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成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運動醫學科主任醫師)

鎖定
王成 [1]  ,醫學博士,主任醫師,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運動醫學科副主任、黨總支書記、分工會主席。 [2] 
中文名
王成
國    籍
中國
畢業院校
北京大學
學    歷
博士研究生
教學職稱
副教授
臨牀職稱
主任醫師
執業地點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
專    業
運動醫學

王成教育經歷

1995/09─2000/08 北京大學醫學部,臨牀醫學,學士學位
2005/09─2007/01 北京大學第三臨牀醫學院,運動醫學,碩士學位
2011/07—2012/07 德國海德堡ATOS骨科醫院,骨科與運動醫學,訪問學者
2011/09─2017/01 北京大學第三臨牀醫學院,運動醫學,博士學位 [2] 

王成工作經歷

2000/08─2005/08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運動醫學科,住院醫師
2005/08─2011/08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運動醫學科,主治醫師
2011/08─2020/08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運動醫學科,副主任醫師
2018/07─2019/08 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骨科,(援藏)科主任
2020/07─2023/12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運動醫學科,黨支部書記
2020/08─至今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運動醫學科,主任醫師
2022/10─至今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運動醫學科,科室副主任
2023/12─至今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運動醫學科,黨總支書記 [2] 

王成研究方向

膝關節運動傷病的關節鏡微創治療,擅長膝關節交叉韌帶重建、髕骨脱位矯正術。 [2] 

王成學術任職

1. 北京醫學會運動醫學分會青年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2. 中華醫學會運動醫療分會膝關節學組委員;
3. 中華醫學會運動醫療分會青年委員會委員;
4. 中國醫師協會運動醫學醫師分會健康科普專業學組委員;
5. 中國醫師協會骨科醫師分會關節鏡學組委員;
6. 中國醫師協會骨科醫師分會小兒骨科專業委員會運動醫學學組委員;
7. 中華預防醫學會更年期保健分會委員;
8. 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養生學專業委員會常委;
9. 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醫學科普專業委員會委員;
10.中國醫院協會臨牀新技術應用專業委員會委員。 [2] 
學術雜誌審稿人:
1. 《Arthroscopy》審稿專家;
2. 《Burns & Trauma》特邀審稿人;
3. 《中華醫學雜誌》審稿專家;
4. 《中華健康管理學雜誌》審稿專家;
5. 《中國運動醫學雜誌》審稿專家;
6. 《中國組織工程研究》審稿專家。 [2] 

王成著作譯作

1. 敖英芳,《運動創傷手術操作與技巧》,人民衞生出版社,2008年1月出版(編者)。
2. 敖英芳,《膝關節交叉韌帶外科學》,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9年1月出版(編者)。
3. 敖英芳,《北京大學運動醫學研究所50週年》,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9年3月出版(策劃助理)。
4. 於長隆,《中華骨科學--運動創傷卷》,人民衞生出版社,2010年3月出版(編者)。
5. 敖英芳,《關節鏡外科學》,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12年9月出版(編者)。
6. 王亦璁,姜保國,《骨與關節損傷(第五版)》,人民衞生出版社,2012年出版(編者)。
7. 陳仲強,王健全,《肌筋膜疼痛綜合徵診療新進展》,人民衞生出版社,2012年出版(編者)。
8. 敖英芳,《創業與輝煌:中華醫學會骨科分會關節鏡學組成立30週年慶》,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13年出版(主編助理)。
9. 崔國慶,《肩》,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15年出版(譯者)。
10. 王烽華,王成,《給水排水專業設計手冊發展與建築給水排水常見問題拾遺》,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17年出版(主編)。
11. 敖英芳,《北京大學運動醫學研究所六十週年》,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18年8月出版(主編助理)。
12. 敖英芳,《運動創傷學》(研究生國家級教材),人民衞生出版社,2020年12月出版(編委)。
13. 王梅,王正珍,《運動的健康密碼》,人民衞生出版社,2023年9月出版(副主編)。
14. 崔國慶(主譯),《肩》,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15年。 [2] 

王成獲獎情況

科研獎項:
王成,敖英芳,王健全,崔國慶,餘家闊,胡躍林,閆輝;關節鏡微創治療膝關節感染的臨牀研究,北京大學第三醫院,技術創新獎,二等獎,2016年。
其他獎項:
1.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優秀工會會員(2014);
2. 北京大學醫學部優秀共產黨員(2016);
3. 北京大學優秀共產黨員(2018);
4.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優秀員工(2018);
5. 北京大學優秀黨務和思想政治工作者(2019);
6. 中央組織部第八批優秀援藏幹部(2019);
7.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優秀員工(2019);
8.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優秀共產黨員(2020);
9. 北京大學醫學部優秀工會幹部(2020);
10. 北京大學優秀工會幹部(2021);
11. 北京大學優秀黨務工作者(2021);
12.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冬奧保障優秀個人(2022);
13. 北京大學優秀黨務工作者(2023);
14.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臨牀醫學本科生暑期科研項目優秀指導教師獎(2023);
15. 北京大學醫學部臨牀醫學本科生暑期科研項目優秀指導教師獎(2023)。 [2] 

