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建墓

鎖定
王建墓,史稱永陵,位於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區永陵路,為五代前蜀(907年—925年)高祖王建的陵墓 [1] 
20世紀40年代,四川博物館對王建墓進行考古發掘,在棺牀上發現完整的唐朝宮廷樂隊形象,出土了兔頭龍身諡寶、銀缽、玉哀冊、琥珀、銀豬等20餘件文物,為研究唐及五代時期的建築、音樂、舞蹈、服飾、朝廷禮制等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2] 
1961年3月4日,王建墓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 
中文名
王建墓
地理位置
成都市金牛區永陵路9號 [9] 
開放時間
08:30—18:00
保護級別
第一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編    號
Ⅰ—175
分類號
Ⅵ—14
所處時代
五代前蜀

王建墓歷史沿革

發掘現場 發掘現場
前蜀光天元年(918年),王建卒後葬於永陵(王建墓) [4] 
清代,因王建墓被民間誤傳為西漢時期的文學家司馬相如的撫琴台,而使王建墓處在鬧市區卻沒被破壞。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秋,因王建墓一帶下挖建防空室,王建墓被馮漢驥首次發現 [1] 
民國三十年(1941年)春,四川博物館成立後,方由等開始擬定王建墓的發掘工作 [1]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9月15日—11月,四川博物館考古人員對王建墓進行第一次考古發掘 [1]  ,出土二十四伎樂浮雕,還在墓室裏發現一件兔頭龍身諡寶 [5] 
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3月1日—9月,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和中央博物院考古工作隊對王建墓進行第二次考古發掘 [1] 
1979年1月,王建墓正式對外開放 [6] 

王建墓遺址特點

  • 綜述
王建墓內部 王建墓內部
王建墓墓冢呈圓形,高15米,直徑約80米,是用土壘築而成,基部周圍用條石壘砌,佔地面積6.8畝,陵台外有磚基3道,正南磚基之間建包磚夯土墩1對,墓室南向,無墓道,為紅砂石建築,全長23.4米,由14道石券構成,分為前、中、後三室,室與室之間有木門間隔;前室相當於羨道,在第3道券額上殘存有填紅、綠二色彩繪,繪寶相花紋,中室為主室,王建的棺木置於中室棺牀上;棺牀為須彌座式,兩側列置十二力士半身雕像,作扶抬棺牀之狀,棺牀東、西、南三面浮雕24名樂伎,其中舞者2人,奏樂者22人,操着琵琶、拍板、篳篥、鼓、吹葉等,彈、擊、拍、吹各種樂器共20種23件,樂伎四周及棺牀北面飾龍、鳳、雲紋、花卉等圖案;墓後室設御牀,上置石雕的王建像 [2] 
  • 墓門
王建墓墓門,前、中、後三室均有木門作間隔,門上鋪首、飾片、泡釘等尚存,諸銅器製作精細,表明鎏金 [7] 
  • 彩畫
王建墓墓室券頂塗有天青色,直牆部分塗硃色,在第三道券的券額上,殘存一段彩畫,為紅、綠二色繪寶相花 [7] 
  • 棺牀
王建墓棺牀為須彌座式,上鋪珉玉版,有三層木台階,木台階上置棺槨,棺內有大量水銀和各類隨葬品,棺牀四周浮雕伎樂、花鳥、雲龍圖像,紋飾精美,均着彩或鎏金,棺牀兩側置半身石雕“十二力士”,或謂“十二神”,作扶抬棺牀狀 [7] 
  • 二十四伎樂
王建墓二十四伎樂,雕刻在棺牀壺門之內,東西兩面各10人,南面4人,均為女性,其中舞者2人,演奏各種樂器22人,共有20種23件樂器,樂器編制屬龜茲樂系統,石刻生動 [7] 
  • 油缸
王建墓油缸,缸內盛油置燈,此即“長明燈”,又稱“萬年燈”。照常規,此缸應置於墓主腳下,即棺牀南端。此似為特例 [7] 
  • 石牀
王建墓石牀象徵帝王生前的御牀,石牀前端浮雕龍及獅形獸等神獸形象,正中安放王建像。前置雙重寶匣,兩側分列諡冊匣與哀冊匣 [7] 

