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培荀

鎖定
王培荀(1783年-1859年),字景叔,號雪嶠,淄川縣大窵橋村人,窵橋王氏十五世。中國清朝官吏、學者、文人。 [3] 
王培荀天生聰慧,自幼攻讀經書、古詩文詞,終生不輟。十九歲入學宮,道光元年(1821年),中舉人,居鄉試第四名,此後六試不第,以設帳教書謀生,先後在山東蒲台、長山等地授課十四年。道光十五年(1835年),會試落榜,王培荀以孝廉方正獲大挑一等,分發四川。歷任豐都、榮昌、新津、舉文等縣知縣。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王培荀任鄉試同考官,特授嘉定府榮縣知縣。王培荀性鯁直,不喜濫交,馭下嚴而有恩,居官未嘗要名,雖所官之地政績卓然,而以不善事上官,當道不悦,也不介意。因而在川居縣官長達十四年未獲升擢,於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任滿致仕歸裏。 [3] 
王培荀返里後,主講般陽書院。他平生以讀書為性命,晚年專宗杜陵。卒於咸豐九年(1859年),享年七十七歲。 [3]  著有《鄉園憶舊錄》《聽雨樓隨筆》《學庸集説》等書。 [4] 
景叔
雪嶠
所處時代
清朝
出生日期
1783年
逝世日期
1859年
本    名
王培荀

王培荀人物生平

王培荀,字景叔,號雪嶠,淄川縣大窵橋村人,生於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窵橋王氏十五世。荀天生聰慧,自幼攻讀經書、古詩文詞,終生不輟。十九歲入學宮,道光元年(1821年)中舉人,居鄉試第四名,此後六試不第,以設帳教書謀生,先後在山東蒲台、長山等地授課十四年。尚書畢道遠,郎中王建本等皆出其門。
道光十五年會試落榜,適逢朝廷開設挑場,以孝廉方正獲大挑一等,分發四川。歷任豐都、榮昌、新津、舉文等縣知縣。二十三年任鄉試同考官,特授嘉定府榮縣知縣。初到榮縣時,縣有巨盜,前任莫敢懲治。荀到任後,廉悉其蹤,躬率丁壯擒之,繩之以法,邑始安謐。荀為政不尚煩苛、專用文學以澤吏治。常以朔望集諸生講經義,必反而歸諸身心。暑處有聽雨樓,政暇輒集邑中浚髦,賦詩其中,撥其優者付梓,以獎勵之。由是士人鼓舞,多嫺風雅,而風氣為之一變。蒞榮六載,頌聲翁然,有王“婆婆”之稱。荀性鯁直,不喜濫交,馭下嚴而有恩,居官未嘗要名,雖所官之地政績卓然,而以不善事上官,當道不悦,也不介意。因而在川居縣官長達十四年未獲升擢,於道光二十九年任滿致仕歸裏。
荀返里後,主講般陽書院,啓迪後進,循循不倦。荀利鄉里,任榮任怨不辭。喜儉約,於故舊多提攜資助。兄弟窘乏皆予接濟。荀平生以讀書為性命,晚年專宗杜陵,病重將逝,猶手一捲不輟,吟哦杜詩不倦。卒於咸豐九年(1859年)享年七十七歲。 [2] 

王培荀個人作品

驪山歌
驪山火,諸侯不至謂誆我,美人一笑鎬京墮。驪山水,冰肌賜浴温泉裏,美人一笑鼓鼙起。
美人美人真傾城,驪山何辜代受名。君不見,穆王鸞輅登崑崙,西宴王母探河源,八駿未返徐稱尊。
又不見,秦皇之罘駐旌旆,志欲求仙觀海外,六龍初駕為民害。
驪山一拳近郊甸,未約仙人開荒宴,鐵騎胡為來酣戰。
噫籲嘻!烽火有如崑山燔,玉石俱焚天地昏。禍水有如海水闊,一滴浸成無底壑。
山不在大,欲不在多,請君聽我驪山歌。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