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全珍

鎖定
王全珍(1906年12月~1970年10月10日),福建永定人。1928年參加農民暴動,1929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後曾任紅1軍團第1師3團通訊主任。長征到達陝北後,任第1師司令部偵察通訊主任。1937年進入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學習,後任魯中軍區第2軍分區參謀處警備第三旅參謀長。解放戰爭時期,任東北野戰軍後勤部第5分部副部長。參加過臨江、遼瀋、平津、渡江等戰役。1956年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南海艦隊後勤部部長,1960年任南海艦隊副司令員。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並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1961年晉升為少將。1970年10月10日在廣州逝世。 [1-2] 
中文名
王全珍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06年12月
逝世日期
1970年10月10日
主要成就
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
出生地
福建永定

王全珍生平事蹟

王全珍1906年12月生於福建永定縣悠灣鄉村尾村。1928年參加龍巖後田農民暴動後,加入暴動骨幹組成的游擊隊,曾任區蘇維埃列寧隊副隊長。1929年隨游擊隊配合紅四軍攻佔永定坎市。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曾在紅4軍4縱隊10支隊任戰士、班長,後任紅1軍團1師司令部通訊科見習參謀,第1師3團通訊主任。參加了中央蘇區第一至五次反“圍剿”戰爭和長征。到達陝北後,任紅1軍團第2師司令部通訊主任,第1師司令部偵察通訊主任。參加了直羅鎮戰役。
抗日戰爭時期,於1937年進入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學習,畢業後留校任軍政大學隊長兼軍事教員,第1團第2營營長,後歷任八路軍總部直屬政治處教育股股長,魯西軍區第16團參謀長,魯中軍區第1旅司令部作戰股長,魯中軍區司令部作戰科副科長,魯中軍區第2軍分區參謀處警備第三旅參謀長。
解放戰爭時期,任赴東北警備第3旅參謀長,東北民主聯軍第3縱隊7師參謀長,遼東軍區隨營學校副校長,東北野戰軍後勤部第5分部副部長。參加過臨江、遼瀋、平津、渡江等戰役,從東北一直到海南島。
1963年王全珍(右二)與周恩來等在廣州黃埔軍校舊址合影 1963年王全珍(右二)與周恩來等在廣州黃埔軍校舊址合影 [1]
新中國成立後,任解放軍第四野戰軍後勤部第5分部副部長,中南軍區海軍後勤部部長。1954年進解放軍軍事學院海軍系高級速成班學習。1956年畢業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南海艦隊後勤部部長,1960年任南海艦隊副司令員。
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並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1961年晉升為少將。
“文化大革命”中遭到迫害,1970年10月10日在廣州逝世。 [1-3] 

王全珍主要事蹟

1970年金秋的時節,王全珍知道自己的生命已到了盡頭,便吩咐妻子高芝珍及6個子女都圍站在病榻前。
王全珍用微弱的聲音説:“我王全珍23歲離開龍巖,為黨工作整整42年了。今受迫害,體力不支……我死後……”高芝珍含淚讓丈夫呷了一口開水,輕輕地按摩他的胸部。王全珍無力地掃射了一眼6個孩子,説:“你們是革命的後代,要好好學習。一個人只能幹好事,壞事一點也不許乾的……生活上要克勤克儉,自力更生,往後可不能倚靠媽媽過日子……”每個孩子用沉重的語調錶了態,要按爸爸的要求去做。
王全珍轉過臉來,望着知心老伴,深情地説:“芝珍,我走後,你千萬不要去麻煩組織上,力爭自己去克服一切困難……領導、同志來訪,更要熱情接待……對孩子們要嚴格要求,這有好處。”
高芝珍望着丈夫病魔纏身,面容憔悴,她心如刀絞。
王全珍又最後交代了人生旅途的結束語:第一,將遺體交醫院解剖;第二,不要穿衣服,上邊蓋塊布,遺體往火爐推進之前,將布取下,帶回消毒,下次還可以用;第三,把骨灰撒在山區地裏,這樣不會污染環境,節約費用。
過了幾天,這位馳騁疆場的老將軍,走完了人生旅途,與世長辭,享年64歲。 [5] 
1952年王全珍和夫人高芝珍合影 1952年王全珍和夫人高芝珍合影

王全珍後世紀念

懷念王全珍將軍
鄭學秋
革命一駱駝,悠灣逐赤波。
揚旗揮馬列,駐魯奮干戈。
南進險頻歷,馳濤學更多。
晚年遭逼害,聞者淚滂沱。 [3] 
揮師惡戰配水池
王全珍
白山黑水當為知,浴血搏殺配水池。
暗堡豪溝交相錯,重兵把守久維持。
二縱關門打悶狗,隨手擒敵有七師。
將軍督陣決一戰,壯懷激烈鑄史詩。 [4] 
參考資料
  • 1.    中共龍巖黨史辦編.從閩西走出的驕子:中央文獻出版社,2003:42
  • 2.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軍事百科部編.開國將帥: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269
  • 3.    鄭學秋著.鄭學秋詩詞集 第2部:福建省龍巖市詩詞學會,2004:6
  • 4.    宋四根,練建安,吳金業編著.八閩雄風 福建籍開國將軍畫傳:中央文獻出版社,2006:313
  • 5.    鄭學秋著.龍川風雲: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99: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