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新午

鎖定
王新午(1901~1964)山西汾陽人。幼年除攻讀詩書外,從伯父學中醫。1919年畢業於北京體育專科學校,曾任山西國術促進會會長。人過中年來陝,懸壺西安,行醫診病,因醫術高明,又重醫德,被醫界公推為西安中醫師公會理事長,擔任《醫藥彙刊》主編,並創辦診所,免費為貧苦民眾治療疾病。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王於1950年赴京參加第一屆全國中醫會議,被選為全國中醫專門委員會委員。後歷任西安市中醫醫院醫務部主任、市中醫業餘大學副校長。是九三學社社員,西安市中醫學會會長、政協陝西省委員會委員
中文名
王新午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出生日期
1901年
逝世日期
1964年
畢業院校
北京體育專科
出生地
山西汾陽
代表作品
《太極拳闡宗》

王新午生平簡介

王新午(1901~1964)山西汾陽人。幼年除攻讀詩書外,從伯父學中醫。1919年畢業於北京體育專科
學校,曾任山西國術促進會會長。人過中年來陝,懸壺西安,行醫診病,因醫術高明,又重醫德,被
醫界公推為西安中醫師公會理事長,擔任《醫藥彙刊》主編,並創辦診所,免費為貧苦民眾治療疾病。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王於1950年赴京參加第一屆全國中醫會議,被選為全國中醫專門委員會委員。
後歷任西安市中醫醫院醫務部主任、市中醫業餘大學副校長。是九三學社社員,西安市中醫學會會長、
政協陝西省委員會委員。王一生診務繁忙,治驗頗多,特別長於診治傷寒、温病,尤善治急症。1942
年秋季一個大雨傾盆的日子,王應邀乘膠輪馬車去城南五典坡,為一位患傷寒病13天,人已昏迷,又
不飲、不食、不便,醫皆推手不治的患者診病。在認準病症後,囑其家人趕快將病人移至城內,以便
就近治療。次日上午,王得知患者已到城內其妹家,便急往診視。未入門即聽內有哭聲,入室後見患
者已換殮衣,直卧於牀,一動不動。王急開藥,服後兩小時,大便即通,翌晨轉危為安。他對流行性
乙型腦炎的治療亦有較深研究,1956年率中醫治療乙腦小組在西安市傳染病院主持流行性乙腦治療,
效果顯著。

王新午主要著作

王一生勤奮好學,手不釋卷,除精於醫藥、武術之外,詩文、書法亦其所長。常勉勵子女、後學
要多讀書,説:“讀書如耕耘,每讀一遍必有一遍之收穫,細細品玩方得其中之味。”著有《太極拳闡宗》《太極拳法實踐》《王新午醫話醫案》和《流行性乙型腦炎西安市中醫治療紀實》等。

王新午王新午太極拳

王新午傳統功架太極拳剛柔相濟、內外兼修。動作招勁細膩,快慢相兼,開合鼓盪,風格獨特。勢招多於用法,拆手單練左右互易,進而用勁連勁於套路動作練習中。尤其是導氣引勁,開合鼓盪,在拳勢練功和應用中,鬆柔而不失剛疾,內動外連,綿密不斷,身心合一,獨具特色,是一種優秀的強身健體、自衞搏擊的傳統內家拳武術運動。
練功練勁,以導氣引勁為始,以兩儀動作運動為基礎,往復勁開合鼓盪鍛鍊為功,以持勁而不持招的練功要求為目的。其內容包羅萬象內含陰陽、五行、八卦之氣勁,外合陰陽、五行、八卦之招勢。以開合往復攔切之勁為基,練就太極拳棚、捋、擠、按、採、挒、肘、靠八法之勁為用。特別是身體內勁 “分而練之,和而用之”的明確練勁概念和內容具體豐富的練功方式,與岳氏八翻手拆手應用巧妙結合,納入岳氏八翻手上、中、下三路散手拳法應用,以悟太極散手招勁之妙用、懂勁及神明。太極拳、岳氏八翻散手合一,真正顯示了王新午太極拳鮮明的實用特點。
王新午岳氏八翻手之優點; 習拳為防身自衞,以講求應用為最要,然徒血氣之勇,未能必勝,故須研磨着勁以術制人。此拳各路之中,無一式不有着,且無一式不講勁,剛柔進退,變化神奇,可玩敵於掌股之上,沉着穩固,更非花招贅勢,徒悦人耳目者可比,至於各路動作,所包含應用之法,凡捋、打、擒、拿、推、按、攔、截、滾、肘、靠、壓、擠、鎖、捆、擲等法,無不應有盡有,包羅諸法。
岳氏八翻手之特長: 凡各種拳術,均各有其特長,如太極拳之長於柔化。形意拳之長於勇速,八掛之步,潭腿之腿,長拳之敏捷縱跳等,各有其獨到之處,八翻手之特長有:
⒈ 專為搏擊敵人之要害。 ⒉ 毀傷敵人之四肢,其用於制勝者為掌與拳,其着主要者為捆拿,蓋必制敵於死命,不容其有絲毫抵抗之閒,而我可策完全,其剛而有萬變之能或上制敵步,每路動作以捋於當先,尤為獨到,其他着法,則千變萬化,可隨心所欲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