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喜軍

(原黑龍江中醫藥大學副校長)

鎖定
王喜軍,男,1961年12月26日出生,日本北海道藥科大學藥學博士,黑龍江中醫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教育部“經典名方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方證代謝組學研究中心”主任,曾任黑龍江中醫藥大學副校長 [6]  ;國家重點學科及博士授權學科學科帶頭人,中央直接聯繫專家;兼任國家藥典委員會委員、世界中醫藥聯合會中藥鑑定分會主席、世界中醫藥聯合會中藥藥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海峽兩岸中醫藥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國家藥學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等職 [1]  ;長期從事中藥藥效物質基礎及作用機制研究,首創中藥血清藥物化學理論及中醫方證代謝組學方法,其研究成果先後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獲省部級科學技術一等獎10項,獲國際發明專利4件,國家發明專利22件,發表SCI論文多篇,被Lancet等總引用19760餘次 [8] 
2021年6月2日, 經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第一輪評審,入選為中國工程院2021年院士第二輪評審候選人名單。 [3-4] 
中文名
王喜軍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61年12月26日
畢業院校
北海道藥科大學 [1] 
職    業
教師
主要成就
2016年吳階平醫藥創新獎 [2] 

王喜軍人物簡介

王喜軍,男,一九六一年十二月生人,日本北海道藥科大學藥學博士。現任黑龍江中醫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副校長,國家重點學科及博士授權學科學科帶頭人,中央直接聯繫專家 [1]  ,作為中醫藥創新領域的領軍人才,他在國際上首創“中醫方證代謝組學”研究策略,有效解決了中醫證候的模糊性及方劑的複雜性對方劑效應評價以及中藥藥效物質基礎確認的限制,成為了將中醫藥“講清楚、説明白”的有力工具,其研究成果先後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獲省部級科學技術一等獎10項,該技術體系也被《自然》雜誌譽為“建立了一種溝通現代醫學與中醫藥的語言”,受到國內外同行的廣泛關注與應用推廣。 [7] 

王喜軍社會兼職

世界中醫藥聯合會中藥鑑定分會主席
世界中醫藥聯合會中藥藥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海峽兩岸中醫藥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國家藥學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等職。 [1] 

王喜軍學術兼職

《Evid Based Complement Alternat Med》 、《Current Tradational Medicine》、《中國天然藥物》、《中國中藥雜誌》、《中醫雜誌》、《中國實驗方劑學雜誌》、《中國藥理學通報》、《中醫藥現代化》、《中藥新藥與臨牀藥理》、《中國現代中藥》、《生物醫學》等20多家雜誌的編委。
Planta Medica、Scientific Reports、TrAC Trends Analyt Chem及J Proteome Res等30多個國際雜誌的審稿專家。 [1] 
與上海中醫藥大學徐宏喜教授共同主持學術報告 與上海中醫藥大學徐宏喜教授共同主持學術報告 [5]

王喜軍成果成就

主要從事中藥血清藥物化學及中醫方證代謝組學研究。90年代初,提出並建立了中藥血清藥物化學的理論及研究方法,2000年代初期將中藥血清藥物化學與代謝組學技術整合,建立了中醫方證代謝組學的研究策略。 [1] 
主持完成的“中藥血清藥物化學研究方法的建立與實施”獲2002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參與的“中醫瘟疫研究及其方法體系構建”獲2006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主持完成的“人工種植藥用植物病害的無公害防治技術”獲2009年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主持完成的“中藥方劑藥物代謝組學研究”獲2012年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科學技術一等獎(自然類);
“中藥複方藥代動力學研究的關鍵技術”獲2013年黑龍江省科學技術獎(自然類)一等獎;
“基於代謝組學的有毒中藥毒性及解毒方法研究”獲2015年黑龍江省科學技術獎(自然類)一等獎;
熊膽粉特有藥用價值及其產業化關鍵技術研究”獲2015年中華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發表論文240餘篇,其中SCI論文130餘篇。 [1] 
2016年11月獲吳階平醫藥創新獎。 [2] 
2021年6月2日, 經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第一輪評審,入選為中國工程院2021年院士第二輪評審候選人名單。 [3-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