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安友

(日照市文學家)

鎖定
著名作家,出身於長工之家,從11歲起就給地主放牛,到20多歲仍不識字。1942年參加革命,次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任高興區委組織幹事、組織委員、副書記。1945年7月,學習識字並開始寫稿,不久當上了《濱海農村》、《大眾日報》的通訊員。
中文名
王安友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出生地
日照市嵐山區高興鎮向陽村
出生日期
1923
逝世日期
1991
職    業
委組織幹事、組織委員、副書記
主要成就
小説集《十棵蘋果樹
中篇小説《漁船上的夥伴》,
兒童文學《一個暴風雨的晚上》
《收到退稿以後》、《我不暈船了》《柴立清》
代表作品
短篇小説《陳大娘》、《追肥》、《兩個青年人

王安友簡介

著名作家出身於長工之家,從11歲起就給地主放牛,到20多歲仍不識字。1942年參加革命,次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任高興區委組織幹事、組織委員、副書記。1945年7月,學習識字並開始寫稿,不久當上了《濱海農村》、《大眾日報》的通訊員。1946年3月首次在黨報上發表文章。 1950年出版發行了他的第一部中篇小説亦即成名作《李二嫂改嫁》,小説通過農村青年寡婦改嫁的風波,歌頌了男女婚姻自由,具有很強的反封建色彩。小説一發表,即廣受好評。此後被改編成呂劇並搬上銀幕。

王安友個人經歷

1951年,他從地方調到省文聯,並加入了中國作家協會,成為專業作家。這段時間,是他的又一創作旺產期。他深入生活一線,寫出短篇小説《陳大娘》、《追肥》、《兩個青年人》等。1956年出任山東省文聯文學部部長,結集出版了小説集《十棵蘋果樹》,同年發表了中篇小説《漁船上的夥伴》,出版了反映解放戰爭的長篇小説《戰鬥在沂蒙山區》。
1957年,他回家鄉日照掛職體驗生活,次年4月完成了長篇力作《海上漁家》的創作,先在大型刊物《收穫》全文發表,後由新文藝出版社出版單行本。1959年他出任山東作家協會副主席,山東文聯黨組成員。1960年,人民文學出版社結集出版,他的小説選集《漁船上的夥伴》。
文革中,王安友的創作受到衝擊,擱筆多年。1969年下鄉勞動。1972年調回濟南,任山東人民出版社編輯副組長,分管文藝編輯室。同年10月,出版兒童文學《一個暴風雨的晚上》單行本。
文革後,他繼續擔任中國作家協會山東分會副主席。王安友得到徹底解放,激發出高昂的創作熱情,又有大批佳作接連不斷的問世。1978年6月,長篇兒童文學《擒鯊記》問世,1981年發表了中篇小説《不饒人的姑娘》及長篇小説《凌雲河》。1982年3月創作的《認門》發表於《人民文學》,標誌着他的短篇小説創作進入了成熟階段。1984年10月,人民文學出版社重新編輯出版他的小説選集《漁船上的夥伴》,收入《李二嫂改嫁》、《追肥》、《漁船上的夥伴》、《認門》、《打鐮》5篇,這都是他中、短篇小説的代表作品。
王安友偶爾也寫短文,有《收到退稿以後》、《我不暈船了》《柴立清》、《以什麼身份出現》、《先顧哪頭》等。大都發表在《文藝月報》、《山東文藝》和《大眾日報》上。
王安友離職休養後,照舊辛勤工作,筆耕不輟。他幾十年如一日,在文壇上耕耘着,奉獻着,直到生命最後一刻,還為讀者、為人民留下尚未出版的長、中篇小説10多部。在黨的培養下,王安友從一個文盲僱工成長為革命作家,創作出數百萬字的文學作品。

王安友出版圖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