏部尚書楊巍,因陳與郊是內閣大學士的學生,而對其包庇,將王汝訓調往南京。不久,楊巍、陳與郊被彈劾,受到處分,王汝訓又調回朝,先後為太常卿、太僕卿光祿卿
師古
浤陽
所處時代
明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今聊城東昌府區沙鎮王樓村
出生日期
1551年
逝世日期
1610年
主要成就
明刑部侍郎,明儒“七先生”之一
主要作品
《東昌府志》22卷,《疏草》二卷
本    名
王汝訓

王汝訓人物簡介

萬曆二十二年(1594),改任左僉都御史,進右副都御史,巡撫浙江。浙江烏程縣,有退休歸家的尚書董份、祭酒範應期,他們橫行不法,民怨極大,遮上訴狀者千人。王汝訓令烏程知縣拿範應期按問,應期不堪其辱,羞愧自縊,其妻赴京師鳴冤屈,到京師告狀,萬曆帝不問原委,將王汝訓革職。後董範兩家乘勝告狀,要求嚴懲兇手,朝廷令蘇州府查辦此案,推官袁可立盡力保護羣眾,除將少數施暴者“徐取一、二倡亂者抵法”(明 孔貞運《明資政大夫兵部尚書節寰袁公墓誌銘》),其餘均以民事案件分發到各縣進行查實,事件很快得到平息。經過退還,董範兩家田產所剩已十不及其二三。
他家居15年後才被起用,出任南京刑部右侍郎,改工部右侍郎,署部事。他主持南京工部1年多,竭力清除舊弊,節約冗費數萬兩。他死後,贈工部尚書,諡曰“恭介”。

王汝訓著作成就

他家居期間,從事著述,編纂《東昌府志》22卷,又有《疏草》二卷,文集詩稿藏於家未及編刊。他潛心研究理學有聲望,後人稱他為明儒“七先生”之一。

王汝訓明史記載

王汝訓,字師古,聊城人。隆慶五年進士。除元城知縣。萬曆初,入為刑部主事。改兵部,累遷光祿少卿。吏科都給事中海寧陳與郊者,大學士王錫爵門生,又附申時行,恣甚。汝訓抗疏數其罪,言:“與郊今日薦巡撫,明日薦監司。每疏一出,受賄狼籍。部曹吳正志一發其奸,身投荒徼。吏部尚書楊巍亦嘗語侍郎趙煥,謂為小人。乞速罷譴。且科道以言為職,乃默默者顯,諤諤者絀。直犯乘輿,屢荷優容。稍涉當途,旋遭擯斥。言官不難於批鱗,而難於借劍,此何為也?天下惟公足以服人。今言者不論是非,被言者不論邪正,模稜兩可,曲事調停,而曰務存大體。是懲議論之紛紜,而反致政體之決裂也。乞特敕吏部,自後遷轉科道,毋惡異喜同,毋好諛醜正。”是時,巍以政府故,方厚與郊。聞汝訓言引己且刺之,大恚,言:“臣未嘗詆與郊。汝訓以寺臣攻言路,正決裂政體之大者。”乃調汝訓南京。頃之,御史王明覆劾與郊,並及巍,詔奪明俸,擢與郊太常少卿。都人為之語曰:“欲京堂,須彈章。”與郊尋以憂去。後御史張應揚追劾其交通文選郎劉希孟,考選納賄,並免官。未幾,其子殺人論死,與郊悒悒卒。
汝訓入為太常少卿。孟秋饗廟,帝不親行。汝訓極諫。帝愠甚,以其言直,不罪也。尋進太僕卿,調光祿。汝訓先為少卿,寺中歲費二十萬,至是濫增四萬有奇。汝訓據《會典》,請盡裁內府冗食,不許。
二十二年,改左僉都御史。旋進右副都御史,巡撫浙江。汝訓性清介,方嚴疾惡。巡按御史南昌彭應參亦雅以強直名,相與力鋤豪右。烏程故尚書董份、祭酒範應期里居不法,汝訓將繩之。適應參行部至,應期怨家千人遮道陳牒。應參持之急,檄烏程知縣張應望按之。應期自縊死,其妻吳氏詣闕訴冤。帝命逮應參、應望詔獄,革汝訓職,詰吏部都察院任用非人。尚書孫丕揚、都御史衷貞吉等引罪,且論救。帝意未釋,謫救應參者給事中喬胤等於外。言官訟汝訓、應參,亦及胤,帝愈怒。疏入,輒重胤譴,至除名,而謫應望戍煙瘴,應參為民。
汝訓家居十五年,起南京刑部右侍郎。召改工部,署部事。初,礦税興,以助大工為名。後悉輸內帑,不以供營繕。而四方採木之需多至千萬,費益不訾。汝訓屢請發帑佐工,皆不報。在部歲餘,力清夙弊。中官請乞,輒執奏不予,節冗費數萬。卒,贈工部尚書,諡恭介。

