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思怡

(上海大學文化遺產與信息管理學院副教授)

鎖定
王思怡,現為上海大學文化遺產與信息管理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上海“晨光學者”。國際博物館協會(ICOM)可持續發展委員會委員,ICOM定義委員會理事,國際博物館研究與交流中心(ICOM-IMREC)辦公室主任,中國博物館協會博物館學專委會委員,中國博物館協會青年工作委員會委員,上海自然科技教育聯盟“觀眾研究與評估”專委會專家顧問,《Curator: The Museum Journal》、《Museum International》、《Journal on Computing and Cultural Heritage》等期刊審稿人;浙江大學文化遺產與博物館學研究所博士,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博物館學聯合培養博士。曾發表40餘篇包括A&HCI及SSCI收錄在內的高水平論文,其中《博物館觀眾研究的反思與演變》獲第二屆全國博物館學優秀學術成果,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項,參與2項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多項國家決策諮詢項目、國家文物局及省部級項目。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博物館學理論、博物館觀眾研究、博物館策展、博物館教育和博物館療愈等。 [1] 
中文名
王思怡
畢業院校
浙江大學
學位/學歷
博士
職    業
教師

王思怡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博物館學理論、博物館觀眾研究、博物館策展、博物館教育和博物館療愈等。 [1] 

王思怡代表性成果

王思怡論文

[1] Wang, S*. A Bodies-on Museum: The Transformation of Museum Embodiment through Virtual Technology. Curator: The Museum Journal, 2023,66(1):107-128.
[2] Wang, S* & Wu, X. Revolutionary Exhibition and Youth Identity: A Visitor Study of the Shanghai Sihang Warehouse Battle Memorial. Museum Management and Curatorship,2022.
[3] Wang, S & Yin, K*. Living Wisdom and Intangible Heritage: The Case of Hu Brush, The Historic Environment: Policy & Practice, 2022, 13(1): 46-70.
[4] Wang, S*, Duan Y, Yang X, Cao C, Pan S. ‘Smart Museum’ in China: from technology labs to sustainable knowledgescapes, Digital Scholarship in the Humanities, 2023.
[5] Wang, S*. The Landscape of Historical Memory: The Politics of Museums and Memorial Culture in Post-Martial Law Taiwan. ARCHIV ORIENTÁLNÍ 2022, 90(3): 621-624.
[6] Wang, S*. Sensing the societal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transformation in China. The Senses and Society,2022.
[7] Wang, S*. Memorials and memory: The cur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trauma narratives—using the examples of exhibitions on the theme of “comfort women” in East Asian Society. Chinese studies in history,2020, 53(1):56-71.
[8] Wang, S*. Museum as a Sensory Space: A Discussion of Communication Effect of Multi-Senses in Taizhou Museum. Sustainability,2020,12:3061.
[9] Wang S, Yu L, Qiu R*. Evolutionary Game Analysis of Participations in Museum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Projects Based on System Dynamics. Systems. 2023, 11(1):7.
[10] Wang, S*. An Archaeological Perspective of Alcoholic Beverages in the Song Dynasty (960–1279). Archaeologies: Journal of the World Archaeological Congress, 2022.
[11] Wang, S & Zhou W*.Museum without Objects: A Phenomenological Study of the Cinema Museum, Critical Arts, 2022, 36:5-6, 162-176.
[12] 王思怡,吳心怡. 基於LDA主題模型的革命歷史題材展覽青年觀眾情感研究分析——以上海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為例.東南文化,2023 (3):162-171.
[13] 王思怡、練文婷. 作為“幸福處方”的物件:博物館文物療愈要素研究——以上海博物館為例.中國博物館,2023(2):38-46.
[14] 王思怡.科學博物館學的學術理路考察.博物院,2023(04):34-42.
[15] 王思怡. 探索打造“博物館之都”, 解放日報(理論版), 2024年1月6日第八版。
[16] 王思怡. 何以定義:基於博物館學與博物館學者的視角——從《博物館學的歷史:博物館學理論核心作者》出發. 東南文化, 2020(2).
[17] 王思怡. 博物館觀眾研究的反思與演變. 中國博物館,2016(2),轉載於中國人民大學複印資料《文化研究》2017(1):83-91.
[18] 王思怡.多感官體驗在博物館展覽營造中的理論與運用——以浙江台州博物館“海濱之民”展項為例. 東南文化, 2017(4):121-126.
[19] 王思怡.何以“具身”?論博物館中的身體與感官.東南文化,2018(5):115-120.
[20] 王思怡. 新觀眾、新方法:試論博物館的療愈功能.中國博物館,2018(2):73-80.

王思怡著作

1、Siyi Wang. Exploring Museums. Serials publications, 2016.
2、Nina Levent,Alvaro Pascual-Leone 著,王思怡,陳蒙琪 譯:《多感知博物館:基於觸摸、聲音、嗅味、空間與記憶的跨學科視野》,浙江大學出版社,2020年。 [1] 

王思怡譯文

1、伊麗娜D. 米哈拉齊 著,王思怡 譯.美味的博物館——感官教育:一次一盤.中國博物館,2016(3):105-114.
2、扎哈瓦·朵琳 著,尹凱、王思怡 譯.陌生人、客人還是顧客:博物館中的觀眾體驗.科學教育與博物館,2017(1):59-66.
3、傑姆斯B.施雷伯,安得烈·派卡里克,納丁·海里曼等著,王思怡,尹凱 譯.論博物館觀眾的參觀行為.科學教育與博物館,2018(2):85-93.
4、莫利·施泰因瓦爾德、梅利莎·哈丁、理查德V 佩森蒂尼 著,王思怡 譯.運用真實生命體創建真實自然環境的多感官參與.自然科學博物館研究,2016(2):83-90. [1] 

王思怡科研項目

1. 主持:
《博物館民族誌視角下的中國革命文化展覽紅色敍事研究》,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020.9-至今
《“博物館裏的中國”文化遺產百人百物展》,教育部港澳台事務辦公室,2021.9-至今
《基於“大一沙龍”歷史空間的博物館多感官展示及教育》,2022年度“晨光計劃”,2022.12-至今
《基於國際最佳遺產組織優秀實踐案例的文化遺產利用可持續發展研究(2003-2023)》,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2023年度人文交流專項課題,2023.7-至今
2. 主要參與:
《民族大調查的學術回顧、文獻整理與當代價值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2019.12-至今
《擴大社會力量參與文化遺產保護問題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2022.1-至今
《博物館與可移動文物管理十四五規劃前期研究》,國家文物局,2019.11-2020.5
《文物事業改革發展“十四五”規劃預研究》,國家文物局,2019.5-2019.12.
《博物館事業發展系列研究》,中宣部,2019.5-2019.11.
《十四五”時期,文博產品開發領域發展研究課題》,上海文旅局,2019.8-2019.9.

王思怡獲獎記錄

1、《博物館觀眾研究的反思與演變》獲第二屆全國博物館學優秀學術成果。
2、第四屆李濟考古學獎學金入圍。 [1] 
參考資料
  • 1.    王思怡  .上海大學文化遺產與信息管理學院[引用日期2023-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