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昀

(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教師)

鎖定
講師,碩士生導師。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博士,美國南加州大學安納伯格新聞傳播學院訪問學者。 [1] 
中文名
王昀
國    籍
中國
畢業院校
 
學位/學歷
博士

王昀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為社交媒體與政治傳播。圍繞社交媒體及公共領域發展、國家與市民社會的信息流動,重點關注媒介生產的傳播政治經濟效應、線上亞文化秩序以及新傳播技術衍生的文化公共性問題。 [1] 

王昀科研課題

主持湖北省社科基金一般項目(後期資助項目)“基於風險社會理論的新媒介生產與公共性文化研究”;
主持浙江省社科重點研究基地“浙江省傳播與文化產業研究中心”一般項目“亞洲傳播理論與華萊塢電影研究”;
參與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海峽兩岸數字公共領域與文化認同研究”;
參與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講好中國故事與提升我國國際話語權和文化軟實力研究” [1] 

王昀代表性研究成果

1. How Does Social Media Change Chinese Political Culture? The Formation of Fragmentized Public Sphere,Telematics and Informatics,2017,34(3), 694-704(A類權威,SSCI期刊).
2.《禮物、娛樂及羣體交往:網絡視頻文化的公共性考察》,《新聞與傳播研究》2017年第9期(A類權威,CSSCI期刊,人大複印報刊資料2017年12期全文轉載)。
3.《“日常的我們”:自媒體生產的社羣化動力及其可持續性反思》,《現代傳播》2019年第1期(B類權威,CSSCI期刊)。
4.《另類公共領域?線上遊戲社區之檢視》,《國際新聞界》2015年第8期(B類權威,CSSCI期刊)。
5.《本土化方法革新:一種認知傳播視角的迴應》,《現代傳播》2016年第5期(B類權威,CSSCI期刊)。
6.《基層:再現與終結的底層映像——“走轉改”新聞實踐中的基層報道》,《新聞大學》2015年第4期(B類權威,CSSCI期刊,人大複印報刊資料2015年第12期全文轉載)。
7.《華夏輿論傳播的概念、歷史、形態及特徵探析》,《現代傳播》2016年第3期(B類權威,CSSCI期刊,人大複印報刊資料2016年第6期全文轉載)。
8.《“可計算”的迷思:計算導向的新聞生產及其公共性效應》,《湖南師範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9年第1期(CSSCI期刊)。
9.《公共領域作為一種風險結構:線上治理、現實困境及其研究方法》,《人文雜誌》2018年第2期(CSSCI期刊)。
10.《新媒介研究拐點:人工智能時代傳播學的現貌與反思》,《編輯之友》2018年第2期(CSSCI期刊)。
11.《風險社會治理中的政府信任:一種風險感知的解釋框架》,《江西社會科學》2017年第2期(CSSCI期刊)。
12.《線上新聞的全球地理想象:新華網國際新聞之檢視》,《當代傳播》2016年第5期(CSSCI期刊,人大複印報刊資料2017年第1期轉載)。
13.《華萊塢作為跨國媒介實踐——兼論“一帶一路”的全球傳播敍事》,《江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年第5期(CSSCI期刊)。
14.《華萊塢電影研究的基本內涵、方法取徑與實踐展望》,《當代傳播》2017年第1期(CSSCI期刊)。
15.《新世界主義視野下的中國傳媒發展》,《編輯之友》2017年第1期(CSSCI期刊)。
16.《觸碰隱匿之聲:輿情認知、大數據治理及經驗反思》,《編輯之友》2016年第12期(CSSCI期刊)。
17.《認知傳播學的研究路徑與發展策略》,《編輯之友》2016年第9期(CSSCI期刊)。
18.《媒介恐怖主義的蜕變與線上正義的伸張》,《探索與爭鳴》2014年第12期(CSSCI期刊)。
19.《轉向“關係”的視角:線上抗爭的擴散結構分析》,《浙江學刊》2014年第6期(CSSCI期刊,人大複印報刊資料2015年第2期全文轉載)。
20.《兩岸政治互信中的傳媒角色、功能及前景》,《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年第5期(CSSCI期刊,人大複印報刊資料2015年第1期全文轉載)。
21.《“兩岸”的平潭,抑或“平潭”的平潭?——《平潭時報》消息來源與議題建構的視角》,《台灣研究集刊》2013年第2期(CSSCI期刊)。
22.《社會抗爭在互聯網情境中的聯結性動力——以人民網、南方網、新浪微博三類網站為案例》,《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年第3期(CSSCI期刊)。
23.《兩岸網絡公共領域中的身份認同及其交往邏輯的功能考量》,《台灣研究》2014年第5期。
24.《消失的邊界:華語電影的魔幻景觀與傳統重構》,《浙江傳媒學院學報》2014年第1期。
25.《亞洲主張:全球傳播中的亞洲意識及其核心價值》,《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年第12期。
26.《亞洲電影在中國:華萊塢的跨地方生產與本土現代性實踐》,《新聞愛好者》2016年第6期。
27.《華夏公共傳播的概念、歷史及其模式考索》,《華僑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年第1期。
28.《平潭傳媒特區建構的時代呼喚、現實困境與理性前瞻》,《發展研究》2013年第5期。
29、《智能時代媒體傳播業務鏈的轉變與啓示》,《青年記者》2018年第13期。
30.《新傳播何以生產新資源》,《中國傳媒報告》2016年第3期,卷首語。
31.《傳播學科的時代問題》,《中國傳媒報告》2017年第1期,卷首語。 [1] 
參考資料
  • 1.    簡介  .華中科技大學[引用日期2020-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