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六生

鎖定
王六生(1917年5月18日一1995年12月2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少將,江西省萍鄉市上慄縣人。 [1]  1930年7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0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2年7月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
1930年在家鄉參加紅軍,歷經中央革命根據地五次反“圍剿”、二萬五千裏長征抗日戰爭解放戰爭,身經百戰,功勳卓著。新中國成立後,曾任南京軍區政治部主任、副政委,武漢軍區第一政委,軍委工程兵政委等職,曾當選為中共第九屆、十屆、十一屆候補中央委員,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將軍銜。被授予三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和一級紅星勳章。 [1-3] 
1995年12月22日,王六生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78歲。 [3] 
中文名
王六生
別    名
王盛其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17年5月
逝世日期
1995年12月22日
職    業
將軍
出生地
江西省萍鄉市上栗縣桐木鎮桐木村
軍    銜
少將(1955年)

王六生人物生平

王六生早年經歷

1917年5月18日,王六生出生於一個貧苦農民家,是家中六兄弟中最小的一個。 [1]  [3] 

王六生土地革命時期

王六生
王六生(3張)
1927年秋收起義後,紅軍到江西省萍鄉市上栗縣桐木鎮一帶進行革命宣傳。王六生開始懂得一點革命道理,村裏有了農會,組織兒童團,他積極報名參加並被選為兒童隊長。
1930年7月,紅五軍第一師駐桐木村,移防時,年僅13歲的王六生,揹着父母,自報16歲,參加了紅軍。開始,在師部學吹號,一直到1933年,先後在師部、三團二連、紅四師十團三營當號手。其間參加過一至五次反“圍剿”。
1934年,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隨軍長征。1934年在紅四師師部和十團當司號長。紅軍到達陝北後,隨軍東渡黃河,進軍山西。
1936年5月,又隨軍西征甘肅,同年秋在甘肅地區迎來第二、第四方面軍。此時王六生已在紅軍第四師十二團二連任指導員。 [3] 

王六生抗日戰爭時期

1937年7月7日,蘆溝橋事變後,中華大地爆發了全面抗日戰爭。八月,紅軍改編為第八路軍,王六生被調任為115師343旅686團3營10連指導員,部隊進入了山西抗日前線參加平型關戰鬥。此後,王六生帶部隊進到臨汾地區整訓,擔當連隊擴軍任務,他帶領十連,走村入户,宣講愛國除寇的道理,深深地打動了貧苦青年,紛紛要求加入八路軍。在30天裏,王六生招收400多名新兵,成為一個超額完成任務的先進連。
1938年3月,王六生任686團二營營長,9月與684團在汾離公路之戰三捷,斃敵1200多人,傷敵19人。
1938年12月,王六生調任686團一營政治教導員
1939年初,686團奉命隨一一五師師部東進山東,部隊從汾陽地區出發,過同蒲路,經晉東南,過太行山。同年秋,王六生帶領686團二營,先後參加解放孔莊、文王峪、白彥等十八莊的戰鬥。
1940年3月21日夜,我軍第三次爭奪白彥戰鬥中,王六生帶領的二營打援,保證了白彥戰鬥的勝利。白彥戰鬥的勝利,為魯南抗日根據地的發展奠定了勝利的基礎。
1940年初夏,686團改為魯南支隊,王六生任二大隊政委。五月,部隊粉碎日寇對魯南山區掃蕩之後,一一五師羅榮桓政委、陳光代師長在天寶山師部駐地接見了王六生,要他和營長劉炳才兩人到嶧縣支隊分別任政治委員和支隊長,並指定帶領686團二營部,兩個連和一個重機槍排,作為嶧縣支隊主力。到部隊後,他按照羅政委以主力連隊作骨幹,對部隊進行必要的整頓,注意做好新老幹部的團結工作,特別做好黨外人士的工作,把嶧縣支隊帶成一個很有戰鬥力的部隊。劉炳才、王六生就職後,部隊進行短時的整頓。七月初,部隊南下運河南,第一仗攻克封建堡壘莊。穆莊地主武裝全部被消滅,從而掃除了澗頭集和新河地區聯結的障礙。而支隊長劉炳才在戰鬥中英勇犧牲。10月,王六生率支隊主力回到抱犢崮山區,頑固派梁繼璐向我山區進犯,嶧縣支隊趁其在我邊沿木廠村立足未穩的時候,包圍木廠激戰半日將其殲滅,生俘人槍200餘條,獲電台一部。
1940年底,王六生率領嶧縣支隊開避臨沂以西之新區,首戰攻克重鎮大中村,全殲偽軍百餘人,周圍的偽軍據點倉惶逃命,不攻自破,部隊繼續向東發展。
1941年4月,土匪頑敵王洪九部阻擊王六生領導的嶧縣支隊於東西澗村,嶧縣支隊與王洪九部激戰一天,頑敵潰逃。神山據點偽軍在嶧縣支部隊進逼下,舉義參加八路軍。此後歷任山東邊聯支隊政治委員,八路軍第115師教導2旅5團參謀長,魯南軍區5團政治委員
1941年到1943年,魯南山區處於最惡劣環境,日冠進行五次治安強化運動,部隊天天與敵戰鬥,在殲滅漢奸劉黑七、打退頑固92軍的進攻中,王六生領導的五團取得一系列勝利。
1941年6月,魯南軍區重建第三軍分區,王六生任魯南軍區第三軍分區政委兼魯南區第三地委書記。大反攻前夕,改任魯南軍區五團團長兼政委。
1945年9月,任山東野戰軍第八師23團政委。王六生在山東抗戰七年間,每戰身先士率,先後又兩次負傷。 [3] 

