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建斌

(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

鎖定
王建斌,一九六四年三月二十一日生於北京,現為北京外國語大學德語系副系主任,教授,《德語學習》副主編,聯邦德國海德堡大學哲學博士。 [1] 
中文名
王建斌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64年3月21日
出生地
北京
性    別
職    務
北京外國語大學德語系副系主任
職    稱
教授

王建斌研究方向

主要學科 翻譯學、篇章語言學

王建斌人物經歷

1973--1975
北京同樂小學
1975--1982
北京外國語學院附屬外國語學校
1982--1986
北京外國語學院德語系日耳曼語言文學專業,獲學士學位
1986--1988
北京外國語學院德語系翻譯學專業研究生,獲碩士學位
1988--1991
借調國家教委外事局主管中德教育交流,任教委領導首席德文翻譯並多次陪同教委領導出訪
1990
被評為講師
1991-- 1996
受國家教委派遣赴聯邦德國海德堡大學攻讀翻譯學及日耳曼語言文學博士學位,1996年以優異成績畢業(magnum cum laude)並獲博士學位
1996--至今
在北京外國語大學德語系任教,教授大四及研究生經貿口譯、國際會議同傳及翻譯理論,並任德語學習副主編
1997.9.
被評為副教授
1997--至今
擔任德語系副主任
1999.4.
受高校外語指導委員會委託承擔高校外語專業面向21世紀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德漢·漢德高級會議口譯”課題項目
2002. 9.
被聘為正教授
2005.8.
在德國美茵茨大學翻譯學院講學(同傳)
2005.12.
在台灣輔仁大學講學

