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景堂

(革命烈士)

鎖定
王景堂,1896年生於內蒙古武川縣東土城鄉天力木兔村。早年讀過書,有一定文化程度,平易近人,講究義氣,交際廣泛,且有主見,在地方上頗受尊敬。
日本侵略者侵佔綏遠後,王景堂主張抗日,拒絕給日本人做事。國民黨組織“綏遠民眾抗日自衞軍”時,曾多次邀請王景堂參加,王景堂深知自衞軍的前身保安隊的情況,於是表示:抗日我是十分贊成的,但我要看看形勢,到一定時候我當然要參加抗日救國的鬥爭。 [1] 
中文名
王景堂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內蒙古武川縣
出生日期
1896
逝世日期
1941
職    務
革命者
性    別
1938年9月,八路軍進入大青山後,王景堂從各方面瞭解八路軍的情況,毅然決定參加八路軍。楊植霖推薦王景堂參加共產黨領導下的武川縣八區動委會籌備工作。他愉快地接受了這個任務,立即離家進山,到大青山裏的玻璃哈達村,同田岐山、李琦(均為中共黨員)一起研究組建“動委會”的工作。12月,八區動委會正式成立,王景堂任主任,李琦任副主任,郝秀山任分配部長,任德仲任游擊隊長。成立當天,邀請了國民黨縣政府和自衞軍第三路軍官員邱明星,王有功等人及地方紳士參加,在王景堂和李琦主持下,就抗日統一戰線的具體問題進行了會談。王景堂旗幟鮮明地表達了他在共產黨領導下抗日救國的堅定信念。他的堂堂正氣,受到各方人士一致的讚許。不久,他加入中國共產黨。 [1] 
王景堂不僅經常做國民黨官員的統戰工作,而且也做偽軍政人員、地方紳士和地主的工作,説服他們支援八路軍,有錢出錢,有物出物。由於他的活動和影響,動委會的工作搞得有聲有色,廣大羣眾包括一些有錢有勢的開明地主紳士,紛紛向動委會送糧食、馬匹、皮衣、棉布等,動委會及時轉交八路軍。有一段時間,往動委會駐地送物資的羣眾絡繹不絕,王景堂與任德仲及時組織區游擊隊,並在自然村建立農會,為進一步開闢遊擊根據地奠定了基礎。 [1] 
1939年夏,日軍對大青山進行“掃蕩”,區動委會化整為零分散活動。中共武歸縣委書記楊健林指示王景堂,讓他回家鄉一帶搞地下工作,重點了解武川縣城及周圍日偽人的活動情況,並做偽軍警的工作。他多次潛入武川縣城瞭解敵情,併到日偽的據點西烏蘭不浪等地秘密地開展抗日宣傳工作。10月,他與楊植霖會面,共同研究對敵鬥爭和地下工作問題。事後,楊植霖説:“景堂善於交際,敢於在偽政府官員中,國民黨自衞軍中做工作,很有成效。” [1] 
1941年1月30日(農曆正月初四),王景堂在西烏蘭不浪鄉黑蘭杆村時開展抗日活動,由於叛徒告密,偽警察包圍了村子,把全村人集中起來逐個辨認,王景堂被一個穿黃大衣的漢奸認出,當即被拉出人羣進行拷打,逼他交出槍支,交待活動情況,爾後把他雙手捆住,用繩子拴在馬後,敵人騎上馬小跑,把他帶回西烏蘭不浪鄉據點,綁在廟院裏的一棵大樹上。在冰天雪地中,敵人對他輪番毒打,逼迫招供,一天一夜間,他被打得遍體鱗傷,凍壞了手腳,但他不説一句求饒的話,更沒有説有關黨的秘密。 [1] 
第二天,偽警察把王景堂重新捆綁後用汽車送到武川縣城的日本特務機關“弘部”裏,對他嚴刑逼供,但他一口咬定:“我參加過區動委會,當過主任,大家都知道,但我前年就回家當老百姓了,別的什麼也沒幹。”他始終沒有説出他是共產黨員,絲毫沒有吐露革命隊伍的內部情況。他在獄中堅貞不屈的表現和頑強鬥爭的精神受到游擊區黨政領導的普遍讚揚,八區區長郝秀山專門撥出活動經費託人營救。敵人對他軟硬兼施,用盡酷刑,仍不見效,便對他斷食。他把半個氈帽一點一點嚥進肚裏,由於手被反綁着,他用嘴把破衣領子和嘴能接觸到的爛棉花吃掉。經過三四個月的折磨,王景堂傷病交加,骨瘦如柴。敵人在他身上一無所獲,又無證據,便接受其親友保外就醫的請求,於6月下旬放出監獄治病,並允許他回家探親。他識破敵人放長線釣大魚的陰謀,對二兒子説:“我回到家裏,山裏人(指自己同志)一定要來看我,絕不能上敵人這個當!”於是又返回縣城治病養傷。但由於敵人的長期摧殘,傷病日漸嚴重,在由縣城回家的路上逝世。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