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志超

(海南革命烈士)

鎖定
王志超 [1]  原名裕源,1900年7月出生於海南樂會縣桂根村(今瓊海市中原鎮仙寨村所轄)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父親王先齊,長期僑居新加坡,沒有固定職業,且嗜好大煙,不顧家事。母親何氏是個農婦,雖辛苦耕作,但仍未能維持家庭生活。因而王志超自小寄居於外祖母家,由外祖母撫養供讀。
中文名
王志超 [2] 
別    名
裕源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海南樂會縣桂根村
出生日期
1900年7月 [1] 
逝世日期
約 1932年 [1] 
1916年,陳繼虞領導的瓊崖民軍從瓊山縣轉移到樂會縣火燻村一帶設營,年僅16歲的王志超經友人介紹投奔民軍,充任民軍領導者之一的馬家碧的秘書。 [1] 
1918年秋,民軍南攻陵水縣城告捷,王志超告假回家完婚。婚後按時返回營地。瓊崖民軍連續與軍閥爪牙沈鴻英、李根源的部隊角逐數年,人數從2000多人擴充到1萬多人,先後攻克5個縣城,一度收復了13個縣的大片土地,王志超在瓊崖民軍護法討袁、反對軍閥鬥爭中也經受了鍛鍊、得到民主革命思想的啓蒙。
1924年夏,軍閥鄧本殷不斷增兵瓊崖,橫行霸道,戮殺羣眾,瓊崖民軍也屢遭挫折,陷於困境,兵員得不到補充,只好改變鬥爭策略,化整為零。此時王志超也離開了民軍隊伍,取道雷州半島前往新加坡另謀出路。當時馬列主義開始在新加坡傳播、工人運動正在興起。王志超經朋友介紹到一家店鋪當工人,並參加工人夜校活動,接受馬列主義的教育。
1926年年夏,王志超辭工回瓊,經鄉友王家壽、黎光亞介紹結識了正在樂會縣領導工農運動的共產黨員王綽餘、雷永業。他倆給王志超講了中國革命的形勢、共產黨的革命主張,並贈送《社會發展史》、《列寧主義淺説》、《嚮導》等一批馬列主義書籍和進步刊物給他。王志超如飢似渴地閲讀了這些著作和刊物,從中汲取了不少思想營養,認清了前進的方向。自此,王志超積極投入轟轟烈烈的革命洪流,組織鄉農民協會,辦婦女識字夜校,開展破除封建迷信運動。每逢節日,他就親自起草稿件,刻印、書寫標語,組織宣傳演出活動,他能唱得一口好粵曲,字正腔圓,韻味十足。他常登台表演,獲得滿場喝彩。
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叛變革命,22日國民黨瓊崖反動當局也開始捕殺共產黨員和革命羣眾。王志超被國民黨樂會縣署視為“赤化分子”而受追捕。在此關鍵時刻,他毅然告別妻子和母親,離開家鄉,到樂會縣第四區投奔革命隊伍。5月初,中共瓊崖地委書記王文明、中共樂會縣特支書記王綽餘先後率領革命隊伍分別從海口、樂會縣撤退到樂四區會合,並在這裏着手恢復和發展黨的組織,建立革命的武裝隊伍,廣泛宣傳發動羣眾,以革命的武裝反對反革命的武裝,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王志超到樂四區後找到王綽餘表示了參加革命的決心。不久由王綽餘和李家傑介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6月,在中共瓊崖特委的直接領導下,中共樂會縣委在樂四區南勳鄉的白水 氵桑 村宣佈成立,特委任命王綽餘為縣委書記,王可樹為組織委員,王志超為宣傳委員。
1928年冬,樂四區革命根據地在蔡廷鍇重兵的反覆“圍剿”下失守,瓊崖革命鬥爭轉入低潮,瓊崖工農紅軍和蘇維埃政府機關撤出了樂四區向母瑞山區轉移。這時各地的革命同志有些逃往南洋,有些堅持潛伏鬥爭,有些隨紅軍向母瑞山轉移。王志超在樂四區知名度較高,難於隱蔽,因而隨瓊崖蘇維埃政府主席王文明和紅軍上了母瑞山。
1929年7月,為了加強定安縣黨組織的恢復和發展工作,王文明決定派王志超接任中共定安縣委書記。王志超到任後,帶領縣委一班人聯絡在全縣各地堅持就地鬥爭的同志,很快打開全縣工作的局面,為建設、鞏固和發展母瑞山革命根據地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1930年4月,瓊崖黨的第四次代表大會在母瑞山召開,王志超出席了這次大會,並負責大會秘書工作。會議選舉馮白駒等12人為特委委員,其中馮白駒、馮國卿、王志超三人為特委常委。特委分配王志超負責宣傳工作。這時,王志超成了瓊崖特委的主要領導人之一。他參與了瓊崖第二次土地革命運動的各項重大決策,為推動全瓊革命運動的發展和建立以瓊東縣第四區為中心的農村革命根據地作出了重要貢獻。
1931年3月,瓊崖第三次工農兵代表大會召開,王志超被選為瓊崖蘇維埃政府第三屆委員會委員。
1932年春,中共瓊崖特委根據上級黨委的指示,錯誤地在瓊崖黨內開展肅清“社會民主黨”、“AB團”運動,王志超被特委指定為運動的領導者之一。他執行了錯誤的路線,傷害了一些同志。
1932年夏,他被懷疑為“社會民主黨”嫌疑分子而被殺害,時年32歲。解放後被追認為革命烈士。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