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正藩

鎖定
王正藩(1884~1914),字劍品、劍屏,出生於肥東縣羅家疃王村。幼年就讀於鄉村私塾,天資穎悟。1901年,應廬州府試,高中榜首。此期,看了嚴復譯的《天演論》、孫中山的《興中會宣言》等,立志革命救國。1903年投身安徽新軍。1905年6、7月間,陳獨秀等在安徽組織了革命組織一一嶽王會,王正藩成了嶽王會的支持者。1906年,考進安徽省立陸軍弁目學堂。不久,吳暘谷到長江中下游組織同盟會,王正藩加入同盟會。1907年7月6日,徐錫麟起義,清政府捕緝革命黨人。王正藩北上,考入保定陸軍師範學堂,1910年畢業,分配武昌擔任陸軍第三中學教官。1911年10月10日,直接參加武昌起義,被派回安徽合肥(當時稱廬州),籌劃光復。11月9日,合肥革命黨人宣佈廬州獨立。1912年1月,江淮同盟會組織鐵血軍,準備北伐,王正藩被邀赴寧鐵血軍總部,襄理軍政。1912年2月, 南北議和,被調任江蘇都督府屬官。秋,任皖軍第二旅參謀長,駐軍蕪湖。冬,安徽都督柏文蔚任王正藩為廬州五縣團防局局長。1913年7月,柏文蔚任討袁軍總司令。王正藩極力相助,整頓軍隊,打退了率海軍至狄港的袁將湯湘銘,後打敗了段芝貴、夏永倫部。敵人攻勢猛烈,王正藩於8月27日率部去上海。二次革命失敗後,1914年6月,孫中山在日本建立中華革命黨。王正藩到合肥秘密活動。1913年除夕,王思念祖母,夤夜回到家中,被夏永倫的緝捕隊伍已跟蹤包圍。王躍屋逃走,不幸落入魔掌。1914年正月初七(公曆2月1日) ,慷慨就義於合肥城內洗馬塘胖。 [1-2] 
中文名
王正藩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籍    貫
安徽合肥
出生日期
1884年
逝世日期
1914年2月1日 [1] 
主要成就
參加辛亥革命、二次革命

