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培生

(武術家)

鎖定
王培生(1919年~2004年),名力泉,號印誠,1919年3月24日生人,原籍河北武清縣小韓莊,是我國近現代著名的武術家
中文名
王培生
別    名
王力泉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出生日期
1919年3月24日
逝世日期
2004年9月11日
出生地
河北武清縣
著    作
《太極功及推手精要》

王培生人物檔案

籍貫:河北省武清縣
流派:吳式太極拳、八卦掌
師承:馬貴、楊禹廷、王茂齋

王培生詳細介紹

王培生 王培生
王培生原名王力泉,1919年出生在河北省武清縣。五六歲時隨父母遷居到北京。當時父親在協和醫院當管子工,住在東四演樂衚衕。衚衕裏有座大廟,廟裏有經常住着滄州吳橋馬戲團的把式。馬戲團裏有位朱師傅,身懷絕技、擅翻筋斗,就在大廟裏練功。王力泉自幼喜歡舞槍弄棒,經常跑到大廟去看馬戲團練武,馬戲團裏的小夥子們平時主要練翻筋斗,大師兄還練躥房越脊。小力泉也跟隨着學,有時摔得鼻清臉腫。朱師傅見他喜歡此道,就指點他翻筋斗,初時總翻不好,朱師傅就用一根小棍在他腰上一挑,就輕鬆地翻過。到後來,師傅告訴他,向後翻要“直腰抬眼”。因此王力泉領悟到凡事皆有要領,而要領就是訣竅,循此以往,無有不得。 這個簡單的要領為他以後領悟拳理打下了一個牢固的基礎。王力泉在朱師傅的指導下,很快就嶄露頭角。有一次跟隨夥伴比武,他竟在一米見方的八仙桌上一連翻了36個筋斗,得到觀眾的不停喝彩,稱讚他是個小武術家。
“螃蟹馬”是八卦掌名師馬貴的別名。馬貴字世清,因開木材廠,又稱“木馬”。早年從師八卦掌祖師董海川,後來拜尹福為師,是尹氏八卦掌第二代傳人。他為了學武把木材廠都賣完了,到晚年以賣螃蟹為生,故得此雅號。他武藝雖精卻未開山收徒。當時他已70多歲了,平時愛到東四甘雨衚衕親戚家串門。可巧王培生一家也搬到甘雨衚衕,跟馬貴的親戚同住在一個院子裏。有一天王培生正在院子裏耍桃木槍,得意之時忘乎所以,一槍向大門口刺去。可巧馬貴來串門,剛剛要進大門 口,冷不丁地一杆槍尖直奔他喉嚨扎去,説時遲那時快,只見老人閃身一捋,那條桃木槍飛向大街對面的影壁牆上,嘭的一聲戳進磚縫,眼見得木棍還忽悠悠地擅抖。老人發怒了大喊:“誰家的孩子,這麼淘氣,要傷人了!”王培生的父母趕快跑來賠禮,馬貴的親戚也來勸解。等馬貴消了氣,上下打量了王培生幾眼,覺得“孺子可教也”,反怒為喜。後來,經馬貴親戚介紹引薦,王培生遂拜馬貴為師從學八卦掌。武林人士都知馬貴一生不輕易收徒,而一根桃木槍,竟成了王培生入門八卦掌的“領路人”。

王培生刻苦練功

王培生 王培生
王培生12歲時又向張玉蓮學教門彈腿,同年底,拜楊禹廷為師學太極拳。王培生刻苦練功,三門一起學。每天天不亮即起,由東四步行到中華門(今天安門廣 場)先練硬功,而後演練十路查拳,十路彈腿,再練八卦掌。等到太廟(今勞動人民文化宮)開門,又轉入那裏和大家一起再練太極拳。那時,北平太廟成立了太極 拳研究會,王培生的師爺王茂齋和師傅楊禹廷都在此任教。王培生就在這裏跟楊老師學太極拳。當時,太廟裏太極推手特別盛行,眾學子裏有兩名高手,一個是西單商場明明眼鏡公司經理張柏久,一是火車站的楊玉琦。1934年陰曆六月的一個早晨,這兩位高手雙雙被王培生推出圈外摔倒在地,因夜裏下雨,地還未乾,張經理的大褂都弄上了泥水。這回王培生可出了名,北平城裏都知道太廟出了個“推手神童”。王茂齋見他實在是個練武的苗子,就打破了“隔輩不傳藝”的老規矩,把王培生接到店裏(當時王老先生在東四北錢糧衚衕開建材店)每天晚上下班給他單獨開小灶,傳太極真功。並將師傳秘籍要王培生抄寫。王培生聰明好學深得太極真 諦。有一次,王培生去天津探親,路過一武場,見一壯漢演練形意拳,看到妙處不禁脱聲喊好。不料那壯漢以為是嘲笑他,一定要與王培生比試一下。王培生無奈只 得應允。説時遲那時快,壯漢飛身來個餓虎撲食,王順其來勢用個太極下勢,使其重心前傾,緊跟着上步七星輕巧地交壯漢打倒台。王培生雖年齡不大,但太極功夫 已運用到純熟自如的地步。
王培生在太廟邊學邊教,功夫日精。楊禹廷老師見他足可獨立施教,遂將北平第三民眾教育館武術教練的職務讓與王培生擔任。這年王培生年僅18歲。不久王 培生又開始教授家館。當時慕名而來向王培生學拳的人很多,如馮玉祥下屬混成旅旅長許明山,抗日將領二十九軍軍長宋哲元屬下八大處長、原北平警察總監金互等人都曾在太廟向王培生學過太極拳。