王建墓文物遺存

  • 綜述
王建墓內出土隨葬品有王建墓門鎦金銅釘、王建銀劍鞘、王建墓小玉片、鎦金銅鋪首、兔頭龍身諡寶、銀缽、王建墓鎦金弓形銅釦、王建墓冊合銀扣、王建墓銀盒、王建墓門鎦金銅飾片、王建墓銀圈、王建墓銀搔手、玉哀冊、王建像、王建墓銅鋪首、銀盤、銀扣飾、玉環、玉大帶、琥珀、銀豬等20餘件 [6] 
王建銀劍鞘
王建墓內出土的王建銀劍鞘,材質為銀質,所處時代為五代前蜀(907年—925年),長28釐米,中部殘破缺損有4.5釐米。
王建銀劍鞘 王建銀劍鞘
王建墓小玉片
王建墓內出土的王建墓小玉片,共有九件,材質為玉質,所處時代為五代前蜀(907年—925年),最長3釐米,最寬1釐米。
王建墓小玉片 王建墓小玉片
鎦金銅鋪首
王建墓內出土的鎦金銅鋪首,材質為銅質,所處時代為五代前蜀(907年—925年),長40釐米,寬30釐米。
鎦金銅鋪首 鎦金銅鋪首
兔頭龍身諡寶
王建墓後室出土的兔頭龍身諡寶,材質為純淨温潤的白玉,所處時代為五代前蜀(907年—925年),長11.7釐米,寬10.7釐米,高11.4釐米,鈕雕成兔頭龍身,龍身上的鱗甲有貼金,嘴腹則塗成紅色,前方刻鳳、兩側刻龍,後方刻獸形紋及雲紋,下面刻着“高祖神武聖文孝德明惠皇帝諡寶”十四個大字 [2]  ,為國家一級保護文物,收藏於四川博物院 [5] 
兔頭龍身諡寶 兔頭龍身諡寶
銀缽
王建墓出土的銀缽,材質為銀質 ,所處時代為五代前蜀(907年—925年),口徑15.7釐米,底徑12.5釐米,高9釐米,腹圍18.5釐米。
銀缽 銀缽
王建像
王建墓出土的王建像,材質為石質,所處時代為五代前蜀(907年—925年),該像為坐像,坐於几上,全高96.5釐米、幾高30.5釐米 [4] 
王建像 王建像

王建墓研究價值

琵琶樂伎 琵琶樂伎
王建墓的發掘對研究唐及五代時期的建築、音樂、舞蹈、服飾、朝廷禮制等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出土的文物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王建墓棺牀的東、西、南三面石壁上刻有樂伎24人,分別演奏琵琶、箏、鼓、笙、鈸、箜篌等樂器,人物造型優美,神態逼真,是中國發掘出的較完整的唐朝宮廷樂隊形象,對研究唐及五代時期宮廷樂隊的建制、音樂史、樂器史等都有很高價值 [2] 

王建墓保護措施

保護碑刻 保護碑刻
1973年11月,成都市人民政府設立王建墓文物保管所 [6] 
1961年3月4日,王建墓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 

王建墓開發建設

1953年8月,歷時10個月,成都市人民政府對王建墓的修復工程完工 [8] 
1954年,成都市人民政府對王建墓墓門進行修繕 [8] 
1984年3月,歷時5個月,成都市人民政府對王建墓的保坎工程完工 [8] 
1990年4月12日,王建墓文物保管所更名為王建墓博物館。
1995年1月,王建墓博物館大門落成 [8] 
1998年9月,經國家文物局同意,成都市人民政府批准,王建墓博物館更名為成都永陵博物館。
2012年,成都永陵博物館綜合館主體建築竣工 [8] 
2015年11月,成都永陵博物館安防監測及環境整治項目完成。

王建墓文化活動

1978年12月,王建墓《前蜀文化與王建墓文物陳列》布展完畢,並對外展出 [8] 
1990年7月,歷時1年,成都市人民政府對王建墓綜合治理維修工程完工 [8] 
1993年9月,王建墓《永陵文物暨前後蜀歷史陳列》正式開展 [8] 
1996年5月,經國家文物局專家小組鑑定,王建墓出土的王建像和玉大帶為國寶級文物 [8] 
2005年4月,四川省博物院、永陵博物館聯合舉辦“國寶回家”永陵(王建墓)出土文物精品展 [8] 
2015年12月,成都永陵博物館“前後蜀歷史文化陳列” 展覽開幕 [8] 

王建墓歷史文化

  • 發現過程
王建墓是中國一座地上皇陵,史稱永陵,歷史上關於永陵(王建墓)的記載相對較少,宋代(11世紀)歐陽修在《新五代史》上説王建死後葬於永陵,王建兒子王衍在位期間曾數次拜掃。後蜀(10世紀)時,皇帝孟知祥也曾遣官培修前蜀墓,但並沒説在什麼地方。直到南宋中葉(12世紀),陸游遊蜀,才説永陵在成都大西門外,但沒有説明具體位置。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為躲避日軍轟炸,天成鐵路局在王建墓一帶修防空洞,意外發現這裏是一處陵墓(王建墓)。因條件有限,考古學家馮漢驥請求當局暫時將其封閉,待四川博物館成立以後,在1942年9月開始正式發掘,王建墓終於揭開神秘面紗 [5] 

王建墓參觀信息

  • 地理位置
王建墓位於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區永陵路 [1] 
  • 開放時間
王建墓開放時間:08:30—18:00。
  • 交通
可乘坐地鐵2號線到達通惠門站,步行沿西安路到達永陵路口;或乘坐地鐵4號線到寬窄巷子站,步行可到永陵;或乘坐地鐵5號線至撫琴站,步行至永陵;或乘坐市內公交42路、126路、127路、341路、54路、30路等到永陵路東站下車即可。
天府國際機場出發乘坐地鐵18號線,至火車南站轉地鐵1號線至騾馬市站下車,出站步行至羊市街三醫院站乘坐48路或341路至永陵東路站,步行至成都永陵博物館。
雙流機場出發可以乘坐機場專線1號線至倪家橋站下車,換乘地鐵1號線(昇仙湖方向)到騾馬市站下車(A出口),步行至騾馬市公交站牌,乘坐48路至永陵路東站下車,步行到達博物館。其他到達線路可具體參看公共交通路線圖。
火車東站出發可乘坐47路公交到金河路站下車,換乘163路到撫琴南路站下車,步行至成都永陵博物館。 [10]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