王正藩人物生平

王正藩,字劍品、劍屏,一八八四年(光緒十年)出生於肥東縣羅家疃王村。幼年隨父遷居湖濱鄉趙家巷居住, 就讀於鄉村私塾。其天資穎悟,過目成誦,頗受賞識。少年時的詩文即顯示了才華橫益,卓犖不羣。如《王猛仕秦論》一文,不僅有奇崛之氣,而且流露了強烈的民族思想。文章開頭,有“出處之節,人臣之大節也夷夏之防,古今之大防也。”接着寫有“晉室腐敗,不能任用賢能;前秦苻堅雖是英主,能知人善任,但他畢竟是一位異族的統治者。王猛卻為着一己榮利,不矜名節,晉見苻堅,捫蝨而談天下大事,死心塌地,效忠於前秦,竭力幫助苻堅,鞏固異族統治,殘酷鎮壓漢族人民的反抗,為虎作倀,毫不足取”云云。十七歲(一九O一年) ,應廬州府試,高中榜首,鄉人譽之為“府東才子”。此期,他看了嚴復譯的《天演論》,深受“物競天擇,優勝劣敗”思想的影響。孫中山先生的《興中會宣言》,也給予其很大的教育、啓發,深感非尚武、革命,不足以圖存。自此,他立下了救國教民的宏願。文事之餘,兼習拳術,故生平不僅能詩文,擅繪畫,尤長於技擊,是個文武全才的人,王的性格豪放,倜儻不羈,遇事主持正義,喜雪不平,鄉人以古之俠士目之。
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帝國主義加緊了對中國的侵略步伐,清朝政府腐敗不堪,投入洋人懷抱,蜕變為“洋朝廷”,屈辱賣國,殘酷地壓迫和剝削人民,致使亡國亡種之禍,迫在眉睫。王正藩見國勢日微,時事日非,救國拯民之志愈決。奮然於一九O三年投身於安徽新軍,任新軍的軍佐,陰圖革命。
一九O三年後,安徽的革命形勢發展很快,許多愛國青年與有志之士,擺脱了康、梁派的改良主義的影響,走上了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道路,開始醖釀以革命暴力推翻清朝的統治。後來,經過許多革命志士奔走呼號,創辦學校,開通民智,灌輸思潮,更有一日千里之勢。這時,安徽地區會黨兄弟,也成了革命的附翼。一九O五年六、七月間,陳仲甫(獨秀)與柏文蔚、胡渭清、王靜山、方健之、宋少俠等,步行淮北的懷遠、蚌埠、蒙城、渦陽、亳州、太和,阜陽、正陽關等地,與孫毓筠、常恆芳、張樹候、鄭贊丞等人,互通聲氣,於安徽公學中聯合組織了革命組織一一嶽王會。以“崇拜岳王,精忠報國”為宗旨,實行反清活動,與孫中山先生在香港組織的興中會遙相呼應。這年冬天,嶽王會的領導人之一一一常恆芳到安慶尚志學技擔任訓導主任,他在新軍中積極發展組織,建立了嶽王會安慶分部。當時在新軍中任軍佐的王正齏與嶽王會中的骨幹們頻頻交往,關係密切,成了嶽王會這一秘密組織的支持者。
一九O六年,王正藩考進了安徽省立陸軍弁目學堂(即原安慶武備學堂改成步、馬、炮、工、輜五科弁目訓練所)不久,吳暘谷由日本東京奉孫中山之命,來到長江中下游組織同盟會。在寧的柏烈武、趙聲、倪映典,以及在安慶的王正藩等人都先後加入了同盟會。
一九O七年七月六日,徐錫麟在安慶領導光復軍起義,刺殺安徽巡撫恩銘,戰敗被捕,剖心犧牲。徐錫麟起義發生後,清政府捕緝革命黨人甚急。王正藩遂由安慶北上,考入保定陸軍師範學堂(此校多為日本人當教官)。一九一〇年畢業,分配武昌擔任陸軍第三中學教官,主講軍事地理、歷史等科,與陳調元(後曾三次當安徽省主席)同事,關係甚洽。
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王正藩直接參加了武昌起義,而打響第一槍的武昌南湖陸軍兵營的士兵,又多為王的學生。辛亥革命的驚雷,震盪全國,接着各省紛紛舉旗響應。王正藩在此激流湧浪中,由吳暘谷派遣,回安徽合肥(當時稱廬州),與革命黨人孫萬乘、方綽言、史紫山、葉粹武、沈氣含、李誠庵等籌劃合肥的光復,根據敵我力量的對比,提出了“智取”的建議。
一九一一年十一月九日(農曆九月十九日),合肥革命黨人經過一番艱苦的工作,説服了駐肥的清政府官、兵。由總團練長袁鬥樞在旗人知府穆特恩面前誇張革命聲勢,進行恫嚇,迫使穆特恩和縣知事李松圃恐懼萬狀,趁夜逃走。合肥同盟會於當天在天后宮(今合肥劇場)廣場召開萬人大會,懸掛五色國旗,宣佈廬州獨立,與安慶(十一月八日宣佈獨立)聯絡一氣。廬州軍政分府,設立民政、財政、巡警、參謀、執法五部及秘書、經理、交際三處。合肥的光復,秋毫無犯,秩序如常,該是與王的“智取”密切相關。
合肥剛剛光復,部署粗定,忽有清江防軍來襲,王正藩率新組織起來的革命武裝,前往迎擊,經過一天一夜的激戰,擊退頑敵,保住了合肥局勢的安定。
一九一二年一月,江淮同盟會請示大總統孫中山同意,將皖省募集的軍隊組織鐵血軍,計分四個支隊,每隊二千五百人,公推範鴻仙為總司令,總綜部設於南京, 準備北伐,定中願。範根據王的才能,特邀他赴寧鐵血軍總部,襄理軍政事務,後為參謀長。
一九一二年二月, 南北議和告成,任南京留守的黃興倡議裁兵。王與龔振鵬相商,首先請裁自已所領導的部隊,受到了黃興的嘉獎,將其調任江蘇都督府屬官。
一九一二年秋,龔振鵬任皖軍第二旅(即孫品驂領導的國軍十五師縮編的)旅長,復請調王為該旅參謀長,駐軍蕪湖。是年冬任安徽都督的柏文蔚,以合肥為八皖中樞,積極發展地方武裝力量,訓練後備隊伍。委任王正藩為廬州五縣團防局局長,管轄舒城、廬江、無為、巢縣、合肥及巢湖全部水城。就職後,以孫中山先生的革命民主思想,指導各縣團防軍的軍事訓練,使其軍紀嚴明,成為支保衞地方治安的有力隊伍,深受羣眾擁護。