王培生七七事變

王培生 王培生
七七事變”北平淪陷後,街頭到處可見持槍佩刀的日本兵。國人受壓迫連出個大氣都恐遭不測。而年輕的拳師王培生卻尋找機會痛打日本兵。一天,王培生前 往太廟後河拳社拜訪王薌齋老先生,恰遇五六個日本兵尾隨其後,來到拳社。王老先生不在,其徒洪連順正在練虎頭雙勾,見王身後有五六個日本兵,以為是王培生 帶日本兵前來尋釁,不禁面呈怒色虎目圓睜。日本兵受此敵視,以為是王培生引他們到此,而遷怒於他。當王培生告辭,轉身回走時,一個日本兵突然用刺刀扎向王的腹部。王鎮靜自若,看準時機,一個“抱虎歸山”,右臂向日本兵腰部捋去,撲通一聲,這個日本兵便仰面跌出;緊接着又一個日本兵撲了上來,刺刀直刺王的胸 膛,王閃身一躲,跟着躥上一步,一個“進步栽錘”使其跪倒在地;第三個日本兵從背後襲來,王培生異常敏捷,一轉身,用八卦散手的“周倉扛刀”將其撅起騰空 甩了出去,來了個大仰殼。在短短的幾秒內,連續打倒三個日本兵,動作乾淨利落,旁觀者莫不高聲喝彩。剩下的鬼子見王的功夫了得,不敢再動,悻悻而去。王培生此舉,陡然增長了中國人的威風,體現了中國從不畏強暴、敢於鬥爭的精神。從此,王培生的名字傳遍了北平武林,傳到了華北各地。唐山鷹爪拳大師安賓亭佩服 王培生的勇氣和技藝,專程接王培生到唐山家中,切磋武功。這位50歲的老拳師與20歲的王培生結下了忘年之交。
王培生雖然技藝大成,但仍好學不倦,他在幾年間又先後拜趙潤庭為師學形意拳、拜吳秀峯為師學八極拳、拜梁峻波為師學通臂拳。1946年,八卦大師韓慕俠由天津來北平(曾教過周恩來武術),王培生又從學於彼處。廣採博納的王培生又蒙韓先生指點,武功臻於化境。
1947年,王培生與幾位武術家結盟在雞獅灘(今積水潭)成立“匯通武術社”,不拘門派傳播武藝。他們是“神槍”李書文之弟子張立堂、“鼻子李”京東李瑞東之弟子高瑞周、韓慕俠之女婿馬逸林。他們研究武學、廣招門徒,為發揚國術做出了貢獻。

王培生新中國成立

新中國成立後,王培生全身心投入到羣眾體育運動中,長期在北京師範大學、北京工業學院等十餘所大專院校及中國科學院、人民日報社等機關任武術教練,又 創辦羣眾武術社並任社長。跟他學拳的有工人、學生,也有老紅軍幹部、大學校長,著名的舞蹈家戴愛蓮、畫家葉淺予、京劇大師侯喜瑞都曾虛心向他求教。
1953年,他代表楊禹廷大師,應邀擔任華北地區民族形式體育大會的評判員。當時,他是評判人員史最年輕的一個,這個風華正茂的青年,躋身於老拳師之列, 受到了副總理兼體委主任賀龍元帥及烏蘭夫等同志的親切接見。
1957年,在全國武術射箭觀摩交流比賽大會上任武術比賽裁判長,他辛勤耕耘,為國家培養出一 大批武術人才,他的弟子中有數人在全國武術比賽中獲金牌。

