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柔

(清朝官吏)

鎖定
王柔(1689-1765),康熙年間煙台福山人,字東牟,1714年(清康熙五十三年),選授湖南永州同知、旋受乾州同知,人稱“白麪包公”。
本    名
王柔
別    稱
wang rou
字    號
東牟
所處時代
清朝
出生地
煙台
出生時間
1689
去世時間
1765

王柔人物歷史

湖南乾州(今四川茂縣西),地處少數民族雜居之地,多為苗族,古稱“紅苗”。王柔親自視察各苗寨後,與苗寨協商,立下寨規,鼓勵苗民開墾荒田。
在川、黔交界處,俗稱“六里苗”的地方,王柔見此處泉水成河流,可以改種水稻,以富苗民,便向湖南巡撫布蘭泰建議在此處增設一府三縣。一來好管理安撫苗民,二來此處離附近府邑、縣邑太遠,苗民生活不便。朝廷看到了他頗有見地的奏章,批覆准奏,王柔親自到苗寨宣佈“無論是哪個民族的百姓,都是大清臣民,朝廷對苗民和漢民一視同仁。”苗民聞之相安歡呼。王柔派人統一丈量土地,按人口分給此處苗民。此地從此稱為“永綏”。

王柔主要事蹟

1733年(清雍正十一年),王柔特旨超授衡永彬道調授辰沅靖道並署按察使銜。旋調湖北按察使,王柔到任後,將前任司使積壓的四百餘件積案,一一了斷清楚。湖北容美(今湖北鶴峯縣)有土司田旻反對朝廷“改土歸流”政策,附近十八處土司畏懼他,一時改土歸流不暢。王柔親臨此地,召集開導各個土司,先將田旻孤立起來。為了便於管理,王柔上奏朝廷,在此地增建一個府轄四個縣。為了紀念朝廷在此地“改土歸流”的政策施惠百姓,王柔起此地名曰“恩施”(今湖北省恩施市)。
麻城縣(今湖北麻城市)民塗如松毆打妻子致死,總督判其妻自殺。王柔力排眾議,認為此案疑點甚多,經過開棺仔細驗屍,予以昭雪。一時武漢有人將此事編成言情小説和戲曲名曰《一線天傳奇》,稱王柔為“白麪包公”。
1735年(清雍正十三年),王柔改授浙江海防兵備道,協同兵部侍郎俞兆嶽辦理浙江海塘事務。王柔發明“沙牛法”,用磁石等下樁在海塘邊排列防護塘腳,防止被風及海浪浸垮防護大堤。他在浙江沿海因水土不服,又受海風侵浸,體力不支,感染嵐瘴症,乞休湖南。
1741年(清乾隆六年),貴州、西義連界廣西,苗族因不堪苛捐雜税,奮起抗爭,貴州總督張廣泗派兵彈壓,結果連吃敗仗。朝廷又派王柔任辰、沅、靖道仍帶按察使銜督辦軍務。王柔設計誘擒造反頭目楊青保等十二人,其餘概不追究,並用好言相撫。奏明朝廷後,改革税收,使苗民返鄉安居生活。乾隆帝贊他為:“軍功第一”。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