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嗣

鎖定
王嗣,字承宗 ,犍為資中人,三國時期蜀漢將領。後主延熙年間(238年-257年)舉孝廉,遷西安圍督、汶山太守,加安遠將軍,在任綏集羌胡,待以恩信,眾皆歸服,蜀漢北境得以寧靜。
後升任鎮軍將軍,隨大將軍姜維北征,中流矢而卒,戎夷數千人為之會葬。 [1] 
全    名
王嗣
承宗
所處時代
蜀漢
民族族羣
漢人
出生地
犍為資中
出生日期
238年
逝世日期
257年
主要成就
安撫羌胡、安定蜀漢北疆

王嗣人物介紹

王嗣,字承宗 ,蜀漢犍為郡資中人,官至鎮軍,其先延熙世以功德顯著。舉孝廉,稍遷西安圍督、汶山太守,加安遠將軍。綏集羌、胡,鹹悉歸服,諸種素桀惡者皆來首降,嗣待以恩信,時北境得以寧靜。《益部耆舊雜記》:“嗣為人美厚篤至,眾所愛信。”民間稱之為懷柔將軍。 [4] 

王嗣人物生平

蜀漢後主延熙年間(238年-257年),王嗣以功德顯著,舉孝廉,逐漸升遷為西安圍督、汶山太守,加安遠將軍。王嗣為人篤厚忠實,對羌胡各部施以恩信,使許多桀惡不馴的部落歸附於蜀漢,安定了蜀漢北境。大將軍姜維每次出兵北征,羌、胡各部落都會提供馬、牛、羊氈及軍糧等物資,對蜀漢大有幫助。王嗣因此升遷為鎮軍將軍,仍領原郡如故。 [2] 
后王嗣隨從姜維再度北征,為流矢所傷,數月後去世。戎夷數千人號呼涕泣,為其送葬。王嗣的子孫,羌胡諸部都像骨肉兄弟一般看待他們,可見王嗣對羌胡的恩義。 [3] 
王嗣字承宗,犍為郡資中人。舉孝廉,稍後遷西安圍督、汶山太守,加安遠將軍。綏集羌、胡,鹹悉歸服,諸種素桀惡者皆來首降,嗣待以恩信,時北境得以寧靜。大將軍姜維每出北征,羌、胡出馬牛羊氈毦及義谷裨軍糧,國賴其資。遷鎮軍,仍領郡。
蜀漢政權與羌人的關係,一直較好。諸葛亮在隆中對策時,即向劉備提出“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其實際含義,即諸葛亮利用“和”、“撫”的懷柔政策以達到最大限度地讓少數民族為蜀漢政權賣力氣、出糧餉的目的。到姜維執政時,更“欲誘諸羌胡以為羽翼,謂自隴以西可斷而有”。蜀後主延熙十二年(249年),姜維“依麴築二城,使牙門將句安、李歆等守之,聚羌胡質任,侵逼諸郡”。
延熙十七年(254年),姜維破魏將徐質,“乘勝多所降下,拔河關、狄道、臨洮三縣民還。”三縣皆為羌胡雜居地區,其中多羌人,自不待言。後姜維率軍到沓中種麥,魏帝下詔謂維:“往歲破敗之後,猶複種麥沓中,刻剝眾羌,勞役無已,民不堪命”。《三國志》卷28《鄧艾傳》載鄧艾謂維必將來寇的原因之一是維“從南安、隴西,因食羌谷,若趣祁山,熟麥千頃,為之懸餌”。不久,“維果向祁山,聞艾已有備,又回以董亭趣南安”。均未得逞。
由此可知姜維所以屢出隴右,首先是由於有羌谷可食,而且,還可以令羌人服勞役兵役。當時隴右諸羌介於魏蜀之間,兩國之榨取羌人,並無二致,然如仔細翻閲《三國志》,即可看出蜀漢與羌人的關係較魏為佳。《姜維傳》載後主詔曰:“羌胡乃歸心,思漢如渴”。
《益部耆舊雜記》詳細記載了王嗣撫汶山的事。
“汶山”地處成都西部,屬川西高原地帶。轄汶川、茂縣、理縣、黑水等地,稱汶山郡。聚居着藏族、羌族等兄弟民族100餘個部落。王嗣上任後,他採取了多種措施緩和民族之間的矛盾。他首先發展貿易,組織鹽、茶、絲綢和玉器到山區,公平互利,從藏羌聚居地換回馬匹和藥材。藏羌等民族得到急需的鹽和茶葉,十分感謝王嗣。並有藏羌原19個部落的酋長與王嗣和好。
