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桂芳

(河南省太康縣平安養殖專業合作社理事長)

鎖定
王桂芳,女,1964年10月生,河南省太康縣平安養殖專業合作社理事長。 
中文名
王桂芳
出生日期
1964年10月
主要成就
入選2020年8月-9月“中國好人榜”
性    別

王桂芳人物事蹟

8年捐款捐物百餘萬元幫助困難羣眾。
“離鄉,蛇皮袋、鋪蓋卷,王桂芳也是這樣的標配”
已經是兩個孩子的母親,僅靠家裏的幾畝薄田生活,日復一日的貧困,讓王桂芳灼熱難熬。2002年,王桂芳在徵得家人同意後,做了她人生的一個重大決定:跟同村人一起外出打工。
經親戚介紹,幾經週轉,王桂芳在鄭州一家服裝廠做縫紉工。工資每月只有800元。“但當時比家鄉掙得多了,我十分珍惜這份工作。幹起活來認真到近乎瘋狂的程度。”
兩個月後,工廠老闆注意到了這位縫紉工。
“我可能是打工族中比較幸運者,靠着吃苦耐勞、勤學認真和高中畢業的文化底子,很快進入了技術含量比較高的樣品開發部,年薪將近4萬元。”談起當年的打工經歷,王桂芳一臉幸福。
在外漂泊久了,孝敬父母,教育孩子一直牽動這位遊子的心緒。王桂芳決定回鄉創業。
2005年3月,王桂芳向老闆辭別。2005年10月,東拼西湊了10多萬元,王桂芳成立了王東月優質品種豬養殖場,佔地10畝,員工兩人,母豬50頭。
“2006年是我最難過的一年,500多頭即將出欄的成豬突發高熱病,整圈都在那躺着、渾身發紅,不吃不喝,沒辦法只能一個一個掰開嘴喂,不到一星期就死了80多頭。”回憶當時的情景,王桂芳心有餘悸,“後來一次請了三組專家會診,高熱病才算得到控制。”
2008年5月,王東月優質品種豬養殖場更名為平安養殖專業合作社,目前已發展成為佔地80畝,存欄母豬300頭,生豬3000頭,年出欄6000頭的大型養殖合作社。
“今年養了3000多頭生豬,一年來可出欄6000多頭。”王桂芳掰着手指頭算着説。
“之所以建村級聯養院,主要是想讓村裏的孤寡老人有個安度晚年的地方”
受打工經濟的影響,廣大農村的一些孤寡老人、空巢老人常年無人照料,日常生活也總是飢一頓飽一頓的。王桂芳看在眼裏,疼在心裏。2019年1月,王桂芳在城郊鄉王東月村創辦了一所佔地20餘畝的村級聯養院。
“為了響應國家脱貧攻堅號召,我多方籌資1200多萬籌建這個村級聯養院。目前一期工程已於6月6日正式投入使用,共入住20多個孤寡老人,託養8名村民。全部投入使用後可同時入住300名孤寡老人,”王桂芳説,“之所以建村級聯養院,主要是想讓村裏的孤寡老人有個安度晚年的地方。”
“聯養院一期剛建好後,桂芳就把我接到這裏住,已經半年多了。每個房間的空調、衞生間,服裝、牀、桌、椅、櫃、餐具等生活用品都是統一購置的,娛樂、健身、餐廳、活動室、浴室樣樣都有,衣服髒了有人洗,吃飯有人端,頓頓香甜可口。”在此入住的張軍老人打趣説,“現在的生活,我以前想都不敢想,我們算是掉進福窩裏了。”
“我癱瘓在牀4年了,要不是有這個聯養院和那麼多愛心人士相互幫忙,我怕是早沒了。”提起在聯養院的生活,79歲的韓好漢樂呵呵地説。
“這裏住着村裏的20多位孤寡老人,享受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政策的看病報銷和農村五保供養政策的生活補助。”今年61歲的老黨員韓東學平日裏負責管理和照料聯養院老人們的日常生活。“我日常組織他們看看電視,説説話,打掃衞生。他們需要什麼了我就給他們買,主要是叫他們身體搞好,衞生搞好,叫他們在這裏安度晚年,免了後顧之憂。”
“現在聯養院的條件還沒達到預期設想,但我一定會努力安排照顧好孤寡老人的生活,給予他們更多的關心。”王桂芳説。
“8年為孤寡老人貧困户捐款捐物100多萬元”
其實,早在2012年,王桂芳就已經開始對城郊鄉、符草樓鎮、龍曲鎮、馬頭鎮等10多個鄉鎮的敬老院孤寡老人進行幫扶了。幾年來,她把敬老院的孤寡老人當父母,定期看望,冬天給老人買棉衣、棉鞋,夏天給他們買空調電扇。“誰都有老的時候,現在他們老了需要照顧了,我們給他們一點愛,老人們就會感受到社會大家庭的温暖。”王桂芳説。
逢年過節,她還不忘給環衞工人送食品,為殘疾人獻愛心,給村裏上百名貧困户免費發放米麪油和棉被,讓環衞工和貧困户們歡樂祥和過大年。
“8年多來,每年春節,她都要花費幾萬元,為農村貧困户購買過年的豬肉。每年夏、冬兩季,還給村裏特困老人購買衣服。村裏沒有路燈,她自掏腰包5000多元安裝,讓村民夜裏不再走黑路。”塘坊村73歲的韓偉生老人説,“冬夏給我們買衣服,過年還給補助,桂芳真是太好了!”
“本村村民的事她關心,外村非親非故的村民有困難,桂芳也會伸手相助。”王東月行政村支書王錦鄉説,“前天,俺鄉老墳窪村40多歲的徐華偉,妻子先天小兒麻痹症,三個孩子中最大的12歲、最小才7歲,因為要照顧妻子,徐華偉無法外出務工,家裏特別貧窮。王桂芳聽説後,立即給他送去2000塊錢。截止目前,桂芳已累計為本村或臨鄉孤寡老人、貧困户捐款捐物100多萬元。”
每年捐資5萬多元,看望慰問一線秸稈禁燒工作人員
每年“三夏”工作開始後,王桂芳看到不少鄉鎮禁燒人員吃住在田間地頭,冒酷暑、忍蚊咬,24小時守護在麥田一線,不禁對禁燒人員產生了敬意之情。
“有了這些清涼礦泉水,我們開展秸稈禁燒工作更有勁了。”2019年6月9日上午,看到王桂芳又駕車送來礦泉水,城郊鄉王東月行政村支部書記王錦鄉趕緊跑上去幫忙搬運,“從2015起,每年‘三夏’秸稈禁燒期間,桂芳都要購買價值5萬多元的礦泉水、方便麪、遮陽棚等物品,送給城郊及周邊鄉鎮秸稈禁燒一線的工作人員。4年來,她已為秸稈禁燒工作捐助了價值20萬多元的物質。”
質樸憨厚的王桂芳經意或不經意間傳遞着正能量,帶給他人温暖,帶給人們感動,她的事蹟先後被人民網、中國網、大河網、龍都網等80多家媒體進行報道。 [1] 

王桂芳所獲榮譽

2020年10月,入選2020年8月-9月“中國好人榜”。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