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樹亞

(革命烈士)

鎖定
王樹亞(1907-1933),甘肅省甘谷縣新興鎮大王村人。1926年中學畢業後,他在天水報考了國民革命軍軍官學校。學習一年後,又去西安受訓,畢業後分配到駐河南洛陽的董振堂部隊第十三師工作,後與該部隊參加了北伐戰爭,先後任排長、連長。1930年隨董振堂部隊參加馮玉祥、閻錫山聯合反蔣戰爭。失敗後,馮軍餘部被蔣介石收編為國民黨第二十六路軍,任命董振堂為該路軍第二十五師七十三旅旅長,王樹亞任副營長。1931年,蔣介石下令對中央工農紅軍進行第二、三次“圍剿”。董振堂、王亞樹等許多進步官兵不願打內戰,藉故不肯向紅軍“進剿”。 [1] 
同年12月14日,王樹亞參加了由軍參謀長、共產黨員趙博生和旅長季振同、董振堂領導的二十六路軍17000餘人的“寧都暴動”,全副武裝開赴中央革命根據地參加紅軍。王樹亞被編入中國工農紅軍第五軍團第十三軍。1932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被任命為十三軍三十八師營長,後任團長。7月,紅十四軍改編為十三軍第三十九師,王樹亞又被紅軍總部任命為三十九師師長。他率領部隊同一、三、五軍團出征廣東、福建,參加了水口、金溪、資溪等許多次戰役。 [1]  [3] 
1933年初,蔣介石對中央革命根據地發動了第四次“圍剿”。2月27日,他奉命率領部隊在黃陂以東攻擊來犯之敵五十九師。28日,王樹亞親臨一線,指揮部隊英勇衝殺,連續擊退敵人多次反攻。在戰鬥即將勝利的時刻,王樹亞不幸腹部中彈,壯烈犧牲。 [1]  [3] 
中文名
王樹亞
別    名
王化民
國    籍
中國
籍    貫
甘肅省甘谷縣
出生日期
1907年
逝世日期
1933年2月28日
性    別

