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有齡

鎖定
王有齡(1810年—1862年),字英九,號雪軒。清福建侯官(今福州)人。道光時捐納浙江鹽大使,後任慈溪、定海等縣知縣。 [4] 
咸豐五年(1855年),授杭州知府,次年署鹽運使,並署按察使等職。 [5]  王有齡長於理財,深受兩江總督何桂清賞識,擢升知府、按察使。咸豐七年(1857年),遷江蘇布政使。 [4]  咸豐十年(1860年),率兵救援杭州, [4]  升任浙江巡撫,籌集糧餉,支援江南大營。咸豐十二年(1862年)1月,太平軍圍攻杭州,城破自縊而死。 [6] 
王有齡在浙期間,與胡雪巖共同為浙江巡撫何桂清出謀劃策,督辦團練。何桂清升為兩江總督後,善於聚斂的王有齡被派至上海整理財政,控制海關税收,在蘇、淞、常、太三府一州之地,重徵錢漕和苛捐雜税,遂得一“長於理財”之名。 [7] 
英九
雪軒
所處時代
清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福建侯官
出生日期
1810年
逝世日期
1861年
主要成就
困守杭州,自縊殉難
本    名
王有齡

王有齡人物生平

王有齡擅長理財

王有齡雖聰明好學,但科舉不順,未中秀才。
道光七年(1827),王有齡的父親王燮任雲南曲靖知縣時,王有齡隨父赴任,協助辦理文案。
道光十四年(1834),因屢試不第,捐官浙江鹽大使。
道光十九年(1839),王有齡由吏部簽發浙江。
道光二十一年(1841),署新昌知縣。雖是捐班出身,但王有齡甫一抵任即展現出理政才幹:兩月內審結歷年積案百餘起。當時,新昌縣土匪頗多,屢剿難滅。王有齡在悉知這些土匪為飢寒所迫後,出榜示相告,“歸田者不問,再犯者弗赦”,多股土匪自散,境內恢復平安。
道光二十五年(1845),歷任慈溪定海(今舟山)、鄞縣(今屬寧波)、仁和縣(今屬杭州)知縣,皆有政績。在慈溪任上,杜湖、白洋湖多年未清,積淤甚厚,雨天鬧洪災,連旱數日即無水資田。王有齡上任後,主持治湖,使北鄉糧田萬頃得以灌溉。
道光二十九年(1849),父親王燮去世,王有齡回到福建守制。
咸豐元年(1851),王有齡丁憂服滿,奉旨出任署湖州知府。
咸豐五年(1855),授杭州知府。得到巡撫何桂清的器重,歷任署鹽運使、按察使,擢雲南糧儲道,仍留浙江管理防務。何桂清升任兩江總督,上奏調任王有齡赴上海商議通商税則。
咸豐七年(1857),擢江蘇按察使,升江蘇布政使。王有齡擅長理財,成為何桂清的心腹,何桂清將所有事情全權委託他辦理,王有齡遇事專斷,江蘇巡撫只是依照執行而已。任上,王有齡禁止賄送,裁減税捐,享有清譽;傾力打擊海盜,整頓民風,保境安民,百姓讚道;建立書院,設置義學,修橋鋪路,設倉濟民,造福一方。

王有齡抗擊太平天國

咸豐十年(1860),太平天國起義軍攻陷杭州,江南一帶震動。清朝的援兵至,起義軍不戰而走。何桂清將功勞歸到王有齡頭上,於是擢升王有齡為浙江巡撫。王有齡得到詔書後率兵馬上赴任,辦理軍務及善後事宜,而太平天國起義軍回撲江南大營。和春等軍大敗,常州、蘇州相繼失陷。太平天國起義軍進逼嘉興,提督張玉良迎擊,被擊敗,杭州戒嚴。王有齡率福建兵屯北新關外,派遣撫標兵截擊起義軍於賣魚橋,夾擊敗之,起義軍退卻。王有齡設立捐輸局,上奏請求委派在籍前左副都御史王履謙、前漕運總督邵燦協同辦理。太平天國起義軍十餘萬由徽州進入浙江,攻陷嚴州,匯合嘉興、廣德兩路直取杭州,王有齡和杭州將軍瑞昌調兵迎擊,擊敗起義軍,得以解圍,進而收復餘杭,加一品頂戴。不久,收復嚴州。

