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明德

(原吉林省總工會主席)

鎖定
王明德(原名嶽寶璉),1914年1月生於河北省樂亭縣木瓜口村的貧苦農家。從小學時即受革命影響,1926年參加了少年共產主義青年團,1935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6年3月在古冶擔任黨的秘密交通員。1940年到1949年,他先後擔任過平西、宜琢、懷縣縣委組織部副部長,龍延、懷縣、樂亭縣委書記,秦渝工委書記。山海關解放後,他擔任了首任市委書記。1949年10月到遼西省總工會工作,先後擔任省總工會副主席、主席。1954年調任吉林省總工會主席,直至1983年離休。1988年8月5日病逝。 [1] 
(概述圖來源) [1] 
中文名
王明德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14年1月
逝世日期
1988年8月5日
出生地
河北省樂亭縣木瓜口村

王明德受革命薰陶參加少共

王明德從小就過繼給伯父嶽澤普。嶽澤普是1924年7月由李大釗推薦加入中國共產黨,是冀東一帶最早參加革命活動的老黨員之一。王明德從小受家庭革命薰陶和窮人翻身求解放的啓蒙教育,因此在他幼小的心靈裏早就埋下了革命的種子。
王明德因為家貧,他只念了六年小學。但他很用功,學習成績突出。一次學校舉行會考,他名列第二。發獎那天,當他走上領獎台時,那個一向鄙視窮人的校長竟然忿忿不平地説道:“這個窮小子也能得獎。”他聽了狠狠瞪了那傢伙一眼,把獎品一摔,轉身離去。不久,他投身學潮,積極參加學生們的各項進步活動,成為一名活躍分子。學校有五位進步教員,其中四人是共產黨員。在他們的影響下,王明德進步很快,經過秦芝介紹,加入少年共產主義青年團。當時他才只有十二三歲。天生的倔犟,加之革命的薰陶,鑄就了他反抗舊制度的叛逆性格。

王明德擔任黨的秘密交通員

1929年6月,王明德高小畢業,家鄉又遇到荒年,因不願意在家增加生活負擔,隨着逃荒的隊伍去闖關東,先後在白城子、哈爾濱等地打工,由於不堪忍受資本家的剝削與欺壓,於1935年3月又返回家鄉,繼續尋求革命真理。這時他遇到了本村一個名叫李運昌的青年,此人當時已是共產黨員,是他心目中十分崇拜的人物。經李運昌介紹,1935年9月王明德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36年3月,王明德來到津東特委機關所在地古冶,擔任黨的秘密交通員。這是一項責任重大又十分危險的工作,頭一次單獨秘密行動,心裏免不了又是興奮、緊張,又有點神秘。他工作的地區,敵人據點多,封鎖嚴密,掃蕩殘酷,他憑着對黨的赤誠,巧妙地與敵人周旋,一次又一次出色地完成了任務。當時他的公開身份是“遊學”。所謂“遊學”,有點類似遊街串巷的東北貨郎。只是專賣學習用品,不賣百貨。他在自行車的後座上放個箱子,裏邊裝着筆墨紙本等文具。有一次,他去一所學校,剛把箱子擺平,還沒有來得及接頭,敵人闖進了校園。見他是外鄉人,頓時產生懷疑。先是從上到下搜身,然後就翻查箱子,裏裏外外翻個遍,只找出一個小本本,敵人很感興趣,打開看,裏邊記的都是欠款的學生名單。審問了半天,沒發現破綻,只好放他走了。王明德當時很鎮靜。其實黨的重要文件就藏在貨箱底部的夾層裏。王明德在對敵鬥爭中逐漸成熟起來,不僅有膽量,而且更加有智謀。一次,他身穿長袍馬褂,手拎禮品盒子,打扮成闊商人模樣,到唐山去找市委,向吳德彙報情況。可是,他到聯絡地點一看,發現窗台上的聯絡暗號不見了,知道情況有變,趕緊離開。接頭的線斷了,天已漸黑,無處安身,到一般旅館投宿,敵人搜查很嚴,容易出問題。在街上、車站轉游,更容易暴露。情急生智,腦子裏忽然閃出一個冒險的念頭,到附近敵人開的一家旅館去住宿,他們怎麼也不會想到共產黨就在他們鼻子底下。王明德在那家旅館登記後,為了迴避,就到戲園子去聽戲,夜深後方回去睡覺,後來他用電話和吳德取得了聯繫,終於完成了黨組織交給的任務。

