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先明

(南開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鎖定
王先明,男,1957年生,山西省屯留縣人,博士。現為南開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中國近代社會史、文化史。在《中國社會科學》(英文版)《歷史研究》《近代史研究》《中國史研究》《世界歷史》上發表論文數十篇,出版學術著作多部。主持並完成國家和省級研究項目5項,現主持教育部“高校優秀青年教師獎勵”資助項目“20世紀前期中國鄉村社會變遷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鄉紳與鄉村社會結構變遷——1901至1937年的中國鄉村”、教育部中國社會史研究基地重大項目“近500年中國社會結構的變異”等課題。獲人事部、國家教委頒發的“全國優秀教師獎章”, 獲教育部“第三屆全國高校青年教師獎”;多次獲省部級教學、科研獎。為國務院政府津貼專家,中國社會史學會常務理事、中國義和團研究會理事,山西省史學會常務理事、副理事長。現為國家重大招標課題首席專家。 [1] 
中文名
王先明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出生日期
1957年
職    業
教師
主要成就
中國近代社會史、鄉村史
代表作品
《中國近代史(1840-1949)》《近代社會文化史論》《近代紳士:一個封建階層的歷史命運》
性    別
職    稱
教授

王先明講授課程

1、中國近代社會史
2、中國近代社會文化史
3、社會史理論與方法
4、中國近現代鄉村史

王先明出版專著

1、《中國近代社會文化史論》(28萬字),人民出版社2000年12月出版。
2、《近代“新學”——傳統中學的嬗變與重構》(24萬字)2000年3月商務印書館出版,2005年第二版。
3、《昨天——中英鴉片戰爭紀實》,(36萬字),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年出版,2000年第二版。
4、《近代紳士——一個封建階層的歷史命運》(27萬字),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出版。
5、《中國:1911》(30萬字),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年3月出版。
6、《中國近代社會文化史續論》,南開大學出版社2005年出版。
7、《清王朝的崩潰》,天津人民出版社2006年出版。
8、《院落滄桑——山西古民居的歷史文化解讀》,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出版。2008年重印,2009年再版。
9、《晉中大院——黃土高原上的古村落》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2年,2005年重印。
10、《變動時代的鄉紳——鄉紳與鄉村社會結構的變遷》,人民出版社2009年。
11、《走向社會的史學——社會史理論研究》,河南大學出版社2010年
12、《中國近代史(1840-1949)》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年
13、《走近鄉村——20世紀中國鄉村發展論爭的歷史追索》山西人民出版社2012年。
14、主編《鄉村社會文化與權力結構的歷史變遷》,人民出版社,2002年。
15、主編《二十世紀之中國——鄉村與城市社會的歷史變遷》(10冊),山西人民出版社2014年。
16、主編《20世紀中國鄉村社會變遷研究》(8冊)人民出版社(2009-2014年)。 [1] 
王先明 王先明 [1]

