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慶國

(中國中醫科學院學部委員、中醫基礎研究專家、國醫大師、北京中醫藥大學中藥學院終身教授)

鎖定
王慶國,1952年10月生,河北滄州 [5]  ,中醫基礎研究專家,中國中醫科學院學部委員 [7]  國醫大師 [3]  北京中醫藥大學中藥學院終身教授。 [14] 
王慶國於1972年入讀遼寧中醫學院 [5]  ;1982年2月—1985年2月就讀於北京中醫學院傷寒論專業,畢業後獲得傷寒論碩士學位;1985年9月—1988年7月就讀於北京中醫學院傷寒論專業,畢業後獲得傷寒論博士學位;1988年8月—1997年10月任教於北京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1997年10月—2000年12月任北京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院長;2000年12月—2013年12月任北京中醫藥大學副校長 [1]  ;2014年1月獲評為北京中醫藥大學中藥學院終身教授 [14]  ;2022年當選為中國中醫科學院學部委員 [7]  ,3月獲評為第四屆“國醫大師”。 [3] 
王慶國主要從事經典方劑的現代應用研究。 [14] 
中文名
王慶國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52年10月
畢業院校
北京中醫學院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
《實用中醫臨牀學》
主要成就
2022年當選為中國中醫科學院學部委員
2022年3月獲評為“第四屆國醫大師
學    位
博士
學    歷
研究生
籍    貫
河北滄州

王慶國人物經歷

1952年10月,王慶國出生。
1969年9月—1972年3月,在遼河油田職工醫院任衞生員。
1972年,入讀遼寧中醫學院。 [5] 
1975年12月—1982年3月,在遼河油田職工醫院任中西臨牀醫師。
1982年2月—1985年2月,就讀於北京中醫學院傷寒論專業,畢業後獲得傷寒論碩士學位。
1985年9月—1988年7月,就讀於北京中醫學院傷寒論專業,畢業後獲得傷寒論博士學位。
1988年8月—1997年10月,任教於北京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
1997年10月—2000年12月,任北京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院長。
2000年12月—2013年12月,任北京中醫藥大學副校長。 [1] 
2014年1月,獲評為北京中醫藥大學中藥學院終身教授。 [14] 
2022年,當選為中國中醫科學院學部委員 [7]  ;3月,獲評為第四屆“國醫大師”。 [3] 

王慶國主要成就

王慶國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王慶國提出“通平致和”的學術思想,強調“少陽為表裏之樞,脾胃為升降之樞,臨牀診療調樞為要”的論治綱領 [5] 
王慶國主要研究方向為中醫辨證論治理論體系研究,經方治療常見病、疑難病研究,經方配伍規律與作用機理研究,臨牀上以中西醫結合治療消化系統疾病、心腦血管疾病、風濕免疫類疾病見長。 [11] 
王慶國致力於《傷寒論》研究,他重視六經辨證,並對“六經的實質”“抓主證、活用經方”有其見解 [12]  。先後對“瀉心湯類方”“柴胡湯類方”“麻黃湯類方”“苓桂劑類方”等經方的作用機理進行了研究,提出了中藥複方機理研究。在臨牀實踐中,善用經方,發現並倡導“方元”理論,找到了理解與化裁經方的核心與關鍵。 [4] 
王慶國其他學術貢獻有:
1,證候規範化及現代生物學基礎研究。在證候規範的方法、證候概念的規範、證候的客觀性、證候的存在規律、證候的現代生物學基礎等方面均有研究。 [22] 
2,經方現代應用與基礎研究。從七個具有代表性的經方入手,進行了經方現代應用、經方作用機制、經方配伍規律等方面的研究。 [22] 
3,基於經方的新藥開發研究。在證候與經方研究的基礎上,開展方證相應的,以經方為基礎的新藥開發研究,創新了經方新藥開發的模式,並在此基礎上,進行了四逆散、三草芍藥甘草湯、柴胡三降湯的新藥開發研究。 [22] 
4,基於中藥小分子單克抗體技術的中藥新技術研究。利用現代生物學的最新技術,進行基於中藥小分子單克隆技術的中藥新技術研究,在中藥成分微量檢測、中藥成分在體內的代謝與分佈、定向敲除中藥特定成分、中藥過敏性成分的微量檢測、中藥小分子作用靶點的分子垂釣等方面取得成果。 [22] 
5,名優中藥的二次開發研究。提出了名優中藥二次開發的十六字原則,並以清開靈注射液為模板,進行了名優中藥二次開發研究的示範。 [22] 
  • 學術論文
截至2022年8月,王慶國已發表學術論文800餘篇,其中SCI收錄90餘篇 [8] 
刊發時間
論文名稱
期刊名稱
2003年
淺談張仲景醫學理論的研究思路
2004年
以血瘀證為切入點進行中醫證候規範及其生物學基礎的研究
2005年
證候概念的形成與證候概念的定義方法
2005年
證候研究中的邊緣
《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
2006年
中風病中醫病因病機學説史略
《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誌》
2007年
衞氣的實質與醫學意義
2008年
《輔行訣臟腑用藥法要》現存版本對比研究
2012年
術數與《傷寒論》中的脈法
2012年
淺析隱性知識理論在中醫學術傳承中的重要意義
《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
2013年
基於知識考古學的朱震亨肝“司疏泄”形成分析
參考資料 [13] 
  • 學術專著
截至2022年8月,王慶國已編著出版《實用中醫臨牀學》《劉渡舟醫論醫話100則》《經方臨證指南》《金匱要略詮解》《仲景學術研究》等著作40餘部。 [8]  [13] 
  • 科研項目
據2023年9月北京中醫藥大學網站數據,王慶國作為首席科學家主持國家重大基礎研究(973項目)計劃2項,國家“863”課題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4項。 [11] 
時間
項目名稱
項目來源
擔任角色
2015年—2019年
基於病證結合的清開靈/精製清開靈抗缺血性中風證治特點及其對神經血管單元的多靶點調控機制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
項目主持人
2018年—2021年
方證相應指導下的三草降壓湯對自發性高血壓大鼠(SHR)降壓機制及其與調控IL-1β關聯通路TLR4/NF-κB和NLRP3炎症小體的相關性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麪上項目
項目主持人
2022年—2025年
基於河間學派火熱論的黃連解毒湯及其有效組分調控“中樞-外周”免疫互作治療急性缺血性中風的多組學聯動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聯合基金項目
項目主持人
參考資料 [14] 
  • 科研獎勵
據2023年9月北京中醫藥大學網站數據,王慶國已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教育部科技進步獎5項,中華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獎6項。 [11] 
時間
獲獎項目
獎勵名稱
2010年
經方現代應用的臨牀與基礎研究思路探討 [5]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2018年
“肝主疏泄”的理論源流與現代科學內 [14]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王慶國人才培養