一九一三年七月,柏文蔚任討袁軍總司令,通電各省,知會各國領事,出文曉諭商民,王正藩也極力支持相助,在形勢日趨危殆的情況下,他仍向知難而進,向上海、南京討袁軍當局建議:要擊敗敵軍,必須以精勇部隊,力挫敵軍的鋭氣;方可使時局有救。革命當局,十分讚賞王正藩的建議,照計而行。範鴻仙對王的計謀更是推崇備至,遇事必先徵求其意見。當時王指揮駐守蕪湖的軍隊只有二千人,由於採取及時整頓,肅清捕殺袁世凱所派的奸細一百多人,使其所領導的隊伍純潔,紀律嚴明,具有戰鬥力,在危難之中,但市廛不驚,安堵如故。當袁將湯湘銘率海軍至狄港,給予迎頭痛擊,打退了湯部的進攻,毀其旗艦;後接連在大通打敗了段芝貴的軍隊,生俘段軍官兵數百人;在東西梁山擊潰了夏永倫部,斬夏永倫手下一營長。由於王正藩連連出擊告捷,聲威大腿,使蕪湖與南京革命軍互為犄角之勢,敵軍不敢輕易進攻,革命討袁旗幟,巍然峙立於長江腹地達數十日。袁世凱得悉蕪湖戰況,打電報給段芝貴説:“龔振鵬、 王正落猛而善戰,只可以智取,不可以力攻。”可見王正藩當時在敵人心目中,是何等可畏。
二次革命期間,由於各省獨立缺乏堅強的信心,以致妥協動搖。七月二十五日湖口失陷;二十八日,黃興因戰爭失利,離寧赴滬;八月十八日南昌失守。王正藩雖勇猛善戰,也孤軍難支,於八月二十七日同範鴻仙、龔振鸝率部去上海,再圖大舉。王正藩部撤退後,袁軍兩天不敢進蕪湖,至八月二十九日蕪湖才陷入敵手。
“二次革命'失敗後,一九一四年六月,孫中山在日本建立中華革命黨。該黨成立後,設支部於國內外各地,繼續進行反對袁世凱帝制的鬥爭。這時,範鴻仙叢日本返回上海,邀集革命同志,推行孫中山建黨宗旨,共謀逐袁革命。經商定,由葉粹武、方續言、王正藩三人回安徽圖皖中。嗣後範鴻仙認為葉粹武、王正藩學深才大,慷慨有奇氣,是本黨不可多得的人才,如果深入敵地,恐有犧牲危險,因此不同意葉、王等人回皖。而葉、王堅決要求到皖執行革命任務,説:“搞革命, 就要不怕犧牲,如果怕犧牲,畏葸不前,就會失去眾望”。於是,他們冒着風險,先後到了合肥,進行秘密活動。
駐紮在合肥的叛將夏永倫,得悉王正藩等人暗來合肥,驚惶不安,密佈警探,到處以重金懸賞捉拿。
王正藩到合肥,投宿於劉和鼎家,躲避於密室四十多天。由於白色恐怖越來越嚴,無法開展工作,便轉移到故鄉,隱蔽在趙家巷親戚家的夾牆內。是時,已是一九一五年除夕,王思念祖母,夤夜回到家裏(此時家居長臨鄉羅勝四村),以慰慈懷。不料正與祖母敍談,被夏永倫的大批緝捕隊伍已跟蹤包圍了村莊。王見狀,忙躍屋逃走,越過二十多户村民房頂,方至村外,不幸落入魔掌。當被縛見夏永倫時,夏對王諷刺地説:“參謀長別來無恙啊,是不是又想來搞革命呢?”王極其氣憤而厭惡地回答道:“你哪裏 知道,我是要用我的頭讓你換得高官的,快殺吧!”夏又利誘説:“王參謀長,今日用這種方式請你,也是無奈。你要想開一點;古人云: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現在革命黨大勢巳去,袁大帥很賞識你的才華,如果王君能和我合作,為袁大帥效勞,我的旅長讓你幹,我還為你請功,我倆共享富貴,何如?”王昂首挺胸地説:“夏永倫,你看錯人了,我追隨孫中山先生反對袁賊,主要是為國為民,不是為個人做官, 我只能學文天祥、史可法,頭可斷,志不屈。”
夏永倫見勸降不成,遂電告袁世凱,袁回電:“亂黨暴動,就地槍斃。”是年陰曆正月初七(公曆2月1日) ,王正藩慷慨就義於合肥城內洗馬塘胖(今省政府對面小巷中,民初為荒地),年僅三十歲。鄉人前往收屍,運回肥東故里安葬。 [1]  [2] 

王正藩後世紀念

王正藩殉難後,安徽省政府,曾兩次授於烈士稱號。1926年陳調元首次主皖時,即去看望其家屬,王夫人孤兒寡母,相依為命,生活極為困難。陳以皖軍總司令名義,追認王正藩為烈士,併發給王夫人撫卹金1000元和烈士證一張。1928年陳調元二次主皖,任安徽省主席,又以安徽省政府名義再次追認王為烈士,增發烈士證書和撫卹金3000元。 [1] 
參考資料
  • 1.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合肥市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合肥文史資料 第5輯 合肥人物,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合肥市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1988.03,第16-21頁
  • 2.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肥東縣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編,肥東文史資料 第2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肥東縣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1987.09,第68-7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