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家壩閘

鎖定
王家壩閘,全稱淮河濛窪蓄洪區王家壩進水閘,位於淮河中上游分界處左岸安徽省阜南縣境內淮河濛窪蓄洪工程入口,地處河南與安徽兩省三縣三河交匯處(固始、淮濱、阜南三縣,淮河、洪河、白鷺河三河),因壩建在阜南縣王家壩鎮而得名。王家壩閘是淮河蒙窪行蓄洪區的主要控制工程,建於1953年,2003年拆除重建。共13孔,每孔淨寬8米,設計流量為每秒1334~1626 立方米。
淮河特殊的地理條件,使得位於三河交界的王家壩閘具有極其重大的意義,而有了千里淮河“第一閘”的稱號。王家壩閘也被譽為淮河防汛的“晴雨表”,是淮河災情的“風向標”。 [1]  至2020年,已經有13個年份16次開閘蓄洪;至2005年,累計蓄洪量72.4億立方米。 [1-2] 
中文名
王家壩閘
別    名
淮河濛窪蓄洪區王家壩進水閘
控制水系
淮河
建設時間
1953年、2003年
工程任務
控制淮河向濛窪蓄洪區泄洪量
地理位置
淮河左岸安徽省阜南縣東南

王家壩閘工程背景

王家壩進水閘及濛窪蓄洪區的位置 王家壩進水閘及濛窪蓄洪區的位置
王家壩閘地理位置特殊,它地處河南、安徽兩省,淮濱、固始、阜南三縣交界處,也是淮河洪河白露河三河(原濛河成為濛窪蓄洪區)的交匯處。
淮河全長1000公里。王家壩閘以上至淮河源頭河南省的桐柏山為淮河上游,落差達178米,佔淮河總落差200米的90%,河道比降為萬分之五,上游坡陡水急,洪水直衝王家壩,使王家壩遭受巨大的抗洪壓力。王家壩閘以下至江蘇的洪澤湖三河閘490公里為淮河中游,落差僅16米,河道比降為萬分之零點三,河道坡降平緩,狹窄彎曲,宣泄不暢,洪水難以迅速流向下游;中游有許多重要城市、工礦企業和交通大動脈,因此,確保淮河中游的安全,是淮河防汛抗洪的重中之重。三河閘以下至淮河入長江口的三江營146公里為淮河下游,落差6米,河道比降為萬分之零點四。三河閘所在的洪澤湖由於黃河奪淮河多年泥沙淤積,湖底已經高於淮河河牀底,並高於所在洪澤縣地平1米,形成“地上湖”,洪水越到下游越緩慢。因此,淮河支流多、整體兩頭翹、上游落差大、中游河道窄,主汛期間暴雨頻繁是淮河防汛的主要特點,更是淮河難以治理的主要原因。
淮河特殊的地理條件,使得位於三河交界的王家壩閘具有極其重大的意義,而有了千里淮河“第一閘”的稱號。王家壩閘也被譽為淮河防汛的“晴雨表”,是淮河災情的“風向標”。 [1] 
王家壩閘位置(左為蓄洪區,右為淮河) 王家壩閘位置(左為蓄洪區,右為淮河)
王家壩閘位置(左為蓄洪區,右為淮河) 王家壩閘位置(左為蓄洪區,右為淮河)
蒙窪蓄洪區與王家壩閘休慼相關,是淮河流域第一座調洪設施和安全屏障。它西起王家壩進水閘,東依曹台孜退水閘,背靠蒙河分洪道,南臨淮河。該工程興建於1951年~1953年,防洪水堤長95公里,轄7個鄉鎮和一個阜蒙農場,設計蓄洪水位27.5米,設計庫容7.5億立方米。 [1] 
蒙窪蓄洪區 蒙窪蓄洪區

