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兆澄

鎖定
王兆澄(1896~1949),字子明,天長縣銅城鎮人。自幼勤奮好讀,以優異成績畢業於上海南洋中學。1923年公費赴日留學,就讀於東京帝國大學農化系。畢業後回國,曾在南京中央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湖南大學、四川大學等高校任教授。1948年8月,任國立師範學院博物系主任、教授。同年,中國共產黨組織領導學生開展“反遷院”鬥爭,嚇跑了原任院長,王兆澄被推為代理院長、應變委員會主任。1949年8月,國民黨當局強迫師範學院南遷。應變委員會召開全院大會,派學生代表赴衡陽向國民黨省政府及中央銀行請願,要求撥款維持師生員工生活。王兆澄率院財會人員從衡陽領取辦學經費,返校途中,遭劫匪殺害。 [3] 
本    名
王兆澄
子明
所處時代
民國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安徽省天長縣銅城鎮
出生日期
1896年
逝世日期
1949年8月10日
主要作品
《皮蛋之研究》
《落葵之研究》等論文
主要成就
研究中國傳統食品皮蛋的形成原理及營養成分
配製成功“消治龍”藥膏
研製壓縮餅乾,調味醬油等
提升抗戰時期茶葉出口數量、質量
國    籍
中國
信    仰
基督教

王兆澄人物生平

王兆澄(1896~1949),字子明,天長縣銅城鎮人。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 年)生於一小商之家。自幼勤奮好讀,於上海南洋中學畢業後,因成績優異,於1923年被選送日本公費留學,攻讀於東京帝國大學農機系。在校期間,以現代科學分析方法,對中國皮蛋進行研究,有《皮蛋之研究》、《落葵之研究》等論文。1925 年東京大地震中,衣服、書籍、器具全部被毀,並被日本青年打傷,一度回鄉休養,曾於縣城城隍廟向羣眾講析地震情況,宣傳科普知識。 [2] 
1926年,畢業於東京帝國大學,回國後於1933年至1936年在中央大學任教授。1940年至1943年在復旦大學任教,1945年至1948年在浙江大學任教。此外,還曾任教於南通學院、湖南大學、四川大學等高校。曾協助上海民族資本家吳藴初興辦味精廠,為揚州某藥店配製“消治龍”藥膏,經上海某製藥廠生產銷售。又運用生物化學知識在湖北棗陽縣鹿頭鎮公社實用農校培植過果木。在上海研製數種維生素,還曾運用化學方法制作調味醬油。抗戰期間,曾資助過抗日團體,並曾在湖南桃源縣為抗日軍隊研製壓縮餅乾。 [2] 
1948年8月,受國立師範學院代院長謝扶雅之聘,由浙江大學轉國立師範學院(時設於湖南衡山之麓的南嶽鎮)任博物系主任、教授。當時,國民黨統治已搖搖欲墜,國立師範學院的青年學生在中國共產黨地下組織的領導下,組織各種進步學社,開展革命活動。1949年5月,國民黨當局眼見湖南解放在即,企圖將國立師範學院遷至廣州,中共黨組織領導學生開展了“反遷院”鬥爭,原任院長被嚇跑。由於地下黨的支持和進步師生的擁戴,王兆澄被推為代理院長。為了進一步開展護校、護產鬥爭,中共地下黨組織師生羣眾成立了應變委員會,王兆澄被推為主任。應變委員會始終在中共黨組織的掌握之下,其主要部門的負責人均為中共黨員。 [2] 
1949年8月,長沙和平解放,國民黨當局為了強迫國立師範學院南遷,斷絕該院經費,強行疏散學生。黨組織通過應變委員會召開全院師生員工大會,派學生代表數十人赴衡陽向國民黨湖南省政府及中央銀行請願,據理力爭,要求撥款維持師生員工的生活。國民黨湖南省政府託辭應由國師負責人及財會人員出面方可撥給經費。王兆澄毅然率領該院出納組主任張震中、會計估理員周凱等4人赴衡陽領取經費1.3萬元(銀元)。此時,國民黨軍白崇禧部隊潰退衡嶽一帶,兵荒馬亂。王兆澄為保證運款安全,同意張震中通過在衡陽國民黨空軍的熟人,請其運輸兵團派車運款,並於啓程之前設晚宴招待運款官兵。8月10日,王兆澄等運款回南嶽,行至九潤橋附近,埋伏此地的一羣持槍匪徒突然竄出,強令停車,將王兆澄等5人趕下汽車,綁縛於樹,車上銀元被悉數擄去,然後將王兆澄等5人全部槍殺。匪徒持槍欲射時,王兆澄大呼:“我是院長,要殺殺我,不要殺別人!”匪徒離去時,會計周凱尚未氣絕,臨終對趕來現場的國師同事説:“兇手就是在衡陽國軍中的熟人”。可見這是國民黨軍隊針對國師師生反遷院鬥爭製造的一起血案。 [2] 
王兆澄一生專心治學,潔身自好。平時篤信基督教,待人和善。國立師範學院師生及當地羣眾將王兆澄等5人厚葬於南嶽衡山之白龍潭,併為之立碑,長沙名士駱鴻凱撰《五人墓碑記》。 [2] 
1988年10月,王兆澄被追認為烈士,由民政部頒發革命烈士證書。 [4] 