由於部落太多,不久一部分別有用心的人挑撥是非,發動叛亂。據《三國志.蜀志.姜維傳》之記載“延熙六年……汶山平康夷反,維率眾討定之。”姜維得報以後,親率大軍到汶山平亂,終於平息了叛亂。王嗣在隨後的幾年裏,做了大量安撫工作,終於使汶山穩定下來。
王嗣還將醫藥傳入藏羌等兄弟民族,並從內地主要是都江堰及周邊地區組織大批工匠到汶山傳授農牧業生產技術以發展生產,還引入果木幫助藏羌民族種植。如核桃、蘋果、梨子和柿子等。另外還幫助他們發展釀酒業。於是,各部落酋長紛紛歸順於蜀主,並稱王嗣是“真正的朋友”。在他的懷柔政策的感召之下,遠近各兄弟民族真的做到了“近者説,遠者來。”也就是邢昺説的“當施惠於近者,使之喜説,則遠者當慕化而來也”。
王嗣將軍非常注重民族團結和少數民族的利益。他任汶山太守的13年中,為漢藏羌等民族的團結以及少數民族地區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在跟隨大將軍姜維的一系列征戰中,他戰功卓著,升為鎮軍,仍然兼任汶山太守。後來隨從姜維北征,為流矢所傷,幾個月後死去。“戎夷會葬,贈送者數千人,號呼涕泣。”
晉太熙中,資中有王姓父子為避兵燹,帶了些土特產到成都做生意。不想成都的境況更糟,時值戰亂稍平,北人南侵,市井蕭條,陌生的外地人要討生活相當不容易。父子二人一路向西,朝老人説過的住着好客的少數民族的川西高原走去。
越向西走,人煙越稀少。那天終於到了個貌似內地小鎮的地方,在鎮口找到家小飯鋪,拖着腳踏進去等飯吃。
突然之間,飯鋪門口堵滿了人,擠在最前面的幾個白鬍子老頭一臉肅穆端莊,凝神靜氣遠遠打量着王姓父子。看到他們口袋上墨寫的“王”字,急忙問:“你們姓王?”王家父子剛一點頭,進屋的老老少少“轟然”一聲趴下,不一會屋裏就跪滿了一大半。緊接着,一大羣藏族百姓在頭人的帶領下也趕來了,進屋後也是立即伏地不起。
這就是《資州直隸州志》記載的漢代資中人王嗣將軍的後人在汶山與羌藏見面的場面。《資州直隸州志》説:“後見嗣子及孫,皆如骨肉,或結兄弟,恩至於此。” [4] 

王嗣歷史評價

《益部耆舊雜記》:嗣為人美厚篤至,眾所愛信。 [1] 
參考資料
  • 1.    《三國志·蜀書十五·楊戲傳》《季漢輔臣贊》裴松之注引《益部耆舊雜記》
  • 2.    《三國志·卷四十五·鄧張宗楊傳》:王嗣字承宗,犍為資中人也。其先,延熙世以功德顯著。舉孝廉,稍遷西安圍督、汶山太守,加安遠將軍。綏集羌、胡,鹹悉歸服,諸種素桀惡者皆來首降,嗣待以恩信,時北境得以寧靜。大將軍姜維每出北征,羌、胡出馬牛羊氈毦及義谷裨軍糧,國賴其資。遷鎮軍,故領郡。
  • 3.    《三國志·卷四十五·鄧張宗楊傳》:後從維北征,為流矢所傷,數月卒。戎夷會葬,贈送數千人,號呼涕泣。嗣為人美厚篤至,眾所愛信。嗣子及孫,羌、胡見之如骨肉,或結兄弟,恩至於此。
  • 4.    資中歷史名人——懷柔將軍王嗣  .內江市資中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3-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