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懷則

鎖定
王懷則,1925年5月24日出生在府谷縣清水鎮馮家塔村,1936年,王懷則老人全家遷到黃甫鎮西王寨胡燕咀村定居,1949年3月參加革命,任清水區魏寨村民兵小隊長,同年5月由王舉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多次參加榆林幹校培訓學習,歷任過清水糧站倉庫保管員、哈鎮區農經主任副區長、海則廟鄉黨委書記、府谷城關鎮(後更名府谷鎮)鎮長、清水人民公社社長、古城人民公社革委會主任、府谷縣農產品公司總經理兼支部書記,府谷縣防疫站站長等職。1979年離休。
2019年2月7日,農曆正月初三,王懷則老人不幸離開人世。 [1-2] 
中文名
王懷則
出生日期
1925年5月24日 [1] 
逝世日期
2019年2月7日
政治面貌
中共黨員 [1] 

王懷則人物履歷

王懷則是一名有着70年黨齡的老黨員。1925年5月24日,他出生在府谷縣清水鄉馮家塔村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在那兵荒馬亂、缺吃少穿的年代,年僅8歲的他就給本村財主家放牛幹雜活,過着管飯沒工錢的生活。1936年,迫於餬口活命,11歲的他隨父輩遷居胡燕咀寄宿在破窯洞中,靠租種財主家的土地勉強度日,整天面朝黃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艱難地度過了十三個年頭。
1948年,家鄉解放,土改後,家裏也分得了唯一能賴以生存的土地。1949年3月,他青年有志,不甘平庸,懷揣夢想,毅然參加革命,任清水區魏寨村民兵小隊長,同年5月由王舉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從此開啓了他的革命生涯。
五十年代初,他與童養媳成婚,擔負起了生兒育女,傳宗接代的重任。雖然生活困苦,吞糠咽菜,但夫妻倆相濡以沫,同甘共苦。到了六十年代,由於他在外忙於公事,無暇顧家,日積月累的生產生活和思想精神壓力導致妻子精神失常,但父親以驚人的毅力與母親同舟共濟,攻堅克難,終於度過了為老人贍老送終,為妻子治病,培養子女成家立業的繁重艱難地歲月。
從1948年工作到1979年離休的三十多年間,他努力工作,勤奮學習,從一個目不識字的文盲變成一個能書寫文字,讀報宣傳的文人,從一個攬工放羊娃成長為一名具有豐富工作經驗和工作能力的領導幹部。為了適應工作需要,他多次參加榆林幹校培訓學習,從掃盲識字到理論學習再到能力提高,工作內容涉及行政、商業、糧食農產品、衞生防疫等諸多領域。 [1] 
1952年,在榆林學習近兩年時間的王懷則,被派往哈鎮農經社工作,次年擔任了農經主任。 [2] 
歷任過清水糧站倉庫保管員、哈鎮區農經主任、哈鎮區委副區長、海則廟鄉黨委書記、府谷城關鎮(後更名府谷鎮)鎮長、 [2]  清水人民公社社長、古城人民公社革委會主任、府谷縣農產品公司總經理兼支部書記,府谷縣防疫站站長等職。  [1] 
2019年2月7日,王懷則老人不幸離開人世。 [1] 
王懷則

王懷則人物事件

在王老離開後,他的兒子為老人交了最後一筆黨費,完成了一個老黨員遺願。
王懷則老人的兒子,將5000元黨費交到工作人員手中,為他父親繳納了最後一筆黨費。 [1] 
聽説這是一名離休老前輩的遺願,在場的人無不動容。 [2] 

王懷則人物評價

聽説王文禮要為父親補交五千元黨費,親友們都説他傻。王文禮卻認為,那是父親的信仰。正是由於這種信仰,父親的一生才昂揚向上,走端行正,氣壯身強。“人應該有信仰,信仰比錢重要。”王文禮説,“這種信仰融入了家風家教中,是父親留給最寶貴的遺產,要當成傳家寶,一代一代傳下去。”
在中共府谷縣直屬機關工作委員會的辦公室裏,老幹局的工作人員交上老人補交的五千元黨費。聽説這是一名離休老前輩的遺願,在場的人無不動容。(來源:陝西文明網 [2] 
多年的工作,養成了他克己奉公、廉潔自律、任勞任怨、無怨無悔、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優良品質。即使在十年動亂中,受到內人黨,地方黑組織的圍攻凌辱,甚至掛牌批鬥,他依然意志如鐵,堅信黨堅信政府。打倒“四人幫”後,撥亂反正,加在他頭上的莫須有的罪名得到了平反昭雪,他被官復原職。他在餘生的不多的日子裏,一再叮囑兒女們不忘初心,銘記黨恩。在彌留之際,他從微薄的積蓄中拿出五千元作為最後的黨費上繳黨組織,以表寸心。(來源:中共榆林市委老幹部局網站、作者:府谷老幹部局 淡豔梅) [1] 

王懷則家庭成員

2018年冬天,王懷則88歲的老伴去世
王懷則老人的長子王文禮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