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國棟

(中國工程院院士、壓力加工專家)

鎖定
王國棟,1942年10月2日出生於遼寧大連,壓力加工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 [1] 東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2] 
1966年王國棟從東北工學院畢業後被分配到鞍鋼小型廠工作;1978年考取了北京鋼鐵研究總院碩士研究生;1981年碩士畢業後進入東北工學院任教;1988年加入九三學社;1991年開始先後擔任軋製技術及連軋自動化國家重點實驗室(東北大學)副主任、主任、學術委員會副主任;2005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王國棟長期從事鋼鐵材料軋製的理論、工藝、自動化方面的研究,在板形理論和板形控制、熱軋板帶組織和性能的預測與控制、塑性加工理論與有限元方法、軋製過程的人工智能優化、板帶新產品的開發等方面做出一系列成果。
中文名
王國棟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遼寧省大連市
出生日期
1942年10月02日
畢業院校
東北大學
北京鋼鐵研究總院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
中國中厚板軋製技術與裝備》《金屬軋製過程人工智能優化》
主要成就
200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2023年度感動瀋陽人物 [17] 
性    別
所屬黨派
九三學社

王國棟人物經歷

王國棟
王國棟(10張)
1942年10月2日,王國棟出生於遼寧省大連市。
1961年9月,王國棟進入東北工學院壓力加工專業學習。
1966年9月,王國棟從東北工學院畢業後被分配到鞍鋼小型廠工作(至1978年10月)。
1978年10月,王國棟考取了北京鋼鐵研究總院壓力加工專業碩士研究生,師從軋鋼專家張樹堂教授。
1981年12月,王國棟從北京鋼鐵研究總院畢業,獲得碩士學位。之後進入東北工學院任教,先後擔任副教授(1987年破格晉升)、教授(1989年5月破格晉升)。
1988年10月,王國棟加入九三學社 [3] 
1989年開始,王國棟參加軋製技術及連軋自動化國家重點實驗室(東北大學)的申報、立項論證工作。
1991年5月,王國棟擔任建設期間的軋製技術及連軋自動化國家重點實驗室(東北大學)副主任(至1996年10月)。
1993年1月,王國棟作為訪問學者,前往美國匹茲堡大學研修。
1996年10月,王國棟擔任軋製技術及連軋自動化國家重點實驗室(東北大學)主任(至2004年7月)。
2004年7月,王國棟擔任軋製技術及連軋自動化國家重點實驗室(東北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任。
2005年,王國棟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隸屬於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部(金屬壓力加工) [1] 

王國棟主要成就

王國棟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王國棟在熱軋鋼材控軋控冷(TMCP)、中厚板核心軋製技術、板形控制及軋製過程的數字化與智能化、薄帶連鑄基礎研究與工業化技術、軋製過程研發平台開發建設等方面做出創新成果。在低碳鐵素體/珠光體鋼強韌化的研究中,提出晶粒適度細化、複合強化等學術思想,解決了提高材料抗拉強度、降低屈強比和在現有軋機上生產等關鍵問題;承擔國家重大技術裝備研製等項目、集成和開發了3500大型中厚板軋機控軋控冷、中厚板軋製鋼材組織性能預測與控制、中厚板生產線自動控制等技術,形成了具有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成套中厚板核心軋製技術,闖出了大型中厚板軋機實現國產化的新路;綜合運用數字化、智能化等方法,進行板帶鋼板形控制、鋼材組織性能預測等方面的研究,利用軋製過程得到的海量信息,進行軋製過程優化與數模調優;開發以超快速冷卻為核心的新一代TMCP工藝,研究熱軋鋼鐵材料在超快速冷卻條件下的綜合強化機制、工藝技術以及產品全生命週期評價技術,實現了鋼鐵材料性能的全面提升和減量化生產;開發的現代軋製技術、裝備和產品研發創新平台,在鋼鐵企業技術中心、研究院大面積推廣應用,大幅度提升了鋼鐵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 [1] 
  • 學術論著
截至2017年11月,王國棟所發表的論文被SCI、EI收錄200餘篇次;完成專著6部、譯著4部 [4] 
出版日期
名稱
作者
出版社
2015.03
《軋製技術創新與發展 東北大學RAL成果彙編》
王國棟編著
北京:冶金工業出版社
2009.10
《中國中厚板軋製技術與裝備》
王國棟主編
北京:冶金工業出版社
2004.12
《熱軋鋼材組織-性能演變的模擬和預測》
劉振宇,許雲波,王國棟著
瀋陽:東北大學出版社
2004.10
《現代材料成形力學》
王國棟,趙德文主編
瀋陽:東北大學出版社
2000.09
《高精度板帶材軋製理論與實踐》
(美)V.B.金茲伯格著;姜明東,王國棟等譯
北京:冶金工業出版社
2000.03
《金屬軋製過程人工智能優化》
王國棟,劉相華等著
北京:冶金工業出版社
1992.06
《高強度低合金鋼的控制軋製與控制冷卻》
(日)田村今男等著;王國棟等譯
北京:冶金工業出版社
1990.12
《板帶軋製理論與實踐》
日本鋼鐵協會編;王國棟等譯
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
1989.11
《金屬壓力加工理論基礎》
(蘇)Г·Я·古恩著;趙志業,王國棟譯
北京:冶金工業出版社
1988.02
《硬質合金生產原理》
王國棟編
北京:冶金工業出版社
1986.11
《現代塑性加工力學》
趙志業,王國棟編著
瀋陽:東北工學院出版社
1986.11
《板形控制和板形理論》
王國棟著
北京:冶金工業出版社
1984.05
《現代塑性加工力學 能量法及有限元法在塑性加工中的應用》
趙志業,王國棟編著
東北工學院軋鋼教研室
  • 科研項目
項目名稱
項目來源
軋製過程晶粒細化的基礎研究
973項目子課題
首鋼3500mm中厚板軋機核心軋製技術和關鍵設備研製
國家重大技術裝備研製項目
(首鋼)3500mm中厚板軋機核心軋製技術的研究
首都鋼鐵公司
熱軋工藝的模擬和優化
國家九五攻關項目
人工智能在軋鋼中的應用
國家九五攻關項目
  • 科研成果獎勵
截至2017年11月,王國棟先後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15項 [4] 
時間
項目名稱
獎勵名稱
獲獎人員
2000年
板帶軋製數學模型優化和參數調優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王國棟、劉相華、徐建忠、邸洪雙、趙昆、馬東清、鄒天來、袁建光、李長生、趙德文 [14] 
2004年
低碳鐵素體/珠光體鋼的超細晶強韌化與控制技術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翁宇慶王國棟、董 瀚、孫祖慶、楊忠民、劉清友、康永林、田志凌、李殿中、張丕軍、王全禮、張曉剛、陳邦文、王中丙、宋立秋 [13] 
2005年
寶鋼高等級汽車板品種、生產及使用技術的研究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謝企華、李海平、王利、王先進、李 俊、李新、刁立新、職建軍、肖承香、王國棟、班必俊、白振華、蔣浩民、餘廣求、林忠欽 [12] 
2005年
首鋼3500mm中厚板軋機核心軋製技術與關鍵設備研製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王青海、王國棟、姜尚清、強偉、劉相華、吳光蜀、王君、朱勁松、王化川、郝潤元 [12] 
2007年
提高C-Mn鋼綜合性能的微觀組織控制與製造技術
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劉相華王國棟,杜林秀,吳迪,許家彥,黎立璋 [11] 
2014年
高等級中厚鋼板連續輥式淬火關鍵技術、裝備及應用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王昭東,袁國,王洪,王國棟,沈永耀,王道遠,李勇,付天亮,韓毅,王超 [10] 
2017年
熱軋板帶鋼新一代控軋控冷技術及應用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5] 
王昭東,劉振宇,袁國,張功焰,王國棟,李凡,黃一新,廖 志,吳明,田勇 [9] 
2022年
精準高效汽車行駛動力學仿真工具鏈研發應用
2021年度廣西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16] 
盧 蕩,姚佐平,郭孔輝,呂俊成,範文健,吳海東,王國棟,宗長富,趙肖斌,馬 堯,韋學軍,徐 鐵,賈永輝,蔡萼華,劉前進

