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永昌

(湯原縣抗日救國會主席)

鎖定
王永昌,曾在抗日工作中化名劉來智,王德,曹繼民等。1901年生,山東省壽光市(原山東省壽光縣)人。九一八事變後,前往東北積極參加抗日,曾任湯原縣抗日救國會主席,歷任綏濱縣委書記、蘿北縣委書記、北安縣縣委書記,1947年調任黑嫩省農業廳長,1952年因病逝世。 [1]  [3] 
中文名
王永昌
別    名
劉來智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01年

王永昌人物生平

王永昌同志1901年生於山東省壽光縣,九一八事變後在湯原參加抗日義勇軍,後由夏雲傑同志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2年來到綏濱,在陳大凡領導的抗日人民自衞軍根據地二區、四區(今中興、忠仁)一帶開展革命活動。
1934年春由綏濱調回湯原,1935年任中共湯原中心縣委委員兼富錦縣委特派員。
1936年回到綏濱,任綏濱縣委書記;
1938年曾隨馮仲雲政委西征,後派往北安,任北安縣縣委書記。王永昌同志在北安縣組織救國會,為全殲通北石泉鎮警察護衞團、襲擊徐佔國屯警察所、偷襲口門子日偽連,提供了準確的情報,為抗聯籌備了大批糧食、衣服、藥品等物資。
1941年初,中共北安中心縣委遭破壞,王永昌同志在北安城內四道街王鑫貴餃子館以夥計身份為掩護,堅持地下鬥爭,組織營救被捕入獄的羣眾,尋找聯繫抗聯失散人員。
1945年8月,他安排地下黨、抗聯戰士對叛徒尚連生、於靜波予以處決。
1945年8月17日,他主動與來北安的王鈞副司令聯繫,參與了北安政權接收和組建人民武裝工作。
1945年11月16日,北安縣解放,被任命為中共北安中心縣委副書記兼任縣大隊政委。
1947年調任黑嫩省農業廳長,1950年調任省監察委員會任秘書科科長。
1952年逝世,享年五十一歲。 [1]  [5] 

王永昌主要事蹟

王永昌湯原縣抗日救亡活動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日本帝國主義侵佔了東三省。王永昌來到湯原縣積極的投入抗日救亡運動,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34年8月,湯原遊擊總隊建立後,開闢了湯原縣格金河、黑金河及太平川中部、北部地區遊擊根據地,並不斷向湯原西部亮子河、湯旺河、大葉溝、佛爺砬子、吉興溝及富錦縣安邦河一帶擴展。在中共湯原中心縣委領導下,遊擊根據地內建立了抗日救國會等羣眾組織,抗日救國會下設宣傳部、肅反部、青年部、婦女部、兒童部、互濟部和運輸部等,代行抗日政權職能:並建有羣眾抗日武裝一青年義勇軍和遊擊連。抗日救國會動員、組織羣眾積極為游擊隊籌集給養、協助偵察、遞送信件、籌集糧食、收治傷病員等,形成軍隊保護羣眾、羣眾擁護軍隊的局面。
1936年初,在中共湯原中心縣委領導下和人民革命軍第三軍、第六軍的配合下,湯原遊擊根據地建設進一步得到加強。同年3、4月間,在湯原縣南三甲召開了有300多人蔘加的工、農、學、商代表會議,成立了下江人民政府,選舉王永昌為人民政府主席。 [2] 

