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書肖

鎖定
王書肖,女,大氣污染防治專家,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4] 
王書肖於1991年考入天津大學化學工程系,先後獲得工學學士、碩士學位;2001年獲得清華大學工學博士學位,之後前往美國哈佛大學環境中心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2003年回到中國後擔任清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助理教授;2006年至2011年擔任清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副教授;2010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2010年至2017年擔任清華大學環境學院大氣污染與控制研究所所長;2011年擔任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2015年擔任大氣顆粒物監測技術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副主任;2016年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資助;2017年擔任國家環境保護大氣複合污染來源與控制重點實驗室主任;2018年擔任“大氣複合污染治理”創新人才推進計劃重點領域創新團隊負責人;2019年入選第四批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 [10] 
王書肖從事區域大氣複合污染形成與控制、大氣污染物排放特徵與排放清單、區域大氣污染物的傳輸與轉化、大氣污染與氣候的相互影響、大氣污染控制對策等領域的研究 [6] 
中文名
王書肖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河北藁城
出生日期
1974年6月 [3] 
畢業院校
清華大學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
《中國大氣汞排放特徵、環境影響及控制途徑》
代表作品
《長三角區域霾污染特徵、來源及調控策略》
《京津冀細顆粒物相互輸送及空氣質量影響》
主要成就
2019年獲得首屆科學探索獎
性    別
學    歷
研究生
學    位
博士

王書肖人物經歷

王書肖
王書肖(8張)
1974年6月,王書肖出生於河北藁城。
1991年9月—1995年7月,就讀於天津大學化學工程系,畢業並獲得工學學士學位。
1995年9月—1998年3月,就讀於天津大學化學工程系,畢業並獲得工學碩士學位。
1998年3月—2001年9月,就讀於清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師從郝吉明教授 [23]  ,畢業並獲得工學博士學位。
2001年11月—2003年12月,在哈佛大學環境中心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
2003年12月—2006年12月,擔任清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助理教授。
2006年6月—2006年9月,擔任哈佛大學環境中心高級訪問學者。
2006年12月—2011年12月,擔任清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副教授。
2010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
2010年10月—2017年5月,擔任清華大學環境學院大氣污染與控制研究所所長。
2011年12月—2014年12月,擔任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
2013年1月—2017年3月,擔任國家環境保護大氣複合污染來源與控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
2013年9月—2014年3月,擔任哈佛大學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高級訪問學者。
2015年1月,擔任大氣顆粒物監測技術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副主任;5月,擔任清華大學環境學院長聘教授。
2016年8月,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資助 [9]  ;同年,入選國家環境保護專業技術領軍人才。
2017年3月,擔任國家環境保護大氣複合污染來源與控制重點實驗室主任。
2018年10月,擔任“大氣複合污染治理”創新人才推進計劃重點領域創新團隊負責人。
2019年3月,入選第四批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 [10] 
2020年5月,擔任清華大學(環境學院)—中節能天融科技有限公司環境污染溯源與管控聯合研究中心主任 [4] 
王書肖 王書肖