王家壩閘工程概況

王家壩閘舊閘

2003年以前的王家壩及泄洪照片 2003年以前的王家壩及泄洪照片
王家壩進水閘,位於王家壩鎮(原屬崔集鄉)王家壩,淮河左岸。閘身全長118米,13孔,孔寬8米,高5.5米,控制面積187平方公里。設計流量1626立方米/秒。水位進洪:閘內24.16米,閘外28.66米;蓄水:閘內28.66米,閘外27.50米。閘室長度1.2米,閘底高程24.16米,堤頂高程29.8米,室內結構型式為鋼筋混凝土結構開敞式;消力池結構型式為陡坡和三道齒形檻。消力池長25米,池底高程22.66米。
上游海漫結構為混凝土和幹砌塊石,長度35米,上游乙牆結構型式為圓弧漿砌塊石;下游海漫結構為漿砌塊石,長度30米,下游乙牆結構型式為弧形漿砌塊石。閘門結構型式為弧形鋼門,門高4.5米,寬8米,重9.2噸;啓閉機型式為捲揚式,13台,能力為10噸/台。 [3] 

王家壩閘新閘

2004年竣工的新閘 2004年竣工的新閘
2003年11月破土動工,2004年12月竣工,新擴建的王家壩閘氣勢恢宏、雄偉壯觀,以更加嶄新的姿態展現在世人面前。該閘全長118米,共13孔,每孔寬8米,底板高程24.46米,設計水位差4.5米,設計流量1344—1626米,閘上公路橋高程29.66米,橋寬9.5米。
新閘設計為全電腦自動化封閉式機房,最高處達28米,遙看大閘如巨龍橫卧蓄洪庫上游,有拒水於千里之勢。閘上裝有閉路電視,利用現代化的GPS衞星定位系統傳輸視聽圖像,國家防總可以通過閉路電視直接觀察到淮河水位的變化情況。 [1] 

王家壩閘工程建設

王家壩閘興建於1953年1月10日,同年7月14日 [1]  (一説6月30日 [3]  )竣工。是二等大型工程。工程總投資216.97萬元。 [3] 

王家壩閘維修加固

經過50餘年的運行,蒙窪地區水利工程嚴重老化,存在許多險工險段。特別是2003年淮河特大洪澇災害期間,蒙窪地區水利工程設施損壞更為嚴重。汛後,國家進一步加大治淮力度,共投資4.5億元,實施蒙窪治淮重點工程,開工實施的5個項目在今年的汛情中發揮了重大作用。
王家壩閘除險加固工程,總投資2520萬元,2003年9月26日該工程開工,11月2日,王家壩老閘總體爆破。新工程包括閘室拆除重建,新建公路橋、啓閉機房、橋頭堡、防汛大樓等。新建成的王家壩閘已經成為淮河上游集洪水控制、交通運輸、觀光旅遊於一體的大型水利工程。 [1] 

王家壩閘工程效益

王家壩閘,作為濛窪蓄洪區入口控制工程,是淮河上中游結合部位的重要攔蓄工程,降低了洪河口水位,削減淮河洪峯,減輕上游災害,最大削減洪峯流量1626立方米/秒,對確保上下游堤防安全,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消除了歷史上豫皖兩省官沙湖水利糾紛。對保護兩淮煤礦、蚌埠市及津浦、阜淮鐵路幹線的安全,起着重要作用。
王家壩閘的開啓由國家防總統一調度。蓄洪區建成後,1953~1985年,達蓄洪以上水位11次,蓄洪10次。1982年曾蓄洪2次。到1993年,已有10年12次蓄洪,庫區共損失糧食3.84億公斤,直接經濟損失5.7億元。但蓄洪後的社會效益,遠遠超過損失值。 [4] 

王家壩閘工程運用

蒙窪蓄洪區自1953年建成,至2020年前,蓄洪年份有1954、1956、1960、1968、1969、1971、1975、1982、1983、1991、2003、2007年,共計12年15次滯蓄洪水,平均4年一次。其中1954、1968年大水,堤防發生決口、潰破達26處之多。 [2]  [5]  2020年7月20日8時32分~7月23日,王家壩閘再次開閘泄洪。 [1]  [6-7] 

王家壩閘所獲榮譽

2021年6月19日,被中央宣傳部命名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8] 
2023年4月,被確定為第五批國家水情教育基地。 [9]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