王成科研成果

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身份,在國內外醫學核心期刊發表學術文章25篇,其中SCI文章14篇。主編、參編《骨與關節損傷》、《關節鏡手術學》、《膝關節交叉韌帶外科學》、《運動創傷學》(研究生國家教材)等專業著作17部。參與學術指南和專家共識制定5部。國際級/省部級/學會/院校級基金項目主持4項、參與6項。獲國家發明專利授權11項。 [2] 
主要承擔科研項目:
1. 等速離心訓練和補充乳清蛋白對前交叉韌帶斷裂患者股四頭肌及其功能的康復研究。國家體育總局(重點重大項目),2014B003,16萬元。已結題(2014/7- 2016/6),參與。
2. 篩選血清miRNA作為類固醇興奮劑檢測新指標的探索性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科學基金項目),31401021,24萬元。已結題(2015/1—2017/12),亞課題負責人
3. 數字成形的脱礦皮質骨組織工程半月板用於小型豬半月板移植的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科學基金項目),81401810。已結題(2015/1—2017/12),參與。
4. 高海拔地區骨科下肢手術術後靜脈血栓發生的高危因素分析。西藏自治區自然科學基金(組援醫學項目),XZ2019ZR-ZY10(Z),20萬元。已結題(2020/6—2022/12),項目負責人
5. 老年人羣運動安全綜合評估、運動處方設計及監護設備的應用研究。中央保健科研課題,2020YB02。已結題(2020/08-2023/7),參與。
6. 新型高強度可降解鋅合金界面螺釘促進前交叉韌帶重建術後骨道內腱骨癒合及其機制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82072403,55萬元。在研項目(2021/01-2024/12),參與。
7. 髕骨脱位全鏡下內側髕股韌帶重建手術器械的研發。院創新轉化基金(科創研發),BYSYZHKC2021116,25萬元。在研(2022/01/01-2023/12/31),項目負責人
8. 基於體質狀況及運動能力評價體系的個性化 運動處方及運動營養干預研究。中央保健科研課題,2022YB56,15萬元。在研項目(2023/01-2026/12),參與。
9. 遠程監控人工智能運動損傷康復治療系統研發。北京市科技計劃,AI+健康協同創新培育,Z221100003522018,800萬。在研項目(2022/11-2025/12),參與。
10. 兒童運動醫學門診建設研究項目。中國宋慶齡基金會,課題編號(經費本A76451-03),15萬元。在研項目(2023/01-2023/12),項目負責人
11. 髕骨脱位護具。醫企聯合研發平台(北京德美聯合醫療科技有限公司),課題編號,20萬元。在研(2023/01/01-2023/12/31),課題負責人
12. 膝關節前外側複合體加固術在合併脛骨過度內旋半脱位的ACL斷裂患者中的臨牀療效評價:一項雙向性隊列研究。院臨牀隊列建設項目(C類),BYSYDL2023018,30萬元。在研(2024/01/01-2026/12/31),項目負責人
13. 用於複雜組織再生的仿生多相材料/細胞複合體系的智能設計與研製(課題四 “仿生多相材料/細胞複合體系體內大動物複雜組織再生評價”)。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課題,2023YFB3813000(課題四2023YFB3813004),1600萬。在研(2023/11-2026/10),亞課題負責人
14. 膝關節前外側複合體加固術在合併脛骨過度內旋半脱位的前交叉韌帶斷裂患者中的臨牀療效評價——一項雙向性隊列研究。2024 年海淀區衞生健康發展科研培育計劃立項項目,HP2024-22-501003。在研(2024/01-2025/12),項目負責人
近年來主要論文(第一作者及通訊作者):
1. 王成,林共周. Neer改良McLaughlin術式治療複發性肩關節後脱位一例. 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誌,2006,21(6):471-472.
2. 王成,敖英芳. 前交叉韌帶重建術後骨道增寬的臨牀研究. 中華外科雜誌,2008,46(5):90-93.
3. 王成,敖英芳,王健全等. 關節鏡下前交叉韌帶重建術後膝關節感染的臨牀診斷與治療. 中華外科雜誌,2008,46(1):745-748.
4. WANG Cheng, Ao Yingfang, Wang Jianquan, etc al. Septic Arthritis After Arthroscopic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Arthroscopy,2009,25(3):243-249.
5. WANG Cheng, Ao Yingfang. Concerns About Management of Septic Arthritis After ACL Reconstruction. Arthroscopy,2009,25(6):947-948.
6. 王成,胡躍林. 膝關節半月板囊腫104例臨牀特點分析. 中國微創外科雜誌,2009,9(11):1032-1034.
7. 王成,胡躍林,焦晨等. 跟腱斷裂修補術後再斷裂與感染的發病率、危險因素及臨牀預後. 中國運動醫學雜誌,2010,29(5):516-519.
8. 王成,王健全. 膝關節後十字韌帶重建手術教程. 中華關節外科雜誌(電子版),2011年10月(第五期).
9. WANG Cheng, LEE Yee-Han-Dave, SIEBOLD Rainer.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management of septic arthritis after ACL reconstruction. Knee Surg Sports Traumatol Arthrosc, 2014; 22: 2136–2144.
10. WANG Cheng, AO Ying-Fang, FAN Xiao-Hua, WANG Jian-Quan, CUI Guo-Qing, HU Yue-Lin, YU Jia-Kuo. C-reactive protein and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changes after arthroscopic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guideline to diagnose and monitor postoperative infection. Arthroscopy, 2014; 30(9): 1110-1115.
11. 王成*,龔喜,胡曉青,蔣豔芳,敖英芳。前交叉韌帶斷裂病程時長對半月板損傷及其手術縫合影響的臨牀研究。中國運動醫學雜誌, 2016; 35(12): 1089-1093.
12. 鄭曉熙,王成#,龔熹。前交叉韌帶重建術後移植物癒合的臨牀研究。中國運動醫學雜誌, 2017; 36(11): 956-960.