王書肖主要成就

王書肖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王書肖一直從事大氣污染來源與控制研究,開發了多套技術和模型,構建了大氣污染防治綜合科學決策支持系統,為國家“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的制定、實施和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等重大活動空氣質量保障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撐 [7] 
王書肖在區域多尺度嵌套高時空分辨率排放清單、多污染物多源分類減排—環境影響的非線性複雜系統模擬、基於環境效應的區域大氣複合污染控制決策技術、大氣汞排放與污染控制方面取得諸多成果 [10] 
  • 學術論著
截至2023年11月,王書肖先後發表論文460餘篇,引用>23000次,H因子84,2019年以來連續五年入選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學者 [8]  [12-13]  [15] 
  • 出版著作
截至2020年6月,王書肖先後主編學術專著3部 [20] 
出版時間
名稱
作者
出版社
2001年
郝吉明,王書肖,陸永琪
化學工業出版社
2016年
王書肖,張磊,吳清茹等著
科學出版社
2016年
王書肖,程真,趙斌等著
科學出版社
2019年
《京津冀細顆粒物相互輸送及空氣質量影響》
王書肖,華陽,常興等著
科學出版社
  • 承擔項目
根據2024年2月清華大學環境學院網站數據,王書肖先後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大氣重污染成因與治理攻關項目、自然科學基金、北京市科技項目、國際合作等40餘項,部分項目舉例如下 [4] 
項目時間
項目名稱
項目來源
2006年—2009年
Sino-Norwegian Cooperative Project on Mercury - Capacity Building for Reducing Mercury Pollution in China - Case Study in Guizhou Province (SINOMERI)
Norwegian Government
2010年—2013年
Sino-Norwegian Cooperative Project on Mercury - Capacity building for reducing mercury pollution (SINOMERII)
Norwegian Government
2012年—2017年
大氣污染源清單完善及校核
中國科學院先導B專項
2014年—2016年
Sino-Norwegian Cooperative Project on Mercury - Capacity building for Implementing Mercury Convention (SINOMERIII)
Norwegian Government
2015年—2018年
主要涉汞行業汞排放清單編制
全球環境基金“中國水俁公約初步評估項目”
2012年—2017年
我國人為源汞排放清單和同位素特徵
973項目
2016年—2017年
中國典型省份汞排放清單編制試點項目
全球環境基金
2017年—2018年
基於示蹤物和同位素技術的北京地區PM2.5精細化來源研究
北京市科技計劃
2017年—2019年
北京市大氣污染綜合解決方案研究
大氣重污染成因與治理攻關項目
2017年—2019年
區域空氣質量調控技術與決策支持平台
大氣重污染成因與治理攻關項目
2017年—2020年
多污染物末端深度淨化與資源化利用技術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
2017年—2021年
大氣污染化學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傑出青年基金項目
2017年—2021年
區域大氣污染防控方案與情景設計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
2018年
中國民用燃料的大氣污染及健康影響
世界衞生組織
2018年—2019年
北京市空氣質量達標關鍵技術路徑研究
北京市科技計劃
2018年—2019年
順德區空氣質量監測點位優化及污染控制策略研究
佛山市順德區環境運輸和城市管理局
2018年—2020年
濟南智慧環保綜合監管平台
濟南市政府
2018年—2021年
長三角PM2.5和臭氧協同防控策略與技術集成示範 [18]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
2018年—2021年
北京市區域大氣污染傳輸監控
北京市政府
2018年—2022年
泛第三極大氣污染物排放清單及污染物跨境傳輸模擬
中國科學院先導A專項
2019年—2021年
北京市PM2.5和臭氧協同控制技術及優化方案研究
北京市科技計劃
2019年—2021年
北京大氣區域污染傳輸監控、預測及主控因子研究
北京市科技計劃
2019年—2021年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s of Improved Chemistry and Transport Model for Secondary Aerosols
SAIT
2020年
Representing the climate properties of black carbon aerosols with deep neural network embedded in 3-D atmospheric chemical transport model
MICROSOFT RESEARCH ASIA
2021年—2024年
Accounting for the health benefits of air pollution regulations in China, 2008 – 2020
Health Effects Institute
2021年—2025年
Center for Multi-scale PM2.5 Study in Northeast Asia
IIASA
參考資料來源: [4]  [7] 
  • 科研成果獎勵
截至2023年11月,王書肖先後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技術獎一等獎、北京市科學技術一等獎各1項 [8] 
獲獎時間
項目名稱
獎勵名稱
2007年
寧波市經濟社會發展環境承載力及環境保護對策研究
國家環保科技二等獎
2008年
大氣顆粒物及其前體物排放與複合污染特徵
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2010年
特大城市空氣質量改善理論與技術及其應用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11年
我國二氧化硫減排理論與關鍵技術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排名第6) [17] 
2015年
北京市大氣環境PM2.5來源解析技術研究與應用
北京市科學技術一等獎
2015年
區域大氣污染源高分辨率排放清單關鍵技術與應用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20年
——
中國生態環境十大科技進展(排名第1)
2022年度
區域空氣質量精準調控關鍵技術及應用
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一等獎 [16] 
參考資料來源: [4] 