王培生享譽海內外

1981年是王培生武術生涯中最光輝燦爛的一年,這一年,在北京召開的老年人運動會上,武林高手雲集,王培生表演太極刀,藝壓羣芳,獲得了金獎;同年,在保定舉行的“中國氣功研究會”成立大會上,他應邀擔任特約代表,作了太極推手的講演,即席表演太極拳技擊。轟動了全場,傳遍全國。以上兩件事不過是 國內的表演,最精彩的是在瀋陽全國武術觀摩大會上,中日兩國技術交流時,戰勝日本第一流武術家,而享譽海內外。
1981年5月,王培生受國家體委的委託,編寫太極拳推手比賽規則,來到瀋陽。當時正值全國武術觀摩交流大會在瀋陽舉行。日本國少林拳法代表團也聞訊 而來。每逢我國舉辦武術交流大會,他們都來 參觀,並且一再要求與我國代表比武。出於外交方面的考慮,我國武術界多次以種種理由迴避了。於是他們以為我國無人能夠接受他們的挑戰,而出言不遜,説什麼 “少林寺在中國,少林拳已不在中國了!”此次訪華,他們仍似不可一世。為了讓日本人真正瞭解中華武術,國家體委武術司毛伯浩等同志決定安排一次中日雙方技 術交流。中方代表是北京的王培生和廣西的姜星五。中日技術交流在遼寧省體育館迎賓廳舉行。
當時,日本訪華團聽説王培生是太極大師時,反應相當冷淡。王培生即席闡述了中國 太極拳之無窮奧妙,指出太極拳不僅能健身,而且還可以自衞抗暴,其技擊作用非一般武術可比。太極拳作為武術的一支,與少林、查拳並列於武林。王培生在客廳 當中一站,説:“要理論聯繫實際,不能光説不練,你們哪一們來跟我試一試?”日方副團長,少林拳道專門學院教務長山琦博通立即應戰,被王培生制住。他吼叫着爬了起來,再次向王培生猛撲過來,抱住王的脖子,抬起右腿,想發個狠招來個“橫穿踹 腿”。王培生伸出右手一晃似在胸前一撣塵土,説聲:“這叫雲手,你們説是摸魚睡覺!”這輕輕的一晃,似有千鈞之力。只見山琦如遭雷擊,暈頭轉向地滾了出 去。山琦仍不服氣,爬起再戰……交手共七八個回合,山琦已是渾身大汗、上氣不接下氣,跌跌撞撞退到牆角。這時,他彎腰低頭,雙手按膝,心悦誠服地認輸了。 山琦正值40歲的壯年,且身體高大,而王培生已年過花甲,又比山琦矮半頭,此次較技可見太極功夫之一斑,確實叫人開了眼。
交流完畢,日本少林拳法訪華代表團團長非常激動地説:“我們多次來中國,這次收穫最大,通過與王先生的交流,認識了太極拳技擊的真功夫。希望王先生到日本講學。”日本訪華團回國後,日本《阿羅漢》雜誌專題報道了王培生先生,尊他是中國十大武術家之一。
這次交流雖然不是正式比賽,但誰都能理解到這是兩個民族在武術方面的較量。王培生戰勝日本武術家,為中華民族爭了光,為太極拳正了名,而博得了國 內外一片讚揚之聲。《人民日報》、《武林》雜誌等十多種報刊爭先報道了他的事蹟。全國各地邀請他去講學傳藝,從上海到西寧,從南寧到大慶,東西南北中到處 都有這們武術家的身影。
1982年他作為北京市的代表參加了全國武術工作會議,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合影時他被安排在國家領導人的身邊。
1983年 在全國武術比賽中擔任仲裁委員。
1984年北京吳式太極拳研究會成立,任副會長,1989年擔任會長,1994年擔任名譽會長。

王培生南吳北王

從20世紀80年代起到90年代末,王培生作為北京吳氏太極拳掌門人他與上海鑑泉拳社吳英華社長,一南一北相互呼應,形成吳氏太極拳歷史上的第二次“南吳北王”,對吳氏太極拳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王培生大事年表

