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國慶

(明末官員)

鎖定
王國慶(1585—1674),字迪之,號吉吾,義烏王宅人。少負逸才,茹古熔今。由文轉武,屢建奇功,授遊擊將軍之職。解甲還鄉後,施仁行義,德高望重,聞名閭里與縣邑。 [1] 
本    名
王國慶
迪之
吉吾
所處時代
明末清初
出生地
義烏王宅
出生日期
1585年
逝世日期
1674年
性    別

王國慶人物簡介

王國慶出生於義烏縣南三十里王宅村(今義烏市佛堂鎮王宅村)的名門之家。父親王文彬輕資慕義,從不佔他人的便宜,鄉鄰遇到經濟困難時,總會解囊相助。平生清白自守,平易近人,對公益事業如建宗祠、修譜牒,尤其對辦學堂請教師都主動捐資,慷慨樂助。王國慶的母親朱氏,是個有名的賢妻良母,地方上眾口一詞稱讚她是:“相夫追舉案之芳躅,課子有斷機之英名”。王國慶幼年天資聰穎,性格豁達,胸懷大志,熟讀羣書,苦練武藝,精通百家之業。成年後幫父治家,家境逐漸殷富。但王國慶並不惜金如命,而是繼承了父親輕資重義的優良傳統。

王國慶人物經歷

祟禎八年(1635),王國慶50歲。他覺得人生在世,應有所作為。倘若庸庸碌碌,隨波逐流,僅為財產而奔忙,則毫無意義。他説:“文不足經邦,武不能戡亂,庸庸碌碌的守着家園非大丈夫所為也。”顯然,其言下之意,是應該圖進取、施抱負。他於是離鄉別井到北京去謀求施展才華的機會。可是由於資歷的限制,他只得了一個湖北襄陽府棗陽縣幕的職位。當時,棗陽縣赤眉山一帶,是有名的土賊流寇窩點。王國慶剛上任,土賊就聚眾萬餘,向棗陽縣城方向擁來,氣焰十分囂張,縣官嚇得手足無措。時有一位都御史,提名由王國慶去安撫,王國慶毫不猶豫地接受了這項任務。他單身匹馬,進入賊營,與土賊頭領交涉時,以伶俐的口才,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説服並遣散了流寇,兵不血刃就平息了暴亂。右僉都御史盧象升,時治鄖陽,報稱:“(王國慶)捕務克勤,地方有賴”。遂逐級上報,奉旨優序紀功到部。同年,由於久旱無雨,顆粒無收,百姓饑饉。王國慶俯察民情,提出撥款救荒,以工代賑的請求得到批准。於是他根據地勢,選擇在縣城東門廣濟橋這個防禦薄弱環節上建築高樓,周圍城牆上面修成凹凸形的女牆。使受饑荒的百姓有活幹,得報酬,度過了旱災難關。防禦工程竣工,儼然成了形勢險要的天塹。一日,有數萬流寇來勢兇猛,先毀頓州縣,又向棗陽襲來,把整個棗陽城團團圍住。時恰逢棗陽縣令外出未歸,無人主事,民心惶恐不安。在這緊要關頭,王國慶自告奮勇,挺身而出,率領軍民登上城樓,士兵嚴格把守,百姓後勤支援。一連七日七夜,枕戈待旦,甘苦與共。趁敵疲憊麻痹之機,突然出奇兵,萬箭齊發,殺得賊寇屍橫遍野,亂了陣腳,紛紛潰退,撤圍而去。提督湖廣都察院監察御史王夢尹,對王國慶臨危不懼,堅守孤城的突出表現,遂向上彙報請功。
後值任職期滿,本可回籍休養,王國慶考慮到流寇沒有全部肅清,社會治安尚存隱患,於是寫了一份分條陳述的疏文,請求給予剿寇任務,全殲敵寇以保國安民。王國慶的政績經欽差大臣吳盛明審查後,認為乃“有謀有勇之士,一身忠肝義膽,捐軀報效,精神可嘉”。遂提請授以守備之職。調任山西宣府赤城(現為河北省管轄)上三中路團練,兼管巡捕事務。在任期內,王國慶心地穩實,目光遠大,執行緝捕任務,毫不鬆懈。如期完成了奉命建築的長安嶺工程。右僉都御史江禹緒,時治宣府,向上奏請加升一級的獎勵。后王國慶帶精兵督造龍門城(現為龍門所)邊台三座。在督造期間,歷盡風雨,勤劬不怠,工程按期完成,被授於遊擊統練城守標兵任事。以後王國慶又帶兵士自力更生,開荒種地,聚草屯糧,自給自足。時治宣府的右僉都御史朱顯,把他經理屯務不避艱辛的事實上報。時南方參將缺人,經三院討論,聯名推薦王國慶任參將之職。王國慶被提升為參將後,正欲赴任前夕,忽聞母親去世噩耗。遂乞假歸裏守孝。行至離家一里多遠處,就下馬步行,與家鄉父老握手寒暄。到家後,在母親靈堂前痛哭一場,但見父親雖已耄耋之年,可身體還健康,神情矍鑠,尚可聊以自慰。不料過了兩年,父親由於喪偶而悲傷過度,積鬱成疾,藥石無效,又離親人而去。
為父母守孝期間,朝廷曾來過檄文,敦促其赴任。但當時王國慶決心激流勇退,婉言推辭説:“我經歷了艱辛險阻,但無多大功績來報效國家,實在慚愧。我真想在老年時再有所建樹,但已力不從心。只能寄希望於我的兒子了!”從此後,王國慶隱居鄉里,以農耕課子來安度晚年。王國慶有六個兒子,長子家壁,官至陝西鞏昌府經歷,屢顯政績,三子家瑾,官山西汾州府平遙縣尹,五子家璽,官四川成都府金堂縣尹。
參考資料
  • 1.    王國慶  .義烏名人 -- “中國義烏”政府門户網站[引用日期2014-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