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慶升

(遼寧省凌海市人)

鎖定
字乃賡,1839年生,凌海市東花鄉四合村人。
中文名
王慶升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出生日期
1839年
生平事蹟
王家世代以農為業,唯慶生好學,“學有內心,不規規於章句記誦”,諸子經史和一切經世之書無不貫通,遇事引證,都與原著相符。王慶升尤喜研究地理和兵書,旁及算學。他常説,“不知兵,無以應世變。不知地,無以理人生。且軍事、地理原是相輔而行”。王慶升25歲補博士弟子,1873年(同治十二年)中舉,以後數試不第,然而他泰然處之。
1890年(光緒十六年),大淩河氾濫成災,沿岸人民流離失所。王慶升盡出自己所儲糧谷,設粥廠,賑饑民。自己儲糧用完,又以全部房地契券向早有存糧之家抵借,以繼賑事。1894年(光緒二十年)夏,淫雨成災,王慶升親自調查災情,並一面變賣自己財產賑濟,一面報官,請國庫銀三四萬兩救災,但受災面太廣,仍不敷用。是年冬,災區又降大雪,天氣倍寒,凍餓死者,沿途皆是。加之甲午戰急,社會秩序混亂,人心不穩。王慶升舉目危難時局,坐視則憂苦,拯救則無力,無計可施,抑鬱成病。當此時,東征轉運局周總辦駐凌海,王慶升同周總辦一起,向天津、上海、香港等地義賑局募款,王慶升到錦州城東重災區的200餘村調查災情,籌設粥廠,行走於冰天雪地之中,不遺餘力,致使方圓數百里皆受賑濟。
後來,王慶升應聘往瀋陽創辦算學館。待學生如自家骨肉。在館年餘,又應聘督辦丈放養息牧荒務,時彰武一帶蒙民習遊牧,不願農耕,王慶升建議所放地段,招蒙民承領,引導蒙民農耕,致使蒙民喜獲耕種之利。
1900年(光緒二十六年)義和團興起,王慶升遵盛京將軍之囑,辦錦寧廣義四屬團務。
王慶升暮年在家閒居,凡慈善之舉,無不贊成,自己所做善事從不標功於世。一生所著詩文甚多,但未能刊印留於後世。
1918年(民國7年),王慶升病故,終年80歲。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