1925年在私塾學習四書五經。(斷斷續續有三年光景)
1931年學習八卦掌,師從馬貴,號世清。在北平東城極樂庵受居士戒,蒙恩師妙禪法師賜法號印誠。
1932年 師從張玉蓮學習彈腿。師從楊瑞霖(字禹廷)學習太極拳,後經師爺王有林(字茂齋)精心指點。
1933年-1944,在北平太廟太極拳研究會。北平第三民眾教育館武術培訓班任助教。
1935年受學友金互、徐振寬二老等人教授,學習儒家、道家等傳統文化經典及修身之法。
1936年與沈心禪、吳金鏞、張道一王月後等人研習佛道之法。
1946年與師兄王真一道士研習道學(龍門派)修身之法。
1947年與高瑞周等人共同創辦北平匯通武術研究社,任副社長。
1953年簡化創編吳式太極拳37式,1958年整理出版成書。
1953年-1958年任北京工業學院體育教研室武術教師。1958年8月、11月先後在綏遠、天津召開的全國民族形式體育運動大會上任評判員。
1954年-1963年,在北京師範大學體育系教授武術。同時在北京礦業學院、北京鋼鐵學院、中央戲劇學院、北京農業機械化學院教授武術。
1957年擔任全國武術射箭觀摩交流比賽大會裁判。
1963年-1979年在當時極端的政治環境下受人牽連入獄,並隨後在嫩江勞改就業,由於環境極為艱苦,不能正常從事平常的武術研究,促使先生默識揣摩內功心法,將平生所學融會貫通、發展昇華,在武術氣功上另開一片天地,創立了許多治病健身的小功法,醫人眾多。
1981年在北京老年人運動會上獲太極刀金牌。是年在瀋陽與日本少林拳法聯盟訪華團交流技藝,令日本拳師躬身欽佩,因而王培生先生被日本《阿羅漢》雜誌尊為中國十大武術家之一名揚海內外。
1982年參加了第一次全國武術工作會議。
1983年擔任全國武術比賽仲裁委員。
1983年8月3日人民日報(海外版)刊登“訪太極大師王培生”。
1983年在廣西南寧教授武術,由南寧市武協印編了王培生先生編撰的“太極拳推手術”學習冊子。同年王培生先生與曾維祺先生共同出版了外文書籍“太極拳”影響面很大。
1984年起曾在高教部北京圖書館、北京外語學院、地質部、人民日報社、北京舞蹈學院等大專院校教學,歷時十幾年。
1984年6月《吳式簡化太極拳》一書,由遼寧人民出版社出版。(與王輝璞同編著)
1984年被《氣功與科學》雜誌作為封面人物介紹。
1985年7月 國家教委舉辦全國高等院校武術教師培訓班,王培生先生主講太極推手,後來據此編寫出《太極功及推手精要》一書,並被指定為大學武術教師的進修教材。
1986年8月《三才門乾坤戊己功功譜》由灕江出版社出版。
1986年11月王培生先生與陳冠華合作出版了中英文《氣》一書。
1987年7月 在遼寧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吳式三十七式太極拳行功圖》一書。(與王輝璞合編)
1987年10月創辦了“東方武學館”,任館長。同年《吳式太極劍》一書由中國展望出版社出版。
1988年11月 《太極拳的健身和技擊作用》一書由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同年創辦了“培生武學館”,任館長。
1991年10月,隨中國中醫藥代表團應邀訪問日本講學,主講氣功,主要傳授了“吳式太極拳十六式”等功法,並製作成錄像帶。1993年、1997年兩次應邀關同講學。
1994年12月《王培生吳式太極槍專輯》由湖北技術出版社和南粵出版社出版。
1994年 由北京科學教育電影製片廠音像出版社錄製的《吳式太極拳三十七式》、《吳式太極劍》、《太極刀》、《太極槍》、《太極推手基礎》、《乾坤戊己功》、《家庭實用小功法》錄像帶出版。現已刻錄成光盤,一共15張,除包括以上內容之外,還刻錄了王培生先生其它的一些錄像資料。
1994年-2004年擔任研究會名譽會長。
1997年12月、1998年2月、1998年12月、2001年7月,由台北大展出版社先後出版了王培生先生所撰寫的《吳式太極劍》、《太極拳健身與技擊》、《健身祛病小功法》、《三才門·乾坤戊己功》等書籍。
1998年評為中國武術八段。
1999年被《武魂》、《精武》等雜誌作為封面人物介紹。
1999年10月《健身祛病錦九段》由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出版。
2003年2月《吳式太極拳詮真》由人民體育出版社出版,同年接受博武國際武術網專訪,被作為武術名人堂人物介紹。2004年由台北大展出版社出版。
2007年1月,王培生先生撰寫的《實戰八卦64散手掌》一書,通過王乃昭、王乃相整理,由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出版。
王培生先生曾任北京市武協二、三屆委員,中國人體氣功科學研究會常任理事、顧問,1984年北京吳式太極拳研究會成立,任副會長。1989年擔任會長。
王培生先生自幼習武,學有名師,輔得良友,從高克興先師習練直趟八卦掌,又得韓慕俠先師教誨學習八卦、形意,從梁俊波先師學通臂拳,從吳秀峯先師學八極拳,乃與張立堂、高瑞周、馬逸林結義金蘭,共師共友,同研武藝。
王培生先生桃李如雲,在眾多弟子中,有多位評為中國武術七段,多位在全國武術比賽中獲得獎牌。

