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勉之

(齊克鐵路局總工程師)

鎖定
王勉之(1884一1971),原名王僅,以字行。西城人。1950年,王勉之參加革命工作,任察省水利局工程師兼張家口建築工程學校教師,1957年退休居京。1966年8月20日,迫於形勢,返鄉定居。1971年因腦溢血病逝。 [1] 
中文名
王勉之
別    名
王僅
出生日期
1884年
逝世日期
1971年
王勉之(1884一1971),原名王僅,以字行。西城人。王國彥之子。自幼聰穎過人,學習文理雙優。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考入北洋大學堂土木工程系,民國元年畢業,是陽原縣讀國內大學的第一人。大學期間,無力繳納昂貴學費(累計銀元200),但校方念其成績優良,特准賒欠,畢業時以扣下文憑為押。曾與全士端、童效賢、毛鳳書等人響應辛亥革命,秉承父命,親到藻州説服灤軍反正。大學畢業後從事教育事業,先後任直隸省口北觀察使署教育科科員、遵化中學教員、大名中學校長等職,積得200銀元贖出北祥大學堂文憑。
民國7年,王勉之就職於京奉鐵路局,主持修築今京哈線溝幫子一大虎山段、大鄭線大虎山一通遼段、平齊線洗南一昂吊溪段以及齊齊哈爾一克山段鐵路,足跡踏遍東北三省西部從南到北的鐵路幹線。他身為工程師,卻能與工友同甘共苦,經常協助他們背標杆、標尺、拉皮尺、鋼釺,在應用和校正水平儀、經緯儀時更必躬親督導。勘測地形、選擇線路是鐵路建設最艱苦的階段,所到之處多無人煙,他們風餐露宿,吃幹饃就野菜。有些技術問題需同外國人交涉。王勉之刻苦自學英語,尤重口語,終於可與他們對答如流。他為孫中山的鐵路建國計劃作出不解努力,獲交通部勳章二枚,被委任為洮吊鐵路局工務處處長兼齊克鐵路局總工程師。民國20年後,歷任河北省工商廳技正、河北省立醫學院秘書長、浙江省實業廳技士、安微省政府技術員等職。
“七·七”事變後,王勉之隱居北京,蓄鬚明志。他的牀頭懸掛着潘齡皋書寫的橫幅,內有“半夜倉皇接報書,開緘拍案一驚呼。諸公至此今何望,天道如斯古所無”和“大勢可知聊縱酒,餘情未斷偶窺書”等詩句,藉以表述自己對國土淪亡、人民塗炭的悲憤心情。抗戰勝利,已是花甲之年的王勉之磨利久置不用的剃刀,將生長八載、幾近尺長的鬍鬚盡剃:並希望在工業界找一職業,但世態炎涼,多方碰壁,奔走一年,才由同學介紹到母校北洋大學,任北平分校訓導主任。1946年秋,經傅作義指定,王勉之遵選為察哈爾省出席“國大”代表。會後回京,不料北洋大學北平分校已然撤銷,上峯得知他不是國民黨員,便沒有安排任何職務。王勉之當了“國大”代表,反而失了業。
1950年,王勉之參加革命工作,任察省水利局工程師兼張家口建築工程學校教師,1957年退休居京。1966年8月20日,迫於形勢,返鄉定居。1971年因腦溢血病逝。 [1] 
參考資料
  • 1.    陽原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陽原縣誌,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7年09月,第74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