13. 王成*,李傳東,陶立元,龔熹#。前交叉韌帶重建術後移植物的癒合過程及其影響因素研究。中國運動醫學雜誌, 2020; 39(2): 107-114.
14. Wang C*, Gong X, Hu XQ, Jiang YF, Ao YF#. Association between time from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injury to reconstruction and morphological changes of the intercondylar notch using MRI and arthroscopy. Knee. 2021 Aug;31:127-135.
15. 王成*,孟令宇,陳拿雲,李玳,王健全,敖英芳#。前交叉韌帶重建術後膝關節感染的診斷和治療策略。北京大學學報(醫學版), 2021; 53(5): 850-856. (MEDLINE/PubMed收錄)
16. Zhang ZY*, Wang C*, Maimaitimin M, Huang HJ, Pan XY, Maimaitijiang P, He ZY, Wang XW, Zhang X#, Wang JQ#. Anterior and rotational tibial subluxation in the setting of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injuries: An MRI analysis. Knee. 2021 Dec;33:365-373.
17. Zhang ZY*, Pan XY, Maimaitijiang P, Meng LY, He ZY, Zhao Q, Wang C#, Wang JQ#. Anterior tibial subluxation measured under a modified protocol i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posterior tibial slope: a comparative study of MRI measurement methods. Knee Surg Sports Traumatol Arthrosc, 2022; 30(10): 3350-3360.
18. 胡楓藝*,楊帥,孟慶陽,陳拿雲,王佳寧,馬勇,劉平,王成#,史尉利#。脛骨結節-股骨滑車溝間距對單純內側髕股韌帶重建治療複發性髕骨脱位臨牀療效的影響。中國運動醫學雜誌, 2022; 41(10): 752-758.
19. Hu F*, Shi W*, Wang H#, Wang C#. A Novel Technique of Arthroscopic Femoral Tunnel Placement during Medial Patellofemoral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for Recurrent Patellar Dislocation. J Clin Med. 2023 Jan 15;12(2):680.
20. Gao G*, Wang C*, Liu R, Wang J, Ao Y, Xu Y#. Effect of Changes in Iliocapsularis Cross-sectional Area on Hip Arthroscopy Outcomes: Clinical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ollow-up. Orthop J Sports Med. 2023 Feb 20;11(2):23259671221149700.
21. Zhang ZY*, Huang HJ*, Maimaitijiang P, Pan XY, Fu XY, Wang C#, Wang JQ#. Comparisons of diagnostic performance and the reliability in identifying ACL injury between two measuring protocols of anterior tibial subluxation on MR images. Skeletal Radiol. 2023 Apr 10.
22. Shi WL*, Gao YT*, Zhang KY, Liu P, Yang YP, Ma Y, Gong X, Wang JQ, Wang C#. Femoral Tunnel Malposition, Increased Lateral Tibial Slope, and Decreased Notch Width Index are Risk Factors for Non-Traumatic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Failure. Arthroscopy. 2023 Jul 6:S0749-8063(23)00536-4.
23. Zhang ZY*, Shi WL*, Bai WB, Meng LY, Meng QY, Wang JQ#, Wang C#. Chronic ACL-injured patients show increased medial and global anterior tibial subluxation measured on 1-year postoperative MR images after primary single-bundle ACL reconstruction. J Orthop Surg Res. 2023 Aug 3;18(1):565.
24. Gao YT*, Yang YP, Meng QY, Chen NY, Ma Y, Liu P, Wang C*, Shi WL#. Increased Lateral Femoral Condyle Ratio Measured by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is Associated with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rupture. Arthroscopy. 2023 Oct 7:S0749-8063(23)00800-9.
25. Zhang ZY*, Yin Y *, Bai WB, Shi WL, Pan XY, Huang HJ, Zhang X, Wang C#, Wang JQ#. Concomitant MRI-Determined Anterolateral Complex Injury Is Associated with Quantitative Measurements of Altered Rotational Tibiofemoral Position on MR Images in Patients with ACL Injury. Orthop J Sports Med.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