王培生武學著作

王培生先生不僅武藝高超,而且非常重視拳術的理論研究,在教學之餘,努力探索武學之道,著書立説,決心把自己多年積累的經驗回報社會、造福人民。早在 1953年月日他就在傳統吳氏太極拳基礎上,創編吳氏太極拳37式,於1958年正式出版。以後又創編了一套適合於老年人運動的太極十六式。他武功上乘、 徹悟拳理,把武術氣功同中國古代哲學的陰陽、五行、八卦以及生理學、心理學、醫學貫通起來,熔為一爐而治之。他的拳論含有深奧的哲理,富有科學性。80年 代以來,他先後出版了10多部武學著作。其中英文版《吳氏太極拳》(曾維祺合著)在海外流傳廣泛、影響極大,已被美國宇航局列為宇航員的訓練教材。他在 1985年國家教委舉辦的全國高等院校武術教師培訓班上主講太極拳推手,編出的《太極功及推手精要》被指定為大學武術教師的進修教材。1987年出版的 《太極拳的健身和技擊作用》一書精闢地闡明太極拳健身理論,詳述太極拳套路之拆招和推手之要訣,將多年來人們沒見過的太極拳技擊之術公之於眾,打破了太極 拳只能健身而不能防暴的誤説,還太極拳的本來面目,為太極拳正了名,引起了武術界的高度重視。他總結多年經驗,把氣功與武術相結合而寫成的《三才門乾坤戊 己功》被廣大武林人士奉為珍寶。1989年第十一屆亞運會在北京召開時,中國醫學氣功學會向各國朋友介紹中國武術氣功大師的成就,其中就有王培生先生該書 中的武術內功“八樁”的功理、功法。王先生著作頗豐,他的《吳氏太極劍》、《吳氏太極槍》、《健身祛病小功法》、《八卦散手》等都是難得的武學精品。這 10種著作都製成音像製品正式出版。
王培生的武學著作繼承發揚了中華傳統武術理論,並且有很多創新。比如,太極拳運動中眼神與意念的關係,以前的太極拳著作和老師的口述,都説眼神的方向 和意念的部位是一致的,王培生通過長期的實踐糾正了這個説法,提出了“神意不同處”的概念。例如,踢腳時,眼看前手而意想後手,這樣發出去的腳才會有力, 並且能保持身體的平衡。王培生把中醫經絡學運用於太極拳運動中,繼承併發揚武醫結合的傳統,獨創“以意行氣,按竅(穴位)運身”的理論,以此為太極內功要 義。他教吳氏太極拳,每一動作,甚至屈指、扣腕都要循經走穴。他是當代武壇把中醫經絡學應用於太極拳健身和技擊的第一人。

王培生人物影響

王培生是太極拳大師,同時也精通形意拳、八卦掌,對內家拳理無不通曉。有位記者為了弄懂內家拳幾大家之異同,到處請教而不得其要。他採訪王培生,聽到 真言:“形意拳以五行相生相剋之理制敵取勝,稱之直勁;八卦掌主變動如魚撞網,即動則變,變則化,變化無窮,故稱變勁;太極拳一舉手一投足周身具要輕靈, 使人看着有摸不着,有處處落空之感,尤能使人心悦誠服,故稱空勁。”這位體育報刊記者聽了王培生這段話頓開茅塞,對王老師敬佩無比。他寫出文章説:“王培 生幾句話就把內家拳幾大派的特點説得明明白白,真不愧為一代武學宗師!”

王培生教學授徒

王培生從事武術教學和科研工作60餘年,傳功六代、弟子千人,有的在全國武術比賽中獲得金牌,有的在武術教學科研領域取得突出成就,其中被編入《中國當代武術家辭典》等大型辭書的有:張旭初、馬金龍、張耀忠、李和生高壯飛劉峻驤周世勤、張鴻誠、張全亮關振軍等20餘人。

王培生出國講學

為了傳播中華武術,王培生先生不顧年高,多次到日本、美國講學。日本《武術》雜誌尊他為吳氏太極拳宗師、尹氏八卦掌宗師而專題報道。他對發展中華武術,把中華武術推向世界作出了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