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府井天主堂

鎖定
王府井天主堂(St Joseph's Church),俗稱東堂,又名聖若瑟堂、八面槽教堂,位於北京市東城區王府井大街74號,是耶穌會士在北京城區繼宣武門天主堂之後興建的第二所教堂。
王府井天主堂現存的教堂建築是一座三層羅馬式建築,在建築細部的處理上,融入了許多中國傳統建築的元素,整座建築成功地融合了中西建築的風格。2000年伴隨着王府井大街的改造,北京市政府投資在教堂前興建了一座廣場,從而使王府井天主堂成為王府井步行街的一處景觀,而王府井天主堂也因之成為北京最為市民所熟知的一座天主教堂。
中文名
王府井天主堂
外文名
The East Church
別    名
東堂
聖若瑟堂
八面槽教堂
所屬宗教
天主教
始建於
1655年
建築風格
羅馬式
地    址
北京市東城區王府井大街74號
門票價格
免費
建議遊玩時長
半小時
適宜遊玩季節
四季皆宜

王府井天主堂簡介

王府井教堂 王府井教堂
王府井天主堂是北京四大天主教堂之一。由意大利籍利類思和葡萄牙籍安文思兩位傳教士創建。明末,2人在四川傳教。清初被清兵虜至北京,在肅王府當差,順治十二年(1655),福臨賜給他們一所宅院和一塊空地(即今址),他們即在空地上建築一座教堂,即北京城內第二座聖堂(第一座為南堂),也就是最早的東堂。東堂院內,中間為天主堂,坐東朝西,共約30間,堂頂立十字架3座,中間大,兩旁小。堂內有18根圓形磚柱支撐,兩側掛着耶穌受難等多幅油畫。堂南、西有教室,東有一院,內有花池、平房、樓房,為神父住處。東堂內曾保存有多幅宮廷畫師郎世寧繪的聖像,嘉慶十二年(1807年)失火後廢止。1884年,重建羅馬式大堂,在義和團運動中又被燒燬。1904年,用“庚子賠款”重建(法國和愛爾蘭兩國合建),即今東堂。東堂院內,中間為天主堂,坐東朝西,面闊25米,共約30間,坐落在青石基上,堂頂立十字架3座,中間大,兩旁小。堂內有18根圓形磚柱支撐,直徑65釐米,柱礎為方形,堂內兩側掛着耶穌受難等多幅油畫。佔地近1萬平方米。為東城區重點保護文物。 北京王府井大街的北段正在進行改造,原先圍繞神秘教堂的圍牆被拆除,吸引了眾人的目光。灰色的歐式尖頂建築因其古老而越發透出神秘,新鋪就的門前廣場在綠樹環繞中更具濃郁的人文色彩。在周圍的現代化建築映襯下,王府井天主教堂成了這條大街上的新景點。佔地8000多平方米的教堂門前廣場已鋪裝完畢,廣場兩側設有座椅可供行人小憩。在教堂南側,佔地1000多平方米、王府井大街上最大的綠地馬上就要露面,它將是一座花卉、灌木、喬木立體種植的花園。由於以玫瑰為主,它有一個好聽的名字——玫瑰園。從玫瑰園流出的一股人造泉水,因為依廣場南側層疊而下,所以名為“疊泉”。整個教堂廣場高出地面1米有餘,使其更顯與眾不同。據説,由於完全按西式天主教堂設計,玫瑰園下還會有一個葡萄酒窖。
北京王府井教堂是一座羅馬建築風格的教堂,是中西建築風格共融的典範。雖然身處鬧市,卻絲毫沒減少它聖潔的氣質。節日期間有時不經意從堂前走過,渾厚的電風琴聲和唱詩班陽光般的歌聲會從裏面傳出來,盪漾在冬日的空氣中。

王府井天主堂建築現狀

目前王府井天主堂主體建築保存完好,建築為羅馬風格坐東朝西,面闊25米,開間30間,建築整體坐落在青石基座上,正立面共有三座穹頂式鐘樓,樓頂立十字架3座,中間一座鐘樓高大,兩側的鐘樓和穹頂均相對較小。教堂堂部空間內有18根圓形磚柱支撐,柱徑65釐米,柱礎為方形,堂內兩側掛着耶穌受難等多幅油畫。1988年王府井大街的改造開始,東堂周圍的建築陸續拆除。2000年經過王府井大街改造工程,圍牆被拆除,教堂院門向西移動,在教堂西側形成了一個城市廣場,成為王府井大街的一道景觀。
彌撒時間
主日:6:15 7:00 8:00 16:00(英文)
平日:6:30 7:00
明供聖體:每週四 8:00–17:00點 (16:00-17:00聖體降福)
教友靈脩班:每週二 8:00–9:00點
慕道班授課時間:每週六15:30-17:30
主任司鐸:孫永書神父 [2] 
副主任司鐸:韓明神父 [1] 
實習司鐸:康碩神父 [3] 
地址:東城區王府井大街74號 郵編:100006
乘車路線:地鐵5號線在燈市口下車出A口由柏樹衚衕往西即到。
公交線路:特11、103、104、111、108路燈市西口下車即到。

王府井天主堂相臨景點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