王兆澄主要成就

研究中國傳統食品皮蛋的形成原理及營養成分分析,配製成功“消治龍”藥膏投產(一説是化學家顧翼東所配製),研製壓縮餅乾,調味醬油等,為振興民族工業做出了貢獻。 [4] 
1940年夏,作為國內屈指可數的農業生物化學家,任復旦大學茶葉專修科、茶葉研究室教授,為抗戰時期中國大宗出口物資——茶葉的產量、質量提升做出了貢獻。 [4] 

王兆澄人物軼事

在日留學期間的王兆澄 在日留學期間的王兆澄 [4]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日本趁西方列強無暇東顧之機,抓緊工業發展,導致國內勞動力需求急速膨脹,從而吸引了中國廣東、福建、浙江、山東等沿海地區農民東渡謀生。大批華工抵達日本後,散處長崎、大阪、東京、神户、名古屋等地。他們幹最重、最累、最髒的活,得到的卻是最為低廉微薄的薪酬,還常常遭受廠礦主、工頭的毆打和扣薪,遭受日警的凌辱欺壓。王兆澄目睹華工同胞異國他鄉艱辛求生,被奴役、被虐待的狀況,心情壓抑,憤恨難平。他發願要幫助他們,為他們提供服務,緩解痛苦。因此,他於1922年在名古屋創辦了一個名為“共濟號”的華工服務所,以供華工寄宿,幫助他們解決短時的困難。之後,為了幫助廣大在日華工,他又與王希天及留日學生總會、青年會、聖公會等團體在東京發起組織“中華民國僑日勞動同胞共濟會”。“共濟會”是一個為維護旅日華工合法權益的民間組織,內設治療部、教育部、慰問部,從事華工免費體檢、診治,開辦華工夜校,訪問華工等。當華工遭到日本人凌辱欺壓之事時,王兆澄等“共濟會”負責人就會出面為他們交涉。因此,“共濟會”成了事實上在日華工維護權益,爭取公道的“靠山”,也是團結凝聚華工的場所。故遭日本不良分子忌恨仇視。 [4]  [5] 
1923年9月初,日本關東地區發生亙古罕遇的大地震,地震波及東京、橫濱、箱根等地。震後又發生大火、海嘯。據統計,這次災難受害人數達340餘萬,死傷者30萬。在天災中,更夾雜了人禍。一些喪心病狂的日本在鄉軍人、軍警、浪人、青年團趁火打劫,大發獸性獸行,以刀劍、棍棒等冷兵器顯示所謂“武士道”精神,瘋狂殺人攫財。恣意虐殺被其視為賤民的朝鮮人及華工,並令人髮指地碎屍拋屍,或焚屍滅跡。暴徒的行徑,引起王希天、王兆澄的極大不安,他倆擔心華工的生命安危,不顧自身處境,四處走訪、尋找華工,給以慰問救助。然而在這一行動中,王希天遭日本軍警暗殺,王兆澄被暴徒擊傷。 [4]  [5] 
日本當局深恐地震期間軍警、暴徒殘殺無辜華工的醜聞真相外露,一面嚴密封鎖信息以欺瞞中國政府,一面視王兆澄為詳情知悉者,而定其為“最不能容忍其回國”的人,進而對其行動實行盯稍,設置種種障礙阻止其離開日本。同年10月初,王兆澄在友人掩護下,喬裝成華工難民,混入被遣送人羣回國。船抵上海碼頭後,他住入華工難民集居的“四明公所”,與他們同吃同住,併發起組織“難民委員會”,自任調查委員。他發誓要把在日華工遭虐殺的詳情查清,公之報端,以討公道。他逐一走訪見證人,取得了大量第一手材料,統計出遇害人籍貫、姓名、人數,並公佈於上海各大報紙。以鐵證揭穿了日本當局的讕言推諉。 [4]  [5] 
參考資料
  • 1.    圖片檢索 - 中國近代影像資料庫  .中國近代影像資料庫[引用日期2023-04-20]
  • 2.    安徽省地方誌編纂委員會編.安徽省志 66 人物誌[M].北京:方誌出版社,1999:756.
  • 3.    《安徽歷史名人詞典》編輯委員會編.安徽歷史名人詞典 下[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1057.
  • 4.    周亞明.共和國不會忘記 復旦大學烈士傳[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21:143.
  • 5.    温州市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浙江省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編. 浙江文史資料 第57輯 東瀛沉冤 日本關東大地震慘殺華工案[M].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