  • 團隊建設
王慶國於2018年獲評為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負責人;2021年,獲評為北京高校優秀本科育人團隊負責人。 [14] 
  • 講授課程
王慶國主講了國家級精品課程“傷寒論”。 [11] 
  • 教學方法
王慶承擔着本科生的教學任務,並指導學生臨牀實習,在緊密結合課程要求及臨牀實際、以臨牀案例為模板的基礎上,提出“一字歸納、雙方互動、三位一體、四段考核,五種創新、綜合提高”的教學法。 [11] 
  • 教學獎勵
據2023年9月北京中醫藥大學網站數據,王慶國已獲得北京市優秀教學成果獎1項。 [11] 
  • 指導學生
截至2016年1月,王慶國已指導培養碩士研究生47名,博士研究生30餘名 [22]  ,如北京中醫藥大學中藥學院研究員屈會化等都是他的學生。 [9] 

王慶國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授予單位
2016年12月
中醫藥高等學校教學名師 [19]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衞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
2017年5月
全國名中醫 [18] 
2019年
國家“萬人計劃”教學名 [14] 
2022年
中國中醫科學院學部委員 [7] 
2022年3月
第四屆國醫大師 [3] 
-
-
北京市優秀教師 [11] 
-
-
全國百名傑出青年中醫 [11] 
-

王慶國社會任職

時間
擔任職務
2007年8月
中華中醫藥學會仲景學説分會主任委員 [21] 
2010年7月
第一屆全國中醫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478)委員 [20] 
2010年12月
第三屆教育部學科發展與專業設置專家委員會委員 [2] 
2016年8月
中華中醫藥學會仲景學説分會第六屆委員會名譽主任委員 [17] 
2018年8月
中華中醫藥學會學術流派傳承分會第一屆委員會顧問 [16] 
2020年10月
中華中醫藥學會仲景學説分會第七屆委員會名譽主任委員 [15] 
-
中華中醫藥學會藥典委員會委員 [14] 
-
世界醫學氣功學會第六屆理事會主席 [14] 
-
國家藥典委員會委員 [6] 
-
-
中華中醫藥學會常務理事 [6] 
-
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經方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6] 
-
教育部科技委生物醫藥學部副主委 [6] 

王慶國人物評價

“王慶國繼承中國醫學之精粹,傳承中醫藥之文化,提攜引領後輩傳承人,為中國中醫藥事業的傳承、創新、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北京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評) [8] 
“王慶國五十載辛勤耕耘,五十載杏林追夢,五十載厚德樹人,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了一名中醫人的赤子之心。”(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學院評) [10] 
“王慶國在教育管理、中醫經典教學、中醫藥科學研究等諸領域碩果累累。”北京中醫藥大學評) [23]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