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學華

(湖南農業大學農學院教授)

鎖定
王學華,男,博士研究生,湖南農業大學農學院教授。
研究領域: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 [1] 
中文名
王學華
學位/學歷
博士研究生

王學華人物經歷

學習經歷
2003.9–2011.12,湖南農業大學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博士,導師:青先國研究員
1978.9–1982.7,湖南農學院,農學專業,本科,學士
工作經歷:
1982.8–1996.2,湖南省漣源市農業局,高級農藝師
1996.3–2004.6,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員
2004.7 -至今,湖南農業大學,農學院,教授

王學華教學簡介

主講本科生課程:《植物栽培學》、《植物調控原理與技術》;研究生課程《作物學研究進展》、《現代農業發展與實踐》、《農藝與種業實踐技能課》。
參與教學的課程:《農業概論》《農學概論》《農學實踐》《作物生產原理與技術》。

王學華科研簡介

主持或參與國家、省部級科研項目20餘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獲湖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三等獎2項,獲國家農業豐收獎1項。在中國農業科學中國農學通報、中國科技信息、湖南農業大學學報、雜交水稻等雜誌上發表論文50餘篇。主編專著2部,副主編專著2部,副主編教材1部,參編專著3部。
吉林省、湖北省科技項目評審專家;吉林省、上海市、湖南省、福建省、廣東省、大北農科技獎評委;西洋集團(遼寧)高級技術顧問,湖南順天農業科技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湖南洞庭農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術顧問;湖南農業大學學報、作物研究、華南農業大學學報、生物資源等雜誌審稿專家。
科研項目
  • 雙季超級稻水肥高效協同機制與調控技術,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重大項目,2017-2020,主持
  • 湖南雙季稻持續豐產高效技術研究與示範,湖南省科技計劃重點項目,2013-2014,主持
  • (湖南)雙季稻持續豐產高效技術集成創新與示範,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2011-2015,第四
  • 湖南雙季稻大面積均衡增產技術集成研究與示範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2012-2015,子課題負責人
  • 優質稻提質增效生產示範,湖南省科技重點專項,2013-2016,參與
  • 長江中游南部(湖南)水稻豐產節水節肥技術集成與示範,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2013-2017,參與
  • 長江中游南部(湖南)雙季稻豐產高效技術集成研究與示範,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2006-2010,第四
  • 湖南水稻豐產高效技術集成研究與示範,國家科技重點項目,2004-2006,參與
科研成果
  • 2009年,水稻豐產高效技術集成研究與示範,湖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排名第二
  • 2007年,高產、穩產、抗稻瘟病雜交水稻威優111的選育與應用,湖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排名第四
  • 2004年,香稻不育系新香A的選育及其香型雜交稻的應用研究,湖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排名第十
  • 2004年,科技促進水稻產業發展與農民增收調研報告湖南省人民政府調研報名二獎,獨立完成
  • 2002年,水稻優質高產高效產業化技術研究開發與示範,湖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排名第三
  • 2002年,湖南長沙等十三縣超甜(糯)玉米-超級(優質)稻綜合開發技術,全國農業豐收獎三等獎,排名第十
  • 2017年,湖南丘崗區雙季稻梯式灌溉節水輕簡栽培技術研究與應用,湖南農業大學科技進步三等獎,排名第四
  • 水稻大面積高產高效綜合配套技術研究開發與示範,2002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二級證書)
代表性著作和論文
  • 水稻豐產節水節肥技術研究與應用,第二主編,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9.5
  • 現代農場規劃與建設,第二主編,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3.10
  • 湖南糧食生產政策與技術,參編,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
  • 雙季稻豐產高效技術集成研究與示範,參編,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6