王明德參加冀東大暴動

1937年初,王明德調至中共樂亭縣委,做農會工作。“七·七”事變後,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展開了全民族的抗日救亡運動。1938年7月,在中國共產黨倡導的、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下,中共冀熱邊特委遵照中共中央北方局關於開展抗日遊擊戰爭、開創敵後抗日根據地、組織武裝暴動的指示,在中共河北省委的領導下,由八路軍第四縱隊挺進冀東直接配合,在日偽統治比較嚴密的冀東地區,發動了一次大規模的抗日暴動。
暴動的中心地帶是在冀東的灤縣、豐潤、玉田、遷安、樂亭、冒黎、遵化、薊縣等地。暴動以工農羣眾為基礎,各階層愛國人士及各黨派武裝力量參加,可稱為冀東全民抗戰的一次大檢閲,是敵後戰場的偉大壯舉。轟動全國,震驚中外。
冀東大暴動首先是在冒黎、灤縣、樂亭三縣發動起來,王明德當時在中共樂亭縣委做農會工作,負責籌備並參加了這次大暴動。1938年7月6日,紅軍幹部李潤民和中共灤縣縣委的同志,秘密組織300名暴動骨幹在港北頭村舉事成立“冀東抗聯第五總隊”,攻打日偽警察局,摧毀敵偽政權,收繳武器,擴充隊伍,活動於冒黎、灤縣、樂亭三縣之間,暴動隊伍迅速發展到3000人,並在錛城與商志遠暴動隊伍會師,共同南下,曾一度攻打樂亭縣城。在樂亭東西部暴動隊伍又配合第五總隊攻下樂亭的胡坨鎮,樂亭暴動隊伍組成“冀東抗聯第十總隊”。在中共京東特委閆達開、嶽澤普策動下,樂亭沿海地區鹽警隊參加起義,成立了“冀東抗聯第三一九總隊”,由劉定任總隊長,嶽澤普任黨代表。王明德對發動羣眾參加冀東大暴動做了很多工作。
冀東暴動後,日本侵略者對冀東人民進行殘酷的鎮壓和掃蕩,人民陷人白色恐怖之中。從1939年至1945年8月日本宣佈投降,王明德一直堅持敵後抗戰,對領導和發動羣眾開闢冀東抗日根據地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王明德在遼西省總工會

解放戰爭的硝煙尚未散盡,黨中央就要求各城市黨委選派強有力的幹部去加強工會工作。1949年10月,王明德身上征塵未落,又奉命從山海關來到東北入關的咽喉之地——遼西,擔任省總工會副主席、主席。剛剛經過戰爭洗禮的遼西大地,千瘡百孔,工廠廠區只見蒿草長,車間不聞機器鳴。年輕的共和國需要休養生息,儘快恢復國民經濟,這是舉國上下的頭等大事,工會當然義不容辭。王明德緊緊把握住這個主旋律,在省委的統一指揮下,他團結“一班人”動員全省職工以主人翁的姿態投身到恢復國民經濟的鬥爭中。
不久,朝鮮戰爭爆發。鴨綠江畔的戰火,牽掛着遼西工人階級的心,“抗美援朝,保家衞國”的口號激勵着遼西幹部的情懷。年輕的共國和又在經受着血與火的考驗。要鋼鐵,要煤炭,要機器,要飛機大炮,要人民生活所需的一切東西,這些都得靠工人階級用自己的雙手去創造。作為親身參與創建紅色政權的一名老戰士,王明德深知自己肩上的擔子的份量。在全省職工中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創造新紀錄運動、愛國生產競賽運動、增產節約運動。
王明德深深懂得,翻了身的工人,已經不是昔日資本家的僱傭工具,他們做每件事,都要懂得為什麼。因此,他特別注意讓工人明白自己工作的目的意義。他要求各級工會開展思想教育,多做思想工作,讓工人懂得只有把工廠恢復起來,國家才能富強,工人生活才能得到改善的道理。他不僅要求工會幹部多做思想工作,還自己帶頭給工人講課。大量的思想教育,提高了職工的思想覺悟,從而迸發出忘我的勞動熱情。當時工人的工資很低,生活很苦,但是,日夜搶修被敵人破壞的工廠,不計報酬,不講價錢,出現了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模範人物。
王明德在工作中還特別重視典型作用。他先後組織總結了鐵嶺糧米加工業的先進經驗、李長生翻砂小組8個月不出廢品的“十檢查十不倒”的經驗、李川江制豆油出油率高的經驗、第七紡織廠劉秀英先進工作法經驗……,還培養“馬恆昌式小組”400多個。這些先進經驗的推廣起到的不是一時一地的作用,而是在全省乃至全國都有重要意義。