王汝訓王汝訓墓

王汝訓墓 王汝訓墓
王汝訓墓位於聊城市東昌府區沙鎮王樓村東南一公里、郭莊村西200米處。建於明萬曆四十七年(1620年),坐北面南,南北長200米,東西長80米。原墓前有神道,神道兩側有石馬、石羊、石豬、翁仲、墓表等依次排列。現存石桌兩張,石桌四周浮雕及花草明顯;石碑三通,其中兩通為贔屓袞龍碑,主要記述王汝訓的生平簡歷,讚揚他為官清廉,剛直不阿。碑文由東閣大學士、禮部尚書葉向高撰寫。
王汝訓墓
王汝訓墓(10張)
據縣誌載:“王汝訓,字師古、號泓陽,東昌府區沙鎮鎮王樓村人,明隆慶五年(1572)進士,歷任元城縣令、刑部主事、右副都御使、浙江巡撫等官職”。這對研究明清家族墓地有重要的價值,也是研究石刻造像的重要實物,為聊城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墓地現存站立的石碑三通, 石桌兩張,石桌四周浮雕及花草明顯,贔屓2個。王汝訓墓雖已嚴重破壞,但大體輪廓尚存。
多年以前,整個墓地規模較大,在墳墓南側的石碑前依次排列有成對的石羊、石豬、石人、石猴、石馬、石獅等眾多石像,再早之前,石馬南邊還立有幾米高的石牌坊,場面非常壯觀。由於年代久遠,一些石碑風化嚴重,石牌坊也歪倒了。“文革”期間,王汝訓的墓地遭到了嚴重的破壞,一些石像被砸,石人、石豬、石羊等被埋入地下。
僅存的一張石馬照 僅存的一張石馬照
對於石馬和石猴,王汝訓家鄉王樓村的很多村民還有印象,王樓村現保存有僅存的一張石馬的照片,從照片中能看出石馬偉岸雄壯,雕刻細膩,高2米有餘。
僅存的石馬於1998年農曆12月26日晚被盜走。據村民們講,在石馬丟失的前幾天,就有村民發現石馬被挪動的痕跡。為了更好地保護石馬,王汝訓後人、時任村支部書記王孝元組織村民每晚輪流守護,準備將石馬拉回村去,但一個石馬就重達三四噸,正在他們尋找合適的工具時,是夜,石馬被強行劫走。
這些年來,村民們一直在追尋石馬下落,但始終沒有結果。

王汝訓王汝訓家廟

王汝訓家廟
王汝訓家廟(6張)
王汝訓家廟原為後人供奉王汝訓神位、依時祭祀之地,建築年代不詳。為一進院落,一院一門,現存三間古式瓦房,磚木結構,起脊扣瓦,氣勢不凡,院內青石鋪地,大門前原有石獅一對,現已遺失。廟內原供奉王汝訓神像及王氏家族的家譜,神像於“文革”期間焚燬,時過境遷,現廟內已空無一物。前些年有東西各三間偏房,為村中小學之用,後拆除。近年家廟經修繕,已恢復原貌。
前些年,為村民出行便利,大門整體北移,拆除的磚石均按編碼復原,以保持原貌。

王汝訓王汝訓故居

王汝訓故居大門 王汝訓故居大門
王汝訓故居位於家鄉沙鎮王樓村中,其後代各支只有長支才能住大門裏。現只保存大門,古樸厚重,木門厚框,石獅把門,前些年尚有石墩,現僅剩門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