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士良

(內蒙古自治區北方重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工人)

鎖定
王士良,男,滿族,1982年3月生,中共黨員,長春理工大學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畢業,大學學歷。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第十三屆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委員,第20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
現任內蒙古自治區北方重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自控設備廠604車間數控車二班班長、中國兵器首席技師。 [1] 
中文名
王士良
民    族
滿族
出生日期
1982年3月
畢業院校
長春理工大學

王士良人物事蹟

小時候,他“見啥拆啥”;工作後,他苦心鑽研,打通了設備的“任督二脈”,十年奮鬥,王士良用獎章“致青春” ,十年,足夠時間記錄一段悲喜交加為夢想奔波的青春;十年,也足夠時間將一個剛剛走出校園的大學生磨練成為一名崗位技術能手。對於北重集團自控設備廠604車間班長王士良來説,經過十年的磨礪,他用全國“五一勞動獎章”致敬青春。
王士良1982年出生,小時候,“見啥拆啥”這個愛好一度成為令他父母頭疼的事兒。據他回憶,還在上初中的時候,他就把家裏跑運輸貨車的發動機拆了下來。“我想拆下來看看,重裝的時候發現零件少了,我爸特無奈,只能買了零件回來讓我再裝起來。”王士良説。
初中畢業後,王士良考入了包頭職業技術學院汽車製造與維修專業,後來,又轉入機械製造與加工專業學習。上學的時候每年都有專業實習,師傅都愛帶着他幹,因為他愛琢磨,拆發動機,研究變速箱,找油路的毛病,他自己都能處理。
2003年,21歲的王士良從包頭職業技術學院畢業,進入北重集團自控設備廠從事車工工作。也是這一年,工廠一下進來了4台數控車牀。面對新式“武器”,王士良異常興奮。“白天跟師傅在普牀上學,晚上回去琢磨着編程,第二天早早來輸入車牀試着幹。邊幹邊摸索,一個月下來沒掙幾個錢,但很充實。”説起當時的情景,他深有感觸。
一次,他手裏的一批活連續幹了幾天都幹不出來,“實在是想放棄。”但“不死心”的他問完本廠的師傅,又跑到其他分廠的師傅那裏“取經”,回家還上網“問道”,就這樣,問題終於得到解決。
“在這個過程中,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放棄很容易,但問題仍在那裏,説不定又會相遇,不如解決了,讓它成為你的‘手下敗將’。”王士良説。練就數控加工“真功夫”
王士良所在的分廠承擔着公司液壓件、電氣件等加工任務,要求的精度非常高。而車工又是機加車間的龍頭、核心,是車間的第一道工序,決定着車間任務的進度、質量。作為新一代車工,他練就了精湛的數控加工技術,車間許多關重件(加工規格精度要求較高的零件)都由他來加工。
一次,某科研產品關重件又交到王士良的手中。可按照常規加工,很難保證零件的工藝性,且效率很難提高。幾經琢磨,他決定改進傳統加工方法,完善夾具,改短刀具,增加刀具寬度,經過試驗,大大降低了零件的加工難度,確保了零件優質高效地完成。
如今,數控車牀已經不是什麼新鮮設備,一批批的數控設備先後進入,綠皮車牀正在慢慢隱退。作為一個有心人,他深刻感受到了時代的變遷和技術的升級。
愛鑽研的他,在應用數控設備編程時,又琢磨上了它們背後的“系統”,終於打通了設備的“任督二脈”。在某高新產品研製階段,有一組件是內外錐面配合使用,加工難度很大,通過常規的加工方法加工出來的零件在使用中總是難以保證工藝性能。他憑藉對軟件的充分理解,重新編制程序,重新刃磨刀具角度,改變切削進給量,終於加工出滿意的產品,大大節省了後續的跑合時間,積累了錐面零件加工的寶貴經驗。
就這樣,他用了三年苦練技術,終於在2006年北重集團自控設備廠數控車工技能大賽中嶄露頭角,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績。此後,他始終堅持不斷學習,在2010年自治區“華中杯”數控車工技能大賽中一舉折桂,並於當年參加了全國第四屆職業技能大賽數控車工組的比賽,取得第17名的好成績。去年,他奪得中國兵器工業集團第五屆技能大賽數控車工組冠軍,成了北重集團技能人才中的一顆新星。“比拼的不僅僅是技術”
去年下半年,他所在的單位到了產出的關鍵期。就在這時,中國兵器工業集團第五屆職業技能大賽開賽在即,而且是首次設立數控車工項目,且決賽場地就設在自己平時工作的車牀上,本土作戰的王士良既緊張又興奮。
王士良 王士良
作為車工奪冠的有力競爭者,他參加了為期三個月的脱產培訓,但他承擔的科研產品又讓他時時牽掛。於是,人們經常看到他跑回來指導徒弟一番,再跑回培訓現場。“比賽固然重要,但單位的正常產出不能受到影響!”王士良説。 一天晚上,馬上24點了,他接到車間副主任的電話:某產品加工“卡殼”。他二話沒説,披上衣服出了家門,一干就是一夜。第二天他又準時出現在培訓現場。就這樣持續了兩週,科研產品終於被“搶”了出來。他説:“人生的競賽場上比拼的不僅僅是技術,更是職業素養。” [2] 

王士良人物成就

王士良求知若渴,堅持歸納總結每一個零件的加工方法,用心體會每一種零件加工工藝,快速成長為中國兵器集團技能帶頭人。他潛心研究,通過使用柔性快換夾頭、硬質合金刀具等成功實現了以數控車代替磨工的“破冰之旅”,大大縮短了生產週期。他開展科研試製、技術攻關和技術革新達80餘項,為公司節約資金310餘萬元。2014年,以他姓名命名的“王士良創新工作室”正式成立。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1] 

王士良所獲榮譽

曾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青年崗位能手、全國最美青工等獎項。 [1] 
2016年5月,榮獲第20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 [3] 
2019年6月30日,獲“內蒙古自治區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4] 
2020年8月,當選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第十三屆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委員。 [5] 
2021年6月,被中共中央授予“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6-7] 
2024年1月,榮獲2023年度“最美軍工人”稱號。 [8]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