王國棟人才培養

  • 教育思想
在研究生培養中,王國棟要求研究生做論文堅持高目標、高起點,在學科前沿進行科學探索,做創新性工作,他的實驗室還把學術交流作為培養研究生創新意識的一個重要舉措。王國棟秉承“實踐出真知,實踐出人才”的原則,將年輕人投入到生產第一線,讓他們在實踐中增長才幹,成長成熟,在短時間內由一個僅僅經歷家門到校門的學生成長為一名領域內的專家。王國棟認為對於年輕人來講,通過自己解決問題,建立自信,肯定自我,才是受用一輩子的。王國棟堅持對學生進行多學科交叉教學,從各個不同的環節對學生進行全面培養。為了能夠跟上信息技術的發展,幾乎實驗室的每一位研究生都掌握了良好的計算機實用技術和軟件開發技術。 [4] 
  • 講座報告
2015年7月15日,王國棟為東北大學分營常規營的營員們進行了一場名為“感受科技之光”的講座,他希望,作為實現祖國偉大復興的新力量,每一位學生都應該做真學問、真做學問,將務實和創新結合起來 [6] 
  • 指導學生
截至2017年11月,王國棟先後培養博士36人,碩士34人 [2] 

王國棟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2005年
中國工程院院士(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部) [1] 
2006年
遼寧省科技功勳獎
2006年
遼寧省教育人物
2006年
瀋陽市科技振興獎
2017年7月
瀋陽市科技創新功勳科學家 [7] 
2022年5月30日
2022年中國老科協獎“突出貢獻獎” [15] 

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冶金部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遼寧省優秀專家

遼寧省優秀科技工作者

遼寧省特等勞動模範

瀋陽市勞動模範稱號

寶鋼教育獎、省優秀教師稱號
2023年
2023年度感動瀋陽人物 [17] 

王國棟社會任職

王國棟先後擔任中國金屬學會常務理事、中國金屬學會學術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金屬學會軋鋼學會副理事長、中國金屬學會軋製理論及新技術開發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材料研究學會第四屆理事會理事、榮譽理事;遼寧省金屬學會理事;2011鋼鐵共性技術協同創新中心副主任;《軋鋼》編委會主任委員;《Steel Research International》、《鋼鐵研究學報》、《冶金自動化》、《塑性工程學報》、《寬厚板》等期刊的編委或顧問。 [1] 

王國棟人物評價

王國棟數十年如一日地以鋼鐵般的意志“鏖戰”在鋼鐵綠色軋製技術的第一線,在軋製關鍵共性技術等方面取得了一個個有重大意義的創新成果,為中國超級鋼的開發、生產和應用走在世界前列作出了突出貢獻 [8] (《經濟日報》評)
王國棟治學嚴謹,學風正派,勇於開拓,深入實際。忠誠黨的教育事業,教書育人,帶領實驗室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形成了凝聚團隊、深入現場、躬行實踐,成為促進中國軋製技術發展和鋼鐵工業進步的有生力量,在中國軋製領域有良好的學術聲譽和影響。(東北大學評)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