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克俊

(陝西新意紅門高家拳第三代掌門)

鎖定
王克俊(1923.3.18-)陝西蒲城縣北一里西堡子村人。6 歲起開始習武,後拜雷伯銘先生為師,全面系統學習高家門陝西紅拳,成為當代文武雙全的紅拳代表人物。
中文名
王克俊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23年3月18日
出生地
陝西蒲城縣北一里西堡子村

王克俊相關報道

陝西新意紅門高家拳(紅拳)第三代掌門王克俊辭世(吳穎鋒/文)
王克俊1923年3月18日出生於陝西蒲城縣北一里西堡子村。蒲城地處渭河以北,自古就有習武之風,辛亥革命志士井嶽秀就是一位文武雙全的大帥,民國時期的西北軍將領嶽維峻也是蒲城出來的文武雙才。王克俊6 歲起開始習武,後有幸拜得雷伯銘先生為師,全面系統學習高家門陝西紅拳,也成為當代文武雙全的紅拳代表人物。
憶往昔,全體陝西武術人一定記得,紅拳曾有“五虎上將”張悦俠、徐雨辰、劉俠僧、王克俊、田克惠,東征西戰,走南闖北,為中國紅拳樹立起五座豐碑;但昨日傳來噩耗,五虎將之一、陝西新意紅門高家拳第三代掌門王克俊已於2008年8月2日中午13時許不幸辭世,終年89歲,令人扼腕痛惜。

王克俊師承名門

眾所周知,紅拳是土生土長的關中拳,起源於周秦,成形於唐宋,興盛於明清。到了清末,“鷂子高三、黑虎邢三、餓虎蘇三、通背李四”四位武術家是當時紅拳的代表,其中“鷂子高三”影響最大。“鷂子高三”為清末陝西三原陵前鎮高家堡人,幼隨兄練武,並隨數名武林高手習陝拳,成年後遊歷河南、河北、山東、山西、湖北等各省,遍訪名師,學過少林、通臂、花、猴拳等,精於猴拳,深得技擊精髓,即隻身遍遊,冀、魯、豫、湘、鄂、蘇、川、甘、晉等地傳紅拳十餘省,功夫超羣。曾腳踢號稱“拳打陝甘兩省,腳踢蓋世英雄”四川馬黑子而聞名於世,是紅拳開派大師。
“鷂子高三”後傳姜寶(老五)、馬耀武,姜寶傳雷伯銘、楊傑,雷伯銘再傳王克俊,從而使王克俊成為陝西新意紅門高家拳派第三代掌門人。
其實,王克俊與陝西高家拳一直有斷不了的情結。他6歲起隨其二哥(堂姐夫)武茂修習練高家拳,而武茂修是鷂子高三關門弟子張成德的入室弟子。武茂修己是兄長,更是啓蒙老師,還是王克俊武術的領路人。16歲時,為了生機王克俊來到甘肅西峯鎮,在其堂兄開辦的鹽店裏當夥計。愛武之人無論走到哪裏都會尋找高人。在此期間,王克俊遇見德順鏢局鏢師王大旗,王克俊紮實的功底、聰穎過人的智慧、刻苦勤奮的態度深得王大旗師傅喜愛,王遂傳授其“內五長”功夫。王克俊在此學藝三年,功力大長。三年後,王克俊將返回陝西時,王大旗親寫帖子將王克俊舉薦到威震西北的高家傳人王振西(黃毛)門下。王振西是清末民國初年紅拳的代表人物之一,功力卓爾。六年後,在王振西和二哥武茂修的舉薦下,王克俊終於拜在鷂子高三再傳弟子雷伯銘門下,成為雷伯銘唯一的入室弟子,時年25歲。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數位師傅的調教和數十年的錘鍊,王克俊在跑拳打手時,身法矯如游龍,擊打落似閃電,俯身燕子銜泥,翻身猛虎下山,有氣吞山河磅礴氣勢,極具感染力和震撼力。1992年在他70歲高齡時,還代表陝西老拳師和當時全國武術冠軍趙長軍一道參加了“鄭州中國少林武術節”,獲得熱烈好評。

王克俊輾轉西藏

1952年,年僅30的王克俊隨師傅雷伯銘之胞弟羅明(化名)將軍前往西藏工作。進藏33年,退休前擔任西藏藝術學院辦公室主任。在此期間,王克俊一直習拳不輟,功力更加厚實。更為可貴的是,在西藏工作期間,王克俊有機會刻苦鑽研理論,有更多精力思考問題。這為其日後總結出高家拳理論體系打下了雄厚基礎。
85年,王克俊退休返鄉,住在西安市草陽小區。終日以研究拳理、教拳育人為樂。

王克俊理論體系

王克俊不但是一個武把式,也是一個文把式。他在長期的研究實踐當中,對前輩所教拳術進行理論分析總結,初步形成了中國紅拳高家門派理論體系。
和其他中國傳統武術一樣,高家拳在形成的初期,主要是靠老師口傳心授的。因為傳承時間較短和前輩文化水平所限,前兩代人在傳授過程中還沒有完整的理論體系。作為第三代正宗傳人,王克俊清醒地認識到自己承擔的歷史使命。他既習武、又學文,歷經數十年磨練,終成文武雙修。他勤于思考,善於總結,他對紅拳理論體系的形成做出了巨大貢獻。
1984年,王克俊成為陝西省武術協會傳統武術挖掘整理辦公室成員,在其他武術工作者的相互促進下,王克俊更有機會對紅拳進行系統化研究。目前世人皆知的紅拳特點,“撐補為母,勾掛為能,化身為奇,刁打為法”,是由王克俊先生總結出來的。
王克俊在長期的武術實踐中,深刻分析研究了“江南的身法,山東的打法,河南的跑法,陝西的刁法”後總結出紅拳的技擊要領:
峯不倒,弓拉圓,
形一實二步相連。
踩腿進,審勢先,
虛實變換巧連環。
進中退,退中進,
全身一直記心間。
步法清,交口明,
兩眼緊盯對方肩。
上制肩,下制胯,
貼身鑽靠是真傳。
同時他總結出實戰中的“四要”,“一要膽,二要點,三要功夫,四要眼”。要求以強點對付弱點。
到了晚年,王克俊更注重內功修煉。他常告訴弟子,“有理卻無力,無力是真力。有意卻無意,無意是真意”。

王克俊嘔心瀝血

紅拳是優秀的文化遺產,必須一代一代傳下去。王克俊文武兼備,武德高尚,淡泊名利,其為人古道熱腸,俠骨丹心。退休返回西安後,王克俊即可開始傳拳授藝。他教拳從不保守,一絲不苟,反覆示範,仔細講解,從不厭倦。他在教拳中總結出了“四化”,頗有意味,即“功法正規化、拳術規範化、理論知識化、搏擊自動化”,由此我們可以品味出王克俊傳拳的一絲不苟、追求境界的做法了。
王克俊擇徒重在人品,從不考慮經濟利益。目前,他門內的弟子超過30餘人,其中康羣新、董正利、侯邦國、張紅旗等人已經跟隨他20多年,西安著名紅拳傳人胥文斌也是他的門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