王六生解放戰爭時期

解放戰爭時期,1945年至1949年任山東8師23團政治委員,華東野戰軍第3縱隊8師政治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第22軍65師政治委員(師長陳士法),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2軍政治部主任。率部參加了滕縣、棗莊和宿北、洛陽、濟南、淮海、渡江以及解放金塘、舟山羣島等數次大的戰鬥和戰役。 [3] 

王六生建國之後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0年12月,任二十二軍政委,爾後曾任二十七軍、二十軍、上海警備區政委、南京軍區政治部主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等職。
1950年1月至1960年7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2軍政治部主任。
1960年7月至1964年7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0軍政治委員。
1964年7月至1965年,任中國人民解放軍上海警備區第二政治委員、警備區黨委第二書記。 [3] 
1965年5月至1969年8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軍區政治部主任、軍區黨委常委(1967年11月起)。
1969年8月至1971年11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軍區副政治委員兼軍區政治部主任、軍區黨委常委。
1971年11月至1975年8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武漢軍區第一政治委員、軍區黨委書記(1972年2月起)。
1972年2月至1975年5月,任湖北省委第二書記。
1975年8月至1982年9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工程兵政治委員、工程兵黨委第二書記。
1985年9月,當選為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
《上栗縣志》中王六生的記載
《上栗縣志》中王六生的記載(4張)
是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第九、十、十一、十二屆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

王六生人物逝世

1995年12月22日,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78歲。 [3] 

王六生所獲榮譽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獲一級解放勳章
1957年,獲二級獨立自由勳章和三級“八一”勳章。
1988年,榮獲一級紅星功勳榮譽勳章。 [3] 

王六生人物評價

王六生在戰爭年代捨生忘死,身先士卒,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作出了積極的貢獻。在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為加強部隊建設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10年動亂期間,他與林彪、“四人幫”反革命集團進行了堅決的鬥爭。他擁護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自覺地與黨中央保持一致。他作風正派,團結同志,廉潔奉公,紮實工作,充分體現了老共產黨人崇高的思想境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人民網評)

王六生後世紀念

2017年5月17日,王六生將軍的骨灰在其家屬的護送下回到將軍故鄉——上栗縣桐木鎮落葬。5月18日上午,王六生將軍紀念碑落成揭幕儀式在萍鄉人文公園舉行。 [2] 
2017年4月,為紀念王六生同志誕辰100週年,由萍鄉市中共黨史學會、中共上栗縣委、上栗縣人民政府聯合編纂的《開國將軍王六生》一書出版。 [1] 
2020年7月6日上午,原南京軍區常委、聯勤部部長楊建華少將向江蘇省檔案館捐贈了一批珍貴檔案史料,涵蓋了其父親開國上將楊得志、其岳父開國少將王六生及其本人的照片類、音響類、文字類和實物類檔案。這批檔案具體包括《開國將軍王六生》、《王六生將軍大事年表》、王六生將軍歷史照片。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