王書肖人才培養

  • 科學家精神
王書肖總結了科學家精神的3要素:學術自由、工匠精神和持之以恆。學術自由,即要有不受外界干擾的判斷,追求真理,拿數據説話。工匠精神,指工科要服務於社會需求,成果能為社會所用。另外,做科研要持之以恆,當時空氣污染問題還不是特別嚴重的時候,她和團隊就已經開始自發地堅持進行污染源監測,到國家有迫切需求的時候,才有足夠的數據、可靠的研究成果為國家所用。她認為,在自己的科研方向不管有沒有經費支持,都要持續做下去,在國家需要的時候才有力量提供科學決策支撐 [5] 
  • 在線課程
王書肖的“大氣污染控制工程”課程入選2016年首批“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 [25]  ;通過2018年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認定 [5] 
  • 科普講座
王書肖堅持進行科普教育,參加“小小科學家”、“超越大講堂”等校園科普活動,給孩子們做《科學治霾,守護藍天》的學術報告,帶孩子們參觀她的實驗室、監測站,為孩子們分析霧霾的主要成分及形成原因,並通過三維模型向同學們展示霧霾的擴散規律 [5] 
  • 教育成果獎勵
獲獎時間
獎勵名稱
2008年
清華大學優秀班(級)主任二等獎
2020年
疫情防控期間在線教學優秀教師優秀獎
參考資料來源: [19] 

王書肖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授予單位
2008年
優秀環境科技工作者
2010年
“環境保護宏觀戰略研究”先進個人
國家環境保護部、中國工程院
2013年
中央組織部、人事部、中國科協
2015年
2018年
第十三批“北京市有突出貢獻的科學、技術、管理人才”
——
2019年9月
首屆科學探索獎 [1-2]  [22]  [24] 
騰訊基金會
2019年11月
何梁何利基金
2020年
福布斯中國科技女性榜
——
2020年
綠色礦山建設突出貢獻獎
——
2022年2月
首都生態文明建設先進個人 [21] 
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
2023年11月
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FRSC) [8] 
英國皇家化學會(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
參考資料來源: [4] 

王書肖社會任職

時間
擔任職務
2021年12月
國家履行斯德哥爾摩公約工作協調組和國家履行汞公約工作協調組專家委員會委員 [14] 
2023年
中國化學會環境化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26] 
——
亞太清潔空氣夥伴關係(APCAP)科學委員會委員
——
UNECE 半球大氣污染傳輸工作組(HTAP)專家
——
全球排放研究計劃(GEIA)中國工作委員會委員
——
全球汞監測計劃(GOS4M)共同主席
——
聯合國環境署全球汞夥伴關係指導委員會委員
——
聯合國汞公約最佳可得技術/最佳環境實踐專家組專家
——
環境保護部環境損害鑑定評估專家委員會委員兼空氣組組長
——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揮發性有機物污染防治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臭氧污染控制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
——
國家大氣污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研究室首席專家
——
中國清潔空氣夥伴關係指導委員會委員
——
北京市突發事件應急委員會委員
——
——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Letters》副主編
——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編委
——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編委
參考資料來源: [4] 

王書肖人物評價

王書肖有着豐富的實踐經歷,使得她在三尺講台上更有底氣;求真的意志品格,使得她在科研的道路上不斷向前 [3] (天津大學評)
細微處見精神,她(王書肖)出門坐地鐵,騎自行車,踐行環保;為找到污染源,在實驗室數十年如一日,守得雲開見月明;科普講座中對孩子們的殷殷期望一一回應;研究成果一點點推動政府決策;以優質科研教學資源反饋社會。從她身上,我們看到了一位女性科學家最真實、美麗的身影,隨和、慈愛、從容、工作中巾幗不讓鬚眉,科研上多嚴苛,生活裏常感恩,盡一己之力,呵護環境,守護藍天,在科學治霾的道路上,淡定而從容,有理想、有追求、有能力、不苟同 [27] (《中國科技人才》雜誌評)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