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劍虹

(瞿秋白夫人)

鎖定
王劍虹(1901年-1924年),又名王淑璠,重慶市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龍潭鎮人。 [3]  土家族,瞿秋白夫人,是著名作家丁玲上海大學的摯友,是一位聰慧的時代女性。 [3]  1924年1月與瞿秋白結婚,1924年7月去世。 [4] 
中文名
王劍虹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土家族
出生日期
1901年
逝世日期
1924年
出生地
重慶市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龍潭鎮
身    份
瞿秋白夫人

王劍虹基本簡介

王劍虹(1901-1924),土家族,生於四川酉陽龍潭鎮。 12歲時母親去世,父親為同盟會會員,後曾任孫中山廣州國民政府秘書。
1916年王劍虹考取鄰近的湖南省桃源縣第二女子師範學校。
圖為王劍虹(右)和丁玲在上海大學期間的合影 圖為王劍虹(右)和丁玲在上海大學期間的合影 [1]
1921年,上海(中華)女界聯合會成立改組籌備委員會(同年9月正式定名“中華女界聯合會”),王劍虹成為其中23名成員之一。改組後的中華女界聯合會創辦了《婦女聲》週刊和平民女校。 《婦女聲》也是中共創辦的第一個婦女刊物。主要編輯有王劍虹、王會悟等;撰稿人有陳獨秀沈雁冰(茅盾)、沈澤民邵力子等。王劍虹正是在參與籌建平民女校時,説服尚在湖南的丁玲來到上海進入平民女校,此後兩人一起在此就讀,併成為摯友。
1922年平民女校與《婦女聲》因經費等問題停辦,遂有了之後在上海大學的經歷。之後,瞿秋白和王劍虹相遇並碰撞出灼熱的情感火花。
1923年秋,王劍虹、丁玲進入上海大學中國文學系。 [1] 
1924年1月,瞿秋白從廣州返回上海後,瞿、王便結為伉儷。

王劍虹投身五四

童年和少年就讀於酉陽縣龍潭高等小學堂,畢業後考入酉陽聯立中學。不久,其父王勃山把她送往湖南常德姑媽王醒予家寄養。1916年秋,考入湖南桃源縣第二女子師範學校。在校期間,正值“五·四”新文化運動前夕,她積極參與創辦刊物,宣傳演講,迎接新文化運動的到來。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她和王一知等一批高年級學生組織女師學生上街遊行,組織宣傳隊、檢查組,開展抵制日貨、舉行辯論會等活動。同時組織同學討論婦女問題、社會問題,開講演會,教夜校等,以極大的熱情參加學生會的工作,並在女師第一批帶頭剪掉了辮子。

王劍虹結識秋白

“五·四”運動後,王劍虹懷着追求真理的熱情奔赴上海,在上海結識了李達、王會梧施存統陳獨秀等人,受《新青年》、《共產黨》月刊中許多文章的影響,思想有了新的認識和變化。1921年,她進入陳獨秀、李達創辦的上海平民女子學校。在平民女校除常聽陳獨秀、陳望道沈雁冰劉少奇等的講課外,還常與王會梧等人到滬東紗廠參加婦運工作,積極為中國共產黨在上海創辦的刊物《婦女之聲》撰寫文章,協助和組織勞工運動,宣傳科學社會主義,致力於婦女解放。
同年她趁寒假回湖南常德探望姑媽之機,動員原桃源女師同學丁玲等到上海進入平民女子學校一起學習。1923年夏秋之間,她與丁玲一道在南京結識了剛從蘇聯回國的瞿秋白,經施存統、瞿秋白、柯慶施等人介紹,王劍虹和丁玲進入上海大學文學系學習,在這裏她接受了沈雁冰田漢等的教育和培養,從而豐富了她的文化知識。同時她還經常去聽瞿秋白講哲學、社會科學和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瞿秋白的博學多才,使王劍虹極為崇拜,二人志同道合,於是年冬結為伉儷。1924年1月,瞿秋白與王劍虹結婚。 [1] 
1924年7月,王劍虹因患肺病在上海病逝,年僅23歲。 [1-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