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懋功

鎖定
王懋功(1891—1961),1891年生於江蘇省銅山縣,1961年歿於台灣省台北市。1945年初,王懋功繼韓德勤後任江蘇省政府委員、省主席,復兼省軍,政諸多要職,至1948年辭去省府委員和省主席職務。在抗日戰爭勝利前後,為南京國民政府主持江蘇省政達3年有餘。 [1] 
別    名
國華
東成
出生地
江蘇銅山
出生日期
1891年
逝世日期
1961年
本    名
王懋功
人物生平
王懋功,6歲進入私塾學習,14歲中秀才,後進入江蘇陸軍小學和南京陸軍第四中學、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二期步科(第一期肄業)、蘇聯伏龍芝軍事學院畢業。
辛亥革命後南京臨時政府成立時,王懋功由軍校畢業分派至江蘇陸軍第一師,先任連長,繼而升任營長。袁世凱篡權後,孫中山發起“二次革命”,1913年南京興師討袁,王懋功隨軍響應,先於江蘇陸軍第一師司令部任一等參謀兼戰地參謀、代理參謀長,積極參加了反袁鬥爭。二次革命失敗後,王遭袁世凱政府通緝,乃改名懋功,出走廣東。
1917年,王懋功至李烈鈞部下任營長,1920年8月轉任廣東省省政府警衞軍營長。
1922年,孫中山發起北伐。5月,王懋功隨粵軍第二軍軍長許崇智,率部進入江西。6月,陳炯明發動叛亂時,王懋功率邰隨粵軍回師討伐陳逆叛軍,討陳失敗後,王奉命率部入閩驅逐北洋軍閥李厚基,經激烈戰鬥,李率殘部潰逃,王懋功佔領福州。10月,入閩北伐軍改名為討賊軍,王懋功奉令任東路討賊軍中央軍命令傳達所所長、第一軍第一旅旅長,負責指揮獨立第一、三、五、八旅。1923年1月,孫中山命東路討賊軍由福州回廣州討伐陳炯明,王懋功率部參加了討陳戰鬥。
1924年第一次國共合作形成後,6月,王懋功奉命任孫中山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參軍。黃埔軍校建立後,1925年初,王懋功任軍校校閲委員會委員、第三期入伍生總隊總隊長,之後隨右路軍參加了討伐陳炯明的第一次東征。4月,任潮汕校本部行營主任。
1925年,孫中山逝世後,在帝國主義縱容下,國民黨右派分子製造了廖仲愷事件,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國民政府委員會,軍事委員會舉行緊急聯席會議,指派汪精衞、許崇智、蔣介石為委員,組成特別委員會,負責處理廖案。
1926年1月14日,王懋功奉命擔任廖案審判委員會委員。1926年2月26日,王懋功到東山去見蔣介石彙報工作,蔣介石突然下令解除王懋功衞士的武裝,限令他即刻上舶,驅逐出境,隨即以劉峙調升第二師師長。
王懋功回國後,1928年1月任國民革命軍第十一軍軍長。該軍改編為騎兵第八師後,王懋功任該師師長。1929年至1930年間,王懋功追隨汪精衞,奔走於李宗仁、白祟禧,唐生智、馮玉祥、閻錫山之間,為汪聯絡軍事反蔣。1930年,王懋功以汪精衞侍從武官及軍事顧問之身份參加了北平“中國國民黨中央黨部擴大會議”和中原大戰等反蔣活動。中原大戰軍事倒蔣失敗後,王懋功隱居天津日租界。兩廣興起反蔣時,王懋功與王法勤等立即組織軍事政務委員會響應,繼續進行反蔣活動。
1931年12月,在國民黨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王懋功被選為國民黨中央候補執行委員,並被推舉為國民黨中央民眾運動指導委員會委員。從此,王懋功開始由追隨汪精衞而傾向蔣介石。繼後,王懋功於”32年1月任正太鐵路管理局局長,1933年6月,兼任山西省政府委員,又與賀衷寒、鄧文儀等組織留俄同學會並任理事,1934年,任大潼路督辦。
1935年11月,在國民黨五全大會上繼被選為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候補委員。
1937年9月,王懋功被任命為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執法總監部中將副監,1941年2月,任蘇魯戰區副總司令(同年去職),當年又被調任江蘇省政府主席,未到任,1943年7月,任國民黨中央組織部評議員。此後,王懋功積極響應並參與蔣介石“消極抗日,積極反共”的各種活動。
1941年,任蘇魯戰區副司令。
1945年1月,任國民黨江蘇省政府主席兼江蘇省委員、省主席。2月15日接印主政,旋即又兼任國民黨江蘇省黨部主任委員,江蘇省三民主義青年團幹事長,第十戰區中將司令長官及蘇北挺進軍總指揮等重要職務,掌握了全江蘇的黨,政、軍大權。
1944年春至1945年初,在共產黨領導下,敵後戰場已開始局部反攻。在江蘇,蘇中新四軍和蘇北軍民連連攻克佔領高郵、泰州、漣水、連雲港、睢寧等地區數十據點,開闢了蘇浙皖等抗日根據地,積極組織力量,解放江蘇,迎接抗日戰爭的全面勝利。而這時,王懋功主持的國民黨江蘇省政府仍遠遠居於安徽省阜陽縣之公立橋李寨,其所屬的專員、縣長等還遊離在蘇皖邊界。
1945年3月,王懋功奉蔣介石的指示,召集了江蘇省各區縣專員、縣長,縣黨部書記及各挺進部隊司令參加的緊急會議,佈置黨、政、軍各部。5月,王懋功於國民黨在重慶召開的六全大會上,被選為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
1946年6月,南京政府發動了全面內戰,王懋功積極響應蔣介石關於“行政配合軍事”的方針。
1948年春夏,國民黨軍被迫放棄“全面防禦”,轉入“重點防禦”。7月,王懋功為挽救頹勢,主持制定、頒發了《江蘇省戡亂時期施政綱領》,強調江蘇。戡亂工作之重心在建立地方武裝,普遍組訓民眾,配合國民革命軍“肅清匪患”,蘇北“應在綏靖區司令部指揮下,從速整編保安團隊,增強戰鬥力量”,蘇南應。從速整建警察機構及保警隊,維持治安秩序”。9月,遼瀋戰役打響後,王懋功被免去江蘇省政府委員、省主席職務。
1948年11月,王懋功被調任總統府戰略委員會中將顧問。1949年,中國大陸解放前夕,王隨南京國民政府從大陸去台灣。
1952年,王懋功在台灣退出軍役,隨後任“總統府國策顧問”、“行政設計委員會委員”等職。
1961年2月27月,王懋功病逝於台北。 [1] 
參考資料
  • 1.    江蘇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江蘇省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編.江蘇文史資料 第49輯 民國江蘇的督軍和省長 1911-1949.江蘇:《江蘇文史資料》編輯部,1993.06:第275頁-第28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