王先明主要論文

1,《20世紀前期的山西僱工》,《歷史研究》2006年5期。
2,《士紳階層與晚清民變》,《近代史研究》2008年第1期。
3,《晚清士紳基層社會地位的歷史變動》,《歷史研究》1996年第1期。
4,《再談馬克思、恩格斯與社會史研究》,《歷史研究》1996年第2期。
5,《評馬敏著〈官商之間〉》,《歷史研究》1997年第2期。
6,《近代紳士階層的社會流動》,《歷史研究》1993年第2期,《中國社會科學》(英文版)1994年第4期。
7,《淺論馬克思主義與社會史研究》,《歷史研究》1991年第1期。
8,《士紳構成要素的變異與鄉村權力》,《近代史研究》2005年第2期。
8,《馬克思的社會史研究與唯物史觀的形成》,《世界歷史》1993年第5期。
9,《中國近代社會史研究的理論思考》,《近代史研究》1993年第4期。
10,《中國近代鄉村史研究及展望》,《近代史研究》2002年第2期。
11,《鐵路與華北內陸新興市鎮的發展(1905-1937)》,《中國經濟史研究》2006年第3期。
12, 《清代社會結構中紳士階層的地位與角色》,《中國史研究》1995年第4期。
13,《清代的禁教與防夷》,《近代史研究》1993年第2期。
11,《近代新學的民族定位》,《光明日報》1997年10月4日。
12,《社會史理論研究的回顧與展望》,《光明日報》 1995年12月25日。
13,《論史著表述的時代變革》,《光明日報》1994年9月26日。
14,《社會史的學術關懷與問題意識》,《人民日報》2006年2月24日。
15,《歷史學視野下的三農問題》《光明日報》2004年6月22日.
16,〈開展二十世紀的中國鄉村史研究〉,〈光明日報〉2000年12月1日。
17,《近十年中國社會史研究述評》,《中國史學》(日)1996年。
18,《論民權即紳權》,《傳統文化與現代化》1995年第6期。
19,《中國社會史學的歷史命運》,《天津社會科學》1995年第5期。
20,《從紳士階層到紳商集團》,《社會科學戰線》1995年2期。
21,《淺論社會關係與社會史研究》,《浙江社會科學》1997年2期。
22,《關於社會史的學科定位問題》,《社會科學戰線》1998年3期。
23,《近代紳士階層的分化與基層政權的蜕化》,《浙江社會科學》1998年4期。
24,《紳士階層與近代社團》,《天津社會科學》1994年4期。
25,《近代紳權的時代特徵》,《社會科學研究》1995年5期。
26,《紳士階層與早期的“華夷”衝突》,《河北學刊》1994年2期。
27,《紳士在收回利權運動中的作用》,《山西大學學報》1994年4期。
28,《“鬼神”形象在近代》,《山西大學學報》1993年3期。
29,《清未農會的興起與士紳權力功能的變化》,《社會科學研究》1999年2期。
30,《面向新世紀的思考》,《社會科學研究》1999年2期。
31,《晚清鄉村基層社會控制體系的歷史變遷》,《史學月刊》1999年3期。
32,《略談區域社會史研究的意義》,《文匯報》1989年5月2日。
33,《淺談社會史的研究對象與範疇》,《河北學刊》1989年2期。
34,《也論近代中國的“重商主義”》,《社會科學戰線》1989年2期。
35,《近代“體用”思維模式與〈勸學篇〉》,《天津社會科學》1989年6期。
36,《近代中國紳士階層的分化》,《社會科學戰線》1987年3期。
37,《近代中國早期民權思想探析》,《史學月刊》1990年5期。
38,《論社會關係與社會史研究》,《浙江社會科學》1997年2期。
39,《中國社會史理論研究概述》,《中國史研究動態》1992年5期。
40,《走向社會的史學》,《光明日報》1991年12月31日。
41,《馬克思恩格斯與社會史研究》,《光明日報》1990年2月21日。《新華文摘》1990年第4期。
42,《社會關係與社會史研究》,《光明日報》1989年8月9日。
43,《論近代“士農工商”社會結構的錯動》,《河北學刊》1991年1期。
44,《清代“閉關政策”與封建文化心理》,《山西大學學報》1992年4期。
45,《論近代社會中的紳士集團》《史學月刊》1990年2期。
46,《自立軍運動中和武昌起義後吳祿貞活動試析》,《山西大學學報》1982年1期。
47,《革命派和維新派的早期關係與自立軍》,《山西大學學報》1983年2期。
48,《中國同盟會形成過程淺論》,《山西大學學報》1986年3期。
49,《試論革命派對改良派的策略原則》,《安徽史學》1991年1期。
50,《中國近代紳士述論》,《求索》1989年1期。
51,《近代中國紳士集團轉型初探》,《東南文化》1990年4期。