王永昌綏濱地區早期黨組織建設

為推動綏濱地區的抗日鬥爭的發展,中共湯原中心縣委派出黨的地下工作者到綏濱地區開展黨的工作。
1932年秋,中共黨員王永昌、周雲峯來到綏濱。開始他們在陳大凡領導的抗日人民自衞軍根據地二區、四區(今中興、忠仁)一帶開展革命活動,宣傳抗日救國和黨的抗日主張。在其影響下,許多愛國青年加入了抗日隊伍,並發展了徐連成、肖文泰2人為中共黨員。1933年在綏東大城號建立了綏濱最早的黨組織一大城號黨支部。
1933年春,駐富錦日軍調動大批日偽軍討伐綏濱一帶的抗日隊伍。在敵人猖狂的進攻下,各抗日武裝力量損失很大,抗日鬥爭處於低潮,黨的活動極為困難。1934年春,王水昌、周雲峯調回湯原。
1936年春,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松花江下游地區的抗日鬥爭形勢有所好轉,抗聯第六軍、八軍、九軍、十一軍不斷擴大,活動頻繁。為了擴大抗日區域,發展抗日武裝力量,中共下江特委又派王水昌回到綏濱,發動羣眾開展抗日鬥爭,組織抗日武裝隊伍,發展和建立黨的組織。王永昌回到綏濱後,在四區(今忠仁鄉)一帶開展活動。同年5月間,在該地組織建立了抗日救國會和抗日遊擊小隊,並發展黨員七、八人,建立了黨的簾區區委。區委書記由大老李(名不樣)擔任,孫樹明任組織委員,老孫頭(名不祥)任宣傳委員。
1937年春,綏濱抗日鬥爭形勢發展很快。在黨的領導下,三區曲家窩棚(今連生鄉望江村),五區北小崗(今北崗鄉北崗村)等地組織起抗日救國會,婦女救國會、兒童團等抗日羣眾組織;二區河泉村青年農民劉成貴、李晨家等人繳了北大櫃(今中興鄉康樂村)警察隊的槍支,成立了抗日遊擊連;活動在綏濱境內幾股實力較大的抗日義勇軍“中俠”、“助國”、“全勝”接受了黨的領導,改編成東北抗日聯軍六軍五師。
為了加強綏濱地方黨的領導,1937年5月,東北抗日聯軍第六軍黨委派六軍一師三團團長兼政治部主任高玉斌到五師任政治部主任。同年6月,下江特委派特派員劉忠民到綏濱作黨的領導工作。7月下旬,按照中共下江特委的指示,在三區曲家窩棚建立了中共綏濱縣委員會。王永昌任縣委書記,劉忠民任組織部長,小李子(名不詳)任宣傳部長。八、九月間,建立了綏東區委、綏濱區委、五頂山特別支部。徐連成任綏東區委書記,張萬金任綏濱區委書記,李忠殿、尚連生分別負責組織工作和宣傳工作。五頂山拉拉屯(今富錦硯山鄉永發村)特別支部書記韓仁,組織委員祖老疙瘩,宣傳委員焦風山。10月又接收了蘿北區委,區委書記老隋。全縣黨員發展到80多人。
1937年冬,日偽統治者開始施行所謂“三年治安肅正”計劃,調動大批日偽軍部隊,對綏濱地區的抗日部隊進行圍剿;同時派出特務偵破地下黨組織及抗日羣眾組織。1938年7月17日,偽綏濱縣公署派警察特務到曲家窩棚速捕了縣委組織部長劉忠民、地下交通站站長常美軒及抗日救國會成員劉政久、王成太、宋喜國、曲國興、宋春福等人。接着,又速捕了縣委宣傳部長小李子、綏東區委書記徐連成等人。黨的組織遭到嚴重破壞,黨的活動極端困難。
1938年秋,縣委書記王永昌帶領部分黨員和革命羣眾隨抗聯六軍軍部徵,到北安一帶開展抗日工作。 [5] 

王永昌北安縣抗日工作

1939年夏綏濱縣委書記王永昌轉移至北安李殿芳屯(今北安城郊鄉革命屯)開展地下話動,並建立了抗日救國會,發展了於長真、張國青、張廣英(女)、於長清(女)等5名會員。7月中共北安中心縣香在北安李殿芳屯成立後,縣委書記王永昌和李殿芳屯村民、中共黨員於萬真組織發動愛國羣眾,以抗日積極分子為基礎,秘密發展抗日救國會會員5名,於萬真擔任會長。
1940年李殿芳屯抗日組織遭到破壞,大批抗日人員被捕,革命羣眾冒着殺頭的危險將王永昌保護下來。以後很長一段時間,王永昌都在李殿方屯堅持地下工作。為了保持和發揚這種革命精神,“八一五”解放後,羣眾把這個屯改名叫革命屯。 [4]  [6] 
參考資料
  • 1.    李敏著.《風雨征程:東北抗日聯軍戰士李敏回憶錄 1924-1949 上》: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12.12:第296頁
  • 2.    黑龍江省地方誌編纂委員會編.《黑龍江省志 第70卷 共產黨志》: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6.12:第68頁
  • 3.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黑龍江省克東縣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克東文史資料 第3輯,1988.12,第31頁
  • 4.    黑河檔案局編輯,黑河記憶 上,2015.10,第227頁
  • 5.    綏濱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編.《綏濱縣誌》:方誌出版社,1996.12:第387頁
  • 6.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黑龍江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黑龍江文史資料 第10輯,》: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3.11:第14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