王樹亞人物生平

王樹亞照片 王樹亞照片
王樹亞,又名王化民,1907年出生於甘肅省甘谷縣渭陽鄉大王村的一個紳士家庭。少年時在家鄉上學。1926年,馮玉祥在蘇聯顧問和中國共產黨的幫助下,根據李大釗“出兵西北,解西安圍,策應北伐”的建議,在綏遠舉行了著名的“五原誓師”,率部進軍西北,使西北的政治形勢和軍事力量發生的變化,迅速實現了“圍甘援陝”的戰略方針,使大革命出現了高潮形勢。就在此時,王樹亞懷着報效祖國的心願毅然投筆從戎,報考了國民政府的軍官學校,到西安受訓。 [2] 
王樹亞(左一)與戰友合影 王樹亞(左一)與戰友合影
在軍校,王樹亞認真學習,刻苦訓練,政治素質和軍事技能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以優異的成績完成了學業。1928年畢業後,他分配到駐河南洛陽董振堂的第十三師工作,參加了北伐。由於他有文化,懂戰術技術,作戰勇敢,又能團結人,很快被提拔為排長、連長。北伐結束後,蔣介石背叛革命,馮玉祥的部下馬鴻逵韓復榘石友三叛馮投蔣,王樹亞隨董振堂部撤入陝西。1930年春,馮玉祥聯合山西的閻錫山出兵討伐蔣介石,在中原地區展開了蔣馮閻大戰。王樹亞隨董振堂東出潼關,參加了討蔣的豫西戰役。同年5月,又參加了皖北戰役,重挫蔣軍。1930年秋,馮玉祥、閻錫山反對蔣介石的戰爭失敗,馮玉祥的部隊被蔣介石收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二十六路軍。當時董振堂任該軍第二十五師第七十三旅旅長,王樹亞任該旅副營長。1931年初,第二十六路軍被調往江西“剿共”,王樹亞也隨部隊調到南方。 [2] 
1931年12月14日,王樹亞參加著名的“寧都起義”,起義後,部隊立即進入了蘇區,受到了廣大紅軍指戰員和蘇區羣眾的歡迎。起義部隊被朱德總司令授予“中國工農紅軍第五軍團”的番號。王樹亞在第五軍團第十三軍工作。參加紅軍,是王樹亞革命道路上的重要轉折。從此,他有了接受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政治教育的機會,親身體驗到了紅軍是為勞苦大眾服務的人民軍隊,中國共產黨是中國革命的領導力量,是唯一能夠拯救中華民族的政黨。王樹亞認識到自己有了報效祖國、報效人民的好時機,他為自己能夠走上革命道路,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感到十分榮幸。他情緒高漲,思想進步,工作積極,嚴於律己,愛護士兵,能夠出色地完成上級交給的各項任務。由於他表現突出,於1932年1月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從一名舊軍人成為真正的革命戰士。後被任命為紅軍第五軍團第十三軍第三十師營長,不久又提升為團長,同年7月,紅十四軍撤銷,改編為紅十三軍第三十九師,王樹亞被紅軍總部任命為該師師長。他根據上級的命令,率部參加了水口、宜黃、金溪、資溪等許多戰鬥,為保衞中央蘇區做出了貢獻。 [2] 
1933年初,蔣介石調集30多個師的兵力,對中央蘇區發動了大規模的第四次“圍剿”。敵首羅卓英率敵第五師和第五十九師進犯中央蘇區的樂安、宜黃地區,並向黃陂推進。紅軍總部決定在黃陂設伏,消滅這兩個師的敵軍。2月27日,王樹亞率部在黃陂以東攻敵第五十九師,與兄弟部隊一起殲敵兩個主力團,俘敵師長陳時驥。在這次殲滅戰中,王樹亞親臨前線,偵察敵情,勘察地形,制定作戰方案。他指揮有方,採用了靈活機動的戰術,對整個戰鬥的勝利起到了重要作用。為奪取最後勝利,王樹亞身先士卒,親臨一線,指揮部隊英勇衝擊,連續打垮敵人多次反攻,將敵包圍在黃陂的山溝裏,在滂沱大雨中凍餓了一夜。黎明時,紅軍發起總攻,王樹亞所在的紅五軍團從正面發起進攻,紅一、三軍團從左右兩側迂迴,向敵佔領的山頭陣地全面進攻,戰鬥打得很激烈。在戰鬥即將勝利的時刻,王樹亞不幸胸部中彈。這位年僅26歲的紅軍師長,隴原人民的好兒子,壯烈犧牲在保衞中央蘇區的戰場上。 [2] 
這次黃陂戰役,紅軍取得了重大勝利,殲滅敵人一個師和一些零星部隊,繳獲了不少槍支彈藥及軍用物資,是中央蘇區第四次反“圍剿”中的一次重大勝利。 [2] 

王樹亞後世紀念

王樹亞功勳卓著,是甘谷縣參加革命最早,職務最高的紅軍領導人。全國解放後,他的革命事蹟被編入《紅軍人物誌》一書,但由於種種原因未能及時通知其家鄉政府和親屬,也沒有得到應得的烈士稱號。直到1991年《甘肅日報》刊載了郝成銘懷念王樹亞的文章後,家鄉人民才知道他的英雄事蹟。經縣、市人民政府申報,1995年4月,王樹亞被省政府批准追認為革命烈士。 [2] 
王樹亞生前寄給家裏的照片 王樹亞生前寄給家裏的照片
1995年八一建軍節前夕,中共甘谷縣委、甘谷縣人民政府在縣城隆重舉行王樹亞烈士追認大會,數千名羣眾參加了大會,王樹亞家鄉的代表和親屬也應邀參加大會。會議結束後接着舉辦了革命烈士事蹟展覽,王樹亞烈士和全縣其他80多名革命烈士的事蹟教育了廣大幹部羣眾、解放軍官兵和中小學生,為全縣愛國主義教育增添了極其生動的內容。 [2] 
王樹亞烈士之墓 王樹亞烈士之墓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