王有齡自縊而死

咸豐十一年(1861),王有齡收復江山、常山、富陽、遂安、海寧、臨安等縣。太平天國起義軍進攻太湖東山,總兵王之敬交戰失利。到了夏天,太平天國起義軍再次攻陷江山、常山、長興、金華、遂昌、松陽、處州、永康、義烏,王有齡革職留任。張玉良扼守要隘為諸軍應援,被起義軍所敗。王有齡檄令諸將救援,沒有響應的,只有處州鎮總兵文瑞率領江西援兵三千,王有齡對待文瑞素來優厚,文瑞要求主動出戰,進駐金華孝順街,聽説蘭溪兵敗,於是潰逃至浦江,被太平天國起義軍追擊,王有齡派軍救援,半途再次潰敗:浦江、嚴州相繼失陷。總兵劉季三、副將劉芳戰死於富陽。諸將看見起義軍紛紛避戰,只是索要軍餉。富民捐輸已經疲倦,而官員催促更急。於是團練大臣王履謙彈劾王有齡虐捐,遇事多意見不和,王有齡上疏互相揭發。十月,蕭山、諸暨、紹興府失陷,餉源斷絕。援軍沒有希望,王有齡再次上奏調任李元度為按察使,招募湘軍八千進入浙江,在龍游被起義軍所阻擊。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率軍圍困杭州城,副將楊金榜戰死,張玉良中飛炮而死,城中士氣低落,食物已盡,饑民餓死無數。十二月二十九日,起義軍攻入城中,守軍大潰,王有齡見大勢已去,服毒不死,自縊於後花園。李秀成入城後,提供棺材為他殮葬。
杭州失陷的消息傳到京城,言官顏宗儀、高延祜、朱潮先後上疏彈劾王有齡勒令捐派,引起民怨,清廷命令曾國藩調查。曾國藩上奏:“王有齡在浙江,官紳不和,不能馭兵,以致敗事;但王有齡糧盡援絕,見危授命,大節無虧。”於是下詔依例賜卹,諡壯愍。入祀昭忠祠,浙江,福建建專祠。同時遇害的還有學政張錫庚、提督饒廷選、總兵文瑞、署布政使麟趾、按察使甯曾綸、督糧道暹福、仁和知縣吳保豐。 [1-3] 

王有齡家族成員

父:王燮
子:王商雲,襲騎都尉,浙江補用道。
子:王卿雲,咸豐九年( 1859)舉人,曾任刑部郎中、湖州知府。
子:王見雲,咸豐九年( 1859)舉人,曾任户部郎中、候補知府。
子:王瑞雲、王菩雲,曾任六部候選郎中。
孫:王炎,光緒二十年( 1894 )舉人,官至河南元氏縣知縣。
孫女婿:陳寶瑄,陳寶琛的六弟。
曾外孫:陳懋師,庠生,曾任郵傳部郎中。
曾外孫:陳懋豐,庠生,曾任度支部郎中。 [2-3] 

王有齡史籍記載

《清史稿·卷三百九十五·列傳一百八十二》 [1] 

王有齡人物評價

《清史稿》:王有齡素負才略,以掊克失人心,措施亦未盡當焉。 [1] 

王有齡故居

故居在福建省福州市塔巷南側新49號、53號,坐南朝北,兩座建築東、西並排。東面4號是王有齡之父王燮的居所,為明代建築,清代與民國時均有修葺。該宅原建築面積為1033平方米,坐北朝南,臨街大門六扇,左右為磚砌的門頭房。門內有插屏門,門後為石框門。過天井,為首進院落。再過石框門,為二進前天井,左右各有披榭。二進仍保存明代建築格局,面闊三間,進深七柱,雙坡頂,穿鬥式木構架,馬鞍式山牆。再過天井,左右亦各有披榭,南為第三進木構建築,面闊三間,進深五柱,為清代建築遺存。此宅直透二進,周圍以牆,南門可通黃巷。解放後,49號曾長期被福州市物資回收總公司鼓樓分公司所佔用。
靠西面的53號,是王有齡擴置的。臨街的大門與門頭房構造,大體同於49號。該宅原有三進院落,現存前面兩進:首進為民國時期的二層樓房,面闊五間,進深七柱。第二進為清代早期遺存,大廳面闊五間,進深五柱,穿鬥式木構架,馬鞍式山牆,有前後天井。此宅第二進東面闢門,與49號二進相通。三進以後,原為花園,直通黃巷,現為新16、18號。其中,新16號於民國初始設“鏡中天”照相館;新18號,清光緒朝狀元王仁堪曾住過,民國時期為文化人高拜石所居。 [2] 

王有齡個人作品

王有齡作品 王有齡作品
王有齡還對書畫獨有情鍾。在其咸豐五年(1855)為杭州知府及十年(1860)任浙江巡撫期間,兩次聘請嘉興府海鹽當時有名花卉畫家周可宗館其所署。據《光緒海鹽縣誌》載:周可宗字子因,工詩,善書畫,尤擅設色花卉,直逼惲南田,時手莫及。同時邑中李修易以山水勝,子因以花卉勝,名相埒。周在咸豐十一年(1861)太平軍攻克杭州時,歿於巡撫府中。有齡本人書法亦佳,惜公務掣肘,鮮有餘瑕,僅有極少量墨寶遺世,其作清麗多姿,秀潤雋朗,即便一紙公函都足堪展玩。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