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文新

(廣東省政府參事室參事)

鎖定
王文新(1906—1994)乳名王引利,建橋鎮環中村桂林樓人。生長在父讀母耕家庭。警察兼軍人出身。王文新於1924年在汕頭警尉教練所畢業後任區隊長、術科教官。1926年考入廣東省高等警官學校就讀。後任國民革命軍第11軍部政治訓練上尉。1936年於中央軍校廣州第四分校畢業。 [1] 
中文名
王文新
別    名
王引利
國    籍
中國
籍    貫
廣東豐順縣
出生日期
1906年
逝世日期
1994年3月27日
畢業院校
廣東省高等警官學校
性    別
人物生平
抗日戰爭時期,王文新任第九戰區兵部總部少校股長、汽油庫長。1940年加入中國國民黨。參加長沙三次會戰,並在第九戰幹團校官大隊受訓。衡陽保衞戰後,晉升中校。他親率運輸中隊,隨軍進退運動,追補彈藥器材,西糧東運,肩挑大米越崎嶇山道、敵控公路,出色完成給養。晉升為上校兵站支部長,獲抗日軍委會嘉獎。抗戰勝利後,任聯勤總部直屬州一供應站上校站長,專責遣送日俘11軍團長笠原幸雄所部兩萬餘人赴上海返日。1949年10月,王文新從廣州赴汕頭出任警察總局第三分局局長。他深明大義,參與領導、組織,發動潮汕軍警聯合起義,汕頭和平解放。1950年11月,王文新受精簡回鄉。1952年追究其歷史問題被捕入獄,判刑15年。1968年12月釋放回家。1980年3月落實政策,撤銷原判而得到平反。蒙冤受屈三十年。1981年7月,經中共廣東省委統戰部同意,安排王文新為省政府參事室幹事,後升為研究員。1985年,省政府任命王文新為參事。他曾當選為縣第七屆人大代表、政協一、二、三屆委員。
十幾年來,王文新利用海外親朋多的關係積極為家鄉公益和教育事業服務。倡導並捐資修建瑞林壩村400米的水泥道路,籌建自來水設施,使全村500多人飲上了山泉水,發動集資5萬多元修建牖民學校校舍。竭力倡建環清中學,以88歲高齡出任建校籌委會主任,抱病、坐輪椅到“三胞”家屬中籌劃建校事宜,將兒孫寄來的生日金捐作活動經費。殷念要在家鄉尋址農村醫院,為方便羣眾。王文新擅詩詞,常在省、縣報刊發表作品。遺詩近幹首。臨終前一天還作詩抒發他“進展山區文化村”的居鄉愛國情懷。王文新於1994年3月27日逝於家中,終年89歲。廣東省政府參事室發來唁電,並送了花圈。中共豐順縣委統戰部派員前往祭悼。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