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景春

(民國時期人物)

鎖定
王景春,光緒七年(1881年)出生於灤縣柏樹莊一個茅草屋裏。 [1] 
本    名
王景春
出生日期
1881年
國    籍
中國
學位/學歷
博士
祖父和父親早故,與母親毛氏、二叔王震、三叔王連共同生活。童年時,步行至10裏外的縣城去就學,每天早出晚歸,中午僅帶一罐冷破米粥充飢。王景春天資聰敏,從小經歷坎坷,立志成才,成績長進甚快,後以優等學績畢業於匯文大學(嵩京大學前身)。戊戌變法後,光緒皇帝詔令各省總督巡撫保薦人才。王景春也成為光緒皇帝選送的留美學生之一。後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土木工程系,獲博士學位。回國後,任京漢鐵路局局長,中東鐵路督辦,交通部次長等職。王景春擔任中東鐵路督辦時,正值直奉戰爭爆發,奉系軍閥張作霖跟他借鉅額軍餉,實際是借勢被詐。王景春説:“我微簿的工資不足為貴軍排難,公款一分都不能動!”當時王景春與馮玉樣將軍友情甚篤,而張、馮勢不兩立,在張作霖佔據北京後,即陰謀綁架王景卷。1928年上半年,王景春在美國使館的幫助下,全家遷於美國避難。王最春雖然離家在外,但對家鄉人卻十分謙恭誠懇。他在北京居住時,凡家鄉人有求於他的,都出以至誠大力相助,從不吝惜錢、財、物,並以禮相待,管吃、管喝、管住。令其子女以“老祖宗”呼之,意在教育子女不忘家鄉。王景春早就想為家鄉人民幫忙效力,當時家鄉人找他謀職業的很多,但多是文言,無法安排,這給他很大的刺激,使他認識到挽救中國之落後,促進實業之振興,培養人材是當務之急。為了使鄉里適齡兒童都有機會就讀小學,他就慨然捐資,興辦學校。1920年同時辦了三所私立小學,在柏樹莊他的出生地辦了勒信第一小學,在毛家山他的姥家辦了勤信第二小學,在城內他母親養老地辦了勤信第三小學。委託在城內北街開“麗記醫院”的秦麗南大夫代管,負責招聘教師,發付工資和管理學校諸事務,一切款項都由王景春匯付。1932年又購買了柏樹莊一所住宅增設了高級班,為鼓勵學生上進,每屆選送兩名初小畢業的學生到灤縣匯文高小學習,選送一名高小畢業的學生到馬家溝中學學習,其學雜費均由王景春定期拔付。直至太平洋戰爭燥發後的1943年,旅居美國的王景春與日本佔領下的家鄉中斷聯繫,經費來源枯竭,再加上日軍的摧殘,三所小學才先後被迫停辦。三所勤信小學先後辦了20多年,培養出不少有用人材,而他家並無一錐之地的私產。 [1] 
參考資料
  • 1.    灤縣教育志編輯組,灤縣教育志,無出版社,1987年12月,第16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