52,《近代中國曆程與西方文化的傳播》,《山西大學學報》1989年1期。《高校學報文摘》1989年3期。
53,《近代山西的手工業》,《山西地方誌》1990年5期。
54,《陳廷敬的重民思想》,《山西大學學報》1999年第3期。
55,《張之洞與晚清新學》,《社會科學研究》2000年第4期,《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0年第5期。
56,《“經世學”與近代“新學”的發端》,《社會科學戰線》2000年第4期。
57,《晚清保甲制的歷史演變與鄉村權力結構》,《史學月刊》2000年第5期。
58,《閤中西為一法——近代中國早期西方著作的譯述及其影響》,《山西大學學報》2000年第4期。
59,〈開展二十世紀的中國鄉村史研究〉,〈光明日報〉2000年12月1日。
60,《近代“新學”與社會文明轉型的幾點思考》,《天津社會科學》2000年2期。《新華文摘》2000年第6期。
61《簡評〈晚清文化保守思潮研究〉》,《光明日報》2001年9月25日,《史林》。
62,《關於近代中國新學的民族定位》,《河北學刊》2001年第3期。
63,《近代新學的歷史軌跡與時代特徵》,《天津社會科學》2002年第1期。《新華文摘》2002年第6期。
64, 《中國社會史理論研究的回顧與展望》,《中國歷史學年鑑》1996年。
65《康有為與戊戌新學的形成》,《山西大學學報》2002年第2期。
66,《20世紀20-30年代鄉村合作社借貸資金的來源與構成》,《天津師大學報》2002年第4期。
67,《試述晉西北抗日根據地鄉村權力結構的變動(1937-1945)》,《社會科學研究》2002年第1期。
68,《社會史:走入新世紀的新取向》,《南開學報》2002年第6期。
69,《20世紀30年代中國鄉村防衞體制的變遷》,《河北學刊》2002年第5期。
70,《晚清的舊學與新學》,《天津師大學報》2003年第1期。
71,《縣政建設運動與鄉村社會變遷》,《史學月刊》2003年第4期。
72,《晉綏邊區土地關係與社會結構的變動——20世紀30-40年代的鄉村社會變遷》,《中國農史》2003年第1期。
73,《辛亥革命後中國鄉村體制的歷史變動》,《河北學刊》2003年第1期。
74,《人、人口與社會結構——關於社會史一個基本理論問題的思考》,《中國社會歷史評論》第5期。
75,從《東方雜誌》看近代鄉村社會變遷, 《史學月刊》2004年12期。
76,《鄉紳與鄉村權力結構的演變——20世紀三、四十年代閩中鄉村權力的重構》,《中國農史》2004年3期。
77,《鄉村民眾視野中的社會分層——以二十世紀二十至四十年代初的華北鄉村為例》,《人文雜誌》2004年6期。
78,《清末警察與直隸、京師等地的社會文化變遷——以英氏〈大公報〉為中心的探討》《河北師大學報》2005年1期。
79,《袁世凱與晚清地方司法體制的轉型》,《社會科學研究》2005年第3期。
80,《論20世紀初葉中國鄉間私塾的文化地位》,《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1期。
81,《近代新學教育與鄉村社會流動》,《福建論壇》2005年第8期。
82,《傳統與現代的交錯、糾葛與重構——20世紀前期中國鄉村權力體制的歷史演變》,《近代中國的鄉村社會》,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83,《英斂之、〈大公報〉與清末立憲》,《山西大學學報》2006年第1期。
84,《區域化取向與近代史研究》,《學術月刊》2006年第3期。
85,《傳統民族主義與近代民族主義的歷史界標》,《史學月刊》2006年7期。
86,〈從自治到保甲:鄉制重構中的歷史迴歸問題——以20世紀三、四十年代兩湖鄉村社會為範圍〉〈史學月刊〉,2008年第3期。
87,〈晚清的實業教育述論〉,〈晉陽學刊〉2008年第3期。
88,《中國近代社會史研究的歷史、現狀與未來》《晉陽學刊》2004年1期。
89,《洋務運動與傳統中學的結構性變動》,《天津社會科學》2004年2期。
90,《梁啓超與近代新學的歷史命運》,《南開學報》2004年5期。
91,從《東方雜誌》看近代鄉村社會變遷, 《史學月刊》2004年12期。
92,《子夜宣言與太原辛亥起義——文物、文獻與史實之互證》,《南開學報》2003年第4期。
93,《關於近代新學的“文化模式”》,《歷史教學》2004年第1期。
94,《中國近代社會史的歷史進程與發展趨向》,《歷史教學》2007年第5期。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