  • 國家水稻科技工程研究綜論,副主編,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5
  • 植物栽培學,副主編,中國農業出版社,2006.12
  • 水稻豐產高效實用技術,參編,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1
  • 糧食安全與農作制度建設,參編,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8
  • 科技進步與農民增收,參編,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8
  • 作物根系鎘滯留作用及其生理生化機制,中國農業科學,2016,49(22)
  • 低温和植物生長物質對南荻種子萌發的影響,湖南農業大學學報,2015,(6)
  • 禾穀類花粉培養的生物學基礎研究進展,作物研究,2015,(6)
  • 能源草本植物繁殖技術研究進展,作物研究,2015,(5)
  • 不同濃度生根粉浸泡南荻插莖對其存活及幼苗生長的影響,草地學報,2015,(5)
  • 我國水稻氮肥高效利用的研究進展,作物研究,2014,(5)
  • 水肥耦合及其對水稻生長與N素利用效率的景況影響研究進展,中國農學通報,2014,(24)
  • 光合作用增效劑在雜交早稻上的田間應用效果初報,湖南農業科學,
  •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Bio-energy Development in China,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2014(5)
  • 抗旱性晚稻品種篩選研究,作物研究,2013,(3)
  • 覆蓋方式對旱作水稻幹物質積累的影響,作物研究,2010,24(1):83-86,第3作者
  • 水稻覆膜栽培研究現狀與展望,湖南農業科學,2009,(2):55-58,第3作者
  • 乾旱對水稻的影響及節水栽培技術,作物研究,2008,22(5):397-400,通訊作者
  • 不同超級雜交稻組合期劍葉^14C-同化物的轉運及分配與早衰關係的研究,激光生物學報,2008,17(6):787-791,761,第5作者
  • 不同再生類型雜交稻腋雅芽在母體與離體條件下的再生特性差異,雜交水稻,2008,23(5):73-76,第2作者
  • 母體與離體條件下兩系雜交水稻不同節位腋芽的內源激素含量差異,雜交水稻,2008,23(3):67-71,第3作者
  • 米粉專用稻稻米直鏈澱粉含量的化學調控,湖南農業大學學報,2007,33(5):513-517,第3作者
  • 不同栽插方式對米粉稻生長髮育及稻米品質的影響,湖南農業大學學報,2007,33(4):391-395,第2作者
  • Relationship between Grain Yield and Leaf Photosynthetic Rate in Super Hybrid Rice. Journal of Plant Physiology and Molecular Biology,2007,33(3):235-243,第3作者
  • 科技減災與農業的可持續發展,中國科技信息,2005,(22):124-125,第1作者
  • 湖南水稻豐產高效技術集成研究初報,湖南農業大學學報,2005,31(5):480-483,第2作者
  • 米粉稻稻米品質的化學調控研究,2005全國植物生長物質研討會交流,第1作者
  • Determinant of photosynthetic capacity in rice leaves under ambient air conditions. PHOTOSYNTHETICA,2005,43(2):273-276,第2作者
  • 米粉稻品質特性及加工研究進展,作物研究,2004,18(5):260-263,第1作者
  • 水稻產業經濟問題研究,中國稻米,2004,增刊,第2作者
  • 依靠科技進步,推動水稻產業發展,保障糧食安全。糧食安全與農作制度建設. 2004年09,第1作者
  • 科技促進水稻產業發展與農民增收調研報告. 科技進步與農民增收,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4年08,第1作者
  • 超級稻上部葉片光合能力的研究.作物研究. 2004(2):68-71, 第1作者
  • 發展水稻產業經濟的思考. 雜交水稻.2003,18(6):1-4, 第2作者
  • Use of Chinese hybrid rice with modified SRI in Guinea,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03,4(3):13-15, 第2作者
  • 超級稻稀植強化栽培技術研究. 湖南農業科學, 2002,(6):19-22, 第3作者
  • 水稻劍葉取向對其光合功能的影響. 植物生理與分子生物學學報. 2002,28(5):396-398, 第2作者
  • Comparison of some photosynthetic characters between two hybrid rice combinations differing in yield potential. PHOTOSYNTHETICA. 2002,40(1):133-137, 第2作者
  • 保得生物肥在雜交水稻的應用效果研究. 雜交水稻. 2001,16(3):45-46, 第1作者
  • 超級稻研究的背景與進展. 農業現代化研究. 2002,22(3):99-102, 第2作者
  • 兩系雜交早稻生育前中期氮肥用量研究. 湖南農業科學. 1997(3): 第1作者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