王明德在吉林省總工會

1954年,王明德奉命從遼西調吉林,擔任省總工會主席。還幹工會這個老行當,還是那股拼命工作的勁頭,還是那種深人紮實的作風。
新中國的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運作,王明德緊緊把握住這個契機,組織全省各級工會圍繞經濟建設這個中心,發揮工會的優勢,有聲有色地開展了社會主義競賽。其中包括以“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取長補短,共同提高”為原則的先進生產者運動,以“勤儉建國、勤儉辦企業、勤儉辦一切事業”為宗旨的增產節約運動。
這段時期,全國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經濟困難。王明德認識到,做好睏難時期職工生活工作具有極其重要的政治意義。他要求各級工會要滿腔熱情地關心職工的困苦,特別是對老工人更要格外照顧,盡最大努力協助政府安排好職工生活,解決臨時和特殊的困難問題。各級工會在省總工會的指導下,組織副食品生產,搞好職工食堂、託兒所等集體福利事業,開展扶貧解困活動,做了大量紮實有效的工作,受到廣大職工的歡迎,為戰勝暫時困難做出應有的貢獻。
王明德為人正派耿直,無私無畏。在大是大非面前敢於闡述自己的意見,不考慮個人得失。王明德多年從事工會領導工作,他很熱愛工會事業。可是新中國成立不久,工會組織就接連遭受不公正的待遇和錯誤的批判。1951年至1953年在肅清所謂“立三錯誤”的影響下,工會工作遭到嚴重破壞,許多工會幹部情緒低落,不安心工作。王明德看在眼裏,急在心上。他回想起幾年來工會工作實際,覺得那些批判不是實事求是,心裏怎麼也想不通。1957年5月的一天,新華社吉林分社一位記者來採訪王明德,請他談談對全總第一次黨組擴大會批判李立三問題的看法,他把多年來憋在心裏的話毫無顧忌地傾吐出來。他旗幟鮮明的指出,批判李立三擔任全總主席期間工會犯有“經濟主義”和“工團主義”錯誤,是不符合實際的,他列舉遼西、吉林兩省工會為發展生產所做的大量工作和取得的成績,説明工會工作的方針沒有錯誤,批判工會是冤枉的。他説:“我對全總這兩個問題(指經濟主義和工團主義),要心服是困難的,我們這些人都是黨培養提拔起來的,沒有不尊重黨領導的現象,即使有也是個別的。”他指出,在工會系統批判“經濟主義”和“工團主義”,使工會幹部不敢講話,不安心工作,“一頓夾板氣,把工會幹部打啞了。”他認為,對工人的合理要求,工會應該代表工人説話,但是得不到支持,工會人員成為豆餅乾部——兩頭挨擠。他還舉例説,有的縣委挪用工會經費工會幹部不敢吭聲,省總干預也不頂用,這種現象是不正常的,都是錯誤批判工會造成的後果。在當時那種“左”的政治氣候下,在那樣敏感的政治問題上,王明德敢於實事求是的説出廣大工會幹部想説而不敢説的真話,非常難能可貴,其膽識令人飲佩。王明德的這些耿直之言,通過新華社的內參發出去以後,給他招致了政治上的厄運,不久,他就受到了嚴厲的批評。
在全總的會議上,他的那篇談話成了批判的靶子,印發給會議人員,並且還拿到展覽會上展出。全總、省委、省總接連開會批評,使他蒙受了不白之冤。隨着李立三問題的徹底平反,王明德的這個冤案才得到完全糾正。
“文化大革命”對老幹部來説是一場更大的災難。王明德還是那樣直抒胸臆,坦誠直言。他不隱瞞自己觀點,認為“文化大革命”把南征北戰的老幹部都打倒是不應該的,認為江青提出“文攻武衞”的口號是錯誤的,他看到“九大”主席台上,江青、葉羣等人坐在前排,陳毅等老帥坐在後面感到忿忿不平。這些又使他招致更大的打擊。在“文化大革命”期間,王明德身陷囹七年之久,身心健康受到嚴重損害,全家人受到株連,兩個兒子也遭受打擊,但他毫無怨言,對黨無比忠誠,敢於堅持原則,對自己的問題一是一,二是二,敢作敢當,不牽連別人,對他人的問題也是實事求是,從不亂説。粉碎“四人幫”後,王明德得以平反昭雪。
王明德重返省總工會領導崗位後,心情無比激動,雖然他已年過花甲,體弱多病,但依然精力充沛,不減當年,對工作更加充滿熱情,堅持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路線,在短短的六年時間裏,對吉林省工會工作做出了新的貢獻。
1983年7月,王明德從工會戰線上離休。1987年6月,根據中共中央組織部的規定,王明德享受副部(省)級待遇。
1998年8月5日下午2時15分,深受工人愛戴的老工會主席王明德因病醫治無效,永遠地離開了他的親人、朋友、戰友和同志,離開了他為這奮鬥了一生的工會事業。人們沉痛悼念他,緬懷他的革命精神。中共吉林省委按副部(省)級規格為王明德同志舉行追悼會,並對他作出很高的評價。 [1] 
參考資料
  • 1.    商立華.深受工人愛戴的王明德[J].蘭台內外,2000,(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