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凌雲

(國民黨豫陝邊區綏靖第一路總司令)

鎖定
王凌雲(1899-?),1924年隨鄭國翰投奔憨玉琨 [1]  後來王凌雲得各民團首領擁護,糾集民團殘部 [3]  ,成立“中國陸軍第一師”,自任師長。 [1]  1930年,河南省主席萬選才委任王凌雲為臨汝、伊陽、自由、平等四縣“剿匪”司令。后王凌雲率眾駐陝州觀音堂,歸屬張鈁指揮。同年秋,王凌雲被國民革命軍第20路總指揮張鈁收編,任20路第三師師長。後經縮編,王凌雲任20路75師225旅旅長。1931年冬至1932年,王凌雲奉命率部參加對中國工農紅軍鄂豫皖蘇區的第三、四次“圍剿”。1934年7月被蔣介石調駐江西。先駐資溪,後駐南城,參加對中國共產黨中央蘇區的第五次“圍剿”。紅軍長征后王凌雲仍留江西進攻紅軍游擊隊。 [1]  1937年8月13日,淞滬會戰爆發後,王凌雲部參加了上海抗戰。 [2]  1937年9月,王凌雲被蔣介石提升為76師師長。 [1]  之後率部轉戰於江蘇、浙江、廣西等地, [1]  多次與日軍激戰,參加了保衞南昌,進攻南寧、宜昌等戰役。1942年,王凌雲部被調到四川整訓,王先後升任第二軍副軍長、軍長。1944年率部進入緬甸抗日。1946年8月,兼任雲南國民政府警備司令部副司令。12月下旬,蔣介石在漢口任王凌雲為十三綏靖區司令兼行政長官,駐守南陽,與中國人民解放軍對抗。 [1]  南陽解放後,王凌雲殘部南撤襄樊,遂化名張克明逃四川,復聚眾活動於大巴山一帶。1949年7月任國民黨豫陝邊區綏靖第一路總司令。1950年1月被俘。 [1] 
1959年,王凌雲獲特赦,分配到河南省政協工作。“文化大革命”初期離家出走,下落不明。 [3] 
本    名
王凌雲
別    名
新成 [1] 
仙峯
出生日期
1899年
國    籍
中國

王凌雲人物生平

王凌雲從軍入伍

王凌雲,字仙峯,河南洛陽蟒莊村人。王凌雲從伊陽縣第一高等小學堂畢業後,於1917年投入到直係軍閥管轄的伊陽縣(今汝陽)知事鄭國翰旗下。
1930年9月,王凌雲被國民革命軍第20路軍總指揮張鈁收編,委任為第20路軍第3師少將師長,同年12月9日,蔣介石將第20路軍編為2個師,王凌雲任第75師第225旅少將旅長。

王凌雲“圍剿”紅軍

1931年冬至1932年,王凌雲奉命率部參加對鄂豫皖蘇區的第3、第4次“圍剿”和對中央蘇區的第5次“圍剿”。1937年1月,王凌雲帶職入陸軍大學將官講習班學習,3月畢業返回部隊。

王凌雲英勇抗日

1937年8月13日,淞滬會戰爆發後,王凌雲部參加了上海抗戰,擔任構築福(山)嘉(興)線的國防工事,與日軍激戰3晝夜。期間王凌雲身先士卒,赤膊上陣,蔣介石親為王凌雲題寫“福山鐵軍”。9月,王凌雲升任為第76師中將師長,之後率部轉戰於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南、廣東、廣西等地,與日軍激戰數十次,後參加崑崙關戰役武漢會戰長沙會戰南昌會戰、岳陽會戰、桂南會戰
1940年4月,第79軍王凌雲部第76師劃歸國民革命軍第2軍管轄。1942年1月,王凌雲升任第2軍中將副軍長兼第76師師長,進駐雲南,6月25日升任第2軍中將軍長,兼任滇西警備副司令,隸屬中國遠征軍序列。1944年5月11日,強渡怒江,攻擊龍陵象達、平嘎,穿插至芒市至龍陵公路張金山、紅果園一線,切斷日軍第56師團增援龍陵、騰衝通道。第9師、第76師與日軍血戰數月,為收復龍陵做出了重大犧牲。

王凌雲內戰兵敗

1947年12月,蔣介石任命王凌雲為第13綏靖區中將司令官,下轄第2軍、第15軍、第64軍以及一些地方民團,駐守南陽與中國人民解放軍對抗 [2]  王凌雲勒令城鄉居民數千,修南陽飛機場,還成立情報機構和聯合法庭,審訊共產黨員。 [1] 
1948年11月,王凌雲丟棄南陽城逃奔襄陽,聚眾活動在四川大巴山一帶。1950年,王凌雲化名張克明在四川通江與一村姑結婚,準備了其終生做一普通百姓,後被此村姑告發,遂被解放軍俘虜。 [2] 
王凌雲在北京功德林戰犯所改造,後因表現積極,被選為戰俘學習委員,1961年12月25日特赦釋放後定居北京,任全國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專員,1963年回河南鄭州政協工作。

王凌雲下落不明

1968年夏從鄭州家中出走,下落不明。 [2] 
參考資料
  • 1.    劉典立總編;歸寶辰,李鐵林,李振剛,馬建國副總編;洛陽市大河文化研究院編纂.洛陽大典 上:黃河出版社,2008:256-257
  • 2.    穆英傑主編.碧血千秋 滇緬抗戰將士名人錄:雲南大學出版社,2017:57-58
  • 3.    邵文傑,河南省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編纂. 河南省志 第60卷 人物誌 傳記上[M]. 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745-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