王建斌翻譯實踐

-2001年1月至2003年12月:多次為朱鎔基總理做口譯
-自2002年起每年為德國總理施羅德訪華做同傳
-2003年5月為德國總統約漢內斯·勞訪華做同傳
-自1997年起為西門子全球總裁馮必樂做首席翻譯
-2005年5月為德國議長訪華做同傳
-2006年5月為德國總理默克爾訪華做同傳
現已發表的專著、譯著及論文
1. 德文專著
Werbewirksamhandeln in einer fremden Kultur. Eine Untersuchung interkulturellerUnterschiede zwischen dem deutschen und dem chinesischen werbendenSprechen aus übersetzungswissenschaft-licher Sicht. (在異域文化中進行有效的廣告攻勢-從翻譯學的角度探討中德廣告語間的文化差異),1996年由聯邦德國PeterLang歐洲學術出版社在德國法蘭克福出版,全書241頁。
2. 德文譯著(合譯)
Tibet:Land und Leute (我的家鄉--西藏),該書德譯本共254頁,1991年由外文出版社在京出版,本人承擔兩萬字的翻譯。
3. 德文譯文(合譯)
Zauberwürfel(魔方),該譯文刊登在德國波恩Engelhardt出版社出版的<<龍舟>>(Drachenboot)雜誌1988年第二期上。
4. 德文論文
Auchin China gilt: Nomen est omen. (在商業活動中以名曉物)該文1995年9月6日刊登在德國商報<<Handelsblatt>>上,篇幅為半版。
5. 德文論文
Zur&Uuml;bertragung deutscher Markennamen ins Chinesische. (論德文商標的漢譯)該文被刊載在德國萊茵-內卡地區工商經濟(IHKWirtschafts-magazin Rhein-Neckar)雜誌1996年8月號上。
6. 德文論文
Markennamenin China. (商標在中國)該文被刊登在<<下薩克森州經濟>>(Nieders&auml;chsischeWirtschaft)雜誌1996年9月號上。
7. 德文論文
ZurSkopostheorie. (論現代西方翻譯學中的目的論)該文被刊登在<<德語學習>>1997年第1期上。
8. 德文論文
DieSkopostheorie sowie deren Beitrag zur modernen&Uuml;bersetzungswissenschaft(論費耳梅的目的論及其對現代西方翻譯學的貢獻),該論文為1999年8月21日至8月24日在日本福岡舉行的亞洲日耳曼學者大會上所做的報告並於2000年被收入會議論文集在日本出版。
9. 德文論文
Translatologie- einPositionierungsversuch(翻譯學定位嘗試),該論文為2002年8月在北京舉行的亞洲日耳曼學者大會上所做的報告並於2004年被收入會議論文集由外研社出版。
10. 德文論文
Translatologie- ein Positionierungsversuch(翻譯學定位嘗試),該論文被收入Literaturstra&szlig;e:Chinesisch-deutschesJahrbuch für Sprache, Literatur und Kultur: Band 4, 2003, S.259-270《文學之路》,2003年在德國由K&ouml;higshausen&Neumann出版社出版。
11.中文論著(合著)
世界名詩鑑賞詞典》,該書共265萬字,1990年2月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本人承擔德國部分2萬字。
12.《世界大學名錄》上,下兩冊,由國家教委組織編寫,1991年由語言學院出版社出版,本人承擔德語國家大學部分。
13.《德漢-漢德詞典》,外研社2003年1月出版,本人承擔全書德漢部分的五分一。
14.《精編德漢-漢德詞典》,外研社2003年6月出版,本人承擔全書德漢部分的五分之一
15.《德漢金融詞典》,外研社2001年9月出版,本人承擔全書的審校。
16. 德漢譯著
《中德行政法現狀》,該書共31萬字,系德國阿登納基金會與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合作研究項目,1998年4月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本人承擔1萬字,P.117-127。
德漢譯著《足球皇帝-貝肯鮑爾》,該大型畫傳共13萬字,208頁,系商務印書館1998年重點出版項目,已於1998年5月由該館出版。
18.德漢譯著
《程序、正義與現代化-外國法學家在華演講錄》,該書共40萬字,系美國福特基金會在華重點項目,已於1998年11月由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出版,本人承擔全書德國部分,共5萬4千字,P.1-30;P.50-85。
19.德漢譯著
《白度母-文成公主入藏記》,該書共30萬字,本人作為項目主持人承擔1/5的翻譯工作並負責審校。該書已於2000年9月由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在香港出版。
20.德漢譯著
《德中關係評價》,德國阿登納基金會1999年12月出版。
21.德漢譯著
《德國公共財政對中小企業財政支持的手段及經驗》,北京天則經濟研究所1999年11月出版。
22.德漢譯著
《德國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及其對促進措施的應用》發表在《中小企業與融資》一書中,P.39-49,中國經濟出版社2000年7月出版。
23.德漢譯著
《中德人權發展與社會經濟文化》,該書系中德兩國法治國家對話內容之一,共26萬字,2000年9月由新星出版社出版,本人承擔近2萬字,P.33-35;P.53-65。
24.德漢譯著
《對行政的法律約束和對個人權利的保護》,該書共27萬字,系朱鎔基總理及施羅德總理所倡議的中德法治國家對話內容之一,2001年由德國外交部出版,本人承擔1萬5千字,P.197-202;P.268-278。
25.德漢譯著
《康拉德阿登納:一位偉人永恆的政治原則》,德國阿登納基金會2001年12月出版。
26.德漢、漢德譯著
《中國-德國2000年環境合作大會文獻彙編》,該書共50萬字,由朱鎔基總理及施羅德總理分別撰寫序言,2001年12月由德國外交部出版,本人為該彙編項目主持人及主要翻譯。
27.德漢譯著
《國際人權公約在德國的實施》,發表在《北大國際法與比較法評論》第一卷,P.181-189,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1月出版
28.德漢譯著
《恐怖主義:定義及幾點結論》,德國阿登納基金會2002年4月出版。
29.德漢譯著
《關於積極的勞動力市場政策的國際比較》,德國阿登納基金會2002年12月出版。
30.德漢譯著
《人權發展與法制建設》,中德人權對話論文集,新星出版社2002年出版,全書共24萬字,本人承擔德方全部報告翻譯,P.26-35,P.49-56, P.63-74
31.德漢譯著
《今天如何評價全球化?-關於該話題的理性思考》,德國阿登納基金會2003年7月出版。
32.德漢譯著
《法律與全球化》:《憲政與全球化》、《全球化時代的國家主權》,德國阿登納基金會2003年出版。
33.德漢譯著
《競爭法》,德國阿登納基金會2004年出版。
王建斌教授,中國著名德語口譯,多年來一直在德中經貿談判場合(其中包括引進上海磁懸浮列車等一系列談判)、國際會議以及兩國領導人會談時擔任口譯工作。1964年出生於北京,自幼學習德語,先後就讀於北京外國語大學附小,附中和北京外國語大學。分別獲德語語言文學學士學位和德語翻譯理論與實踐碩士學位。1996年獲得聯邦德國海德堡大學哲學博士學位,曾多次為朱鎔基總理做口譯、為德國總理施羅德、默克爾訪華做同聲傳譯。
博士學位論文(德語)
Werbewirksamhandeln in einer fremden Kultur
Kurzbeschreibung(德語內容簡介)
Ausdem Inhalt: Interkulturelle Wirtschaftskommunikation aus derübersetzungswissenschaftlichen Sicht.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