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允之

(東晉將領)

鎖定
王允之(303年-342年),字深猷,琅邪臨沂(今山東臨沂)人。東晉將領,侍御史王會之孫、撫軍將軍王舒之子,丞相王導、大將軍王敦的堂侄。
王允之出身“琅邪王氏”,早年曾揭發王敦反叛圖謀,並隨王舒居於荊州、會稽等地。蘇峻之亂時,王允之代任揚烈將軍,領東方義軍屢戰叛軍,在平叛中建立大功。戰後獲封番禺縣侯。歷任建武將軍、宣城內史、江州刺史、衞將軍等職。
鹹康八年(342年),王允之去世,年四十。諡號“忠”。
本    名
王允之
深猷
所處時代
晉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琅邪臨沂
出生日期
303年
逝世日期
342年
主要成就
助平蘇峻之亂
官    職
江州刺史、衞將軍等職
封    爵
番禺縣侯
諡    號

王允之人物生平

王允之機警多智

王允之出身“琅邪王氏”,是侍御史王會之孫、撫軍將軍王舒之子,丞相王導的堂侄。王允之在兒童時就被堂伯父、大將軍王敦認為“似己(像自己一樣聰慧機警)”,王敦對他十分喜愛,常常攜王允之出入。 [1-2] 
太寧元年(323年),王允之不慎在酒後聽到了王敦與其黨羽密謀進攻建康(今江蘇南京)的圖謀,他為防王敦猜忌,於是偽裝大醉嘔吐,才躲過一劫。不久後,又以回京探望新拜廷尉的父親為由回到建康,使晉明帝司馬紹得知了王敦的圖謀,能夠早作準備。 [3]  十一月,王舒出鎮荊州,王允之也隨行。 [4-5] 
太寧二年(324年),明帝平定王敦之亂,打算授官給王允之,王舒推辭道:“臣的兒子年紀尚小,不願意早早為官。”之後,明帝允許王允之隨王舒前往會稽郡居住。 [6] 

王允之東軍主將

主詞條:蘇峻之亂
咸和元年(326年),在蘇峻之亂爆發前一年,王導認為蘇峻將會被主政的外戚庾亮逼反,於是以王舒出任會稽郡內史作外援。後蘇峻果然叛亂,並於咸和三年(328年)攻陷建康。王舒在當年於會稽舉義兵,以抵禦叛軍。但義軍屢戰不利,叛軍轉攻吳興郡,掠奪東遷、餘杭、武康等縣。王舒於是以王允之行(代理揚烈將軍,與將軍徐遜、陳孺及揚烈將軍司馬朱燾等率精兵三千於武康縣突襲叛軍,斬首數百級,叛軍棄舟奔逃。王允之接收繳獲的器械,進兵援助吳興郡太守虞潭。當時,叛軍大將韓晃在攻破宣城郡後,轉而攻擊故鄣、長城等地。王允之派朱燾、何準出戰,在於湖與韓晃交鋒。虞潭派強弩手支援朱燾,迫使韓晃退走。此役,義軍斬首一千餘級,招降叛軍兩千人。史稱“(虞)潭由是得保(吳興)郡”。 [7]  五月,討伐義軍盟主、荊州刺史陶侃表授王允之為督護吳郡義興晉陵三郡征討軍事。 [8] 
咸和四年(329年)二月,義軍收復石頭城,蘇峻之子蘇碩及弟弟蘇逸相繼被義軍斬殺。叛軍大勢已去,內部開始自相殘殺,叛將張健在殺死“背叛)於己”的弘徽等人後,企圖率水師佔據吳興郡。王允之領軍迎擊,大敗張健,俘獲男女一萬餘口。張健與韓晃等繼續西向故鄣縣敗逃,被司空郗鑑所派的參軍李閎在平陵山擊斬(晉書·王允之傳》稱王允之追擊韓晃至長塘湖,大敗叛軍,不知與此事是否同時)。王允之追擊韓晃至長塘湖,大敗叛軍。蘇峻之亂徹底平定。 [9-10]  戰後,王允之因功封番禺縣侯,食邑一千六百户。後又任建武將軍、錢唐縣令,並領司鹽都尉 [11] 

王允之家族砥柱

咸和八年(333年)六月,王舒去世 [12]  ,王允之離職葬父。王舒下葬後,朝廷起用王允之為義興郡太守,王允之因憂傷父喪而推辭。王導去信,以家族利害、先輩事蹟敦促王允之出仕,但他仍拒絕就職。 [13] 
咸和九年(334年) [12]  ,王允之被起復為宣城郡內史、監揚州江西四郡事、建武將軍,出鎮於湖。 [14] 
鹹康元年(335年)四月,據稱後趙皇帝石虎即將南侵,朝廷戒嚴,部署防禦,其中王允之便奉命改鎮蕪湖。 [15]  其後,王允之進號為西中郎將、假節 [16] 
鹹康六年(340年) [12]  ,王允之被授為南中郎將、江州刺史。他為政有方,在任上甚有聲威和惠澤。 [16] 

王允之轉官逝世

鹹康八年(342年),豫州刺史庾懌送酒給王允之意圖毒殺他。王允之覺得奇怪,先給一頭狗喝下,這隻狗不久卻死去。王允之於是密報晉成帝,令晉成帝司馬衍大怒。事發後次月,庾懌自殺。 [17] 
當時,王允之的堂兄弟王恬王導次子)為父守喪期滿,僅被起用為位置較偏遠的豫章郡太守。王允之聞訊後大為驚愕,他認為王恬是王導的兒子,理應受到優待,不可出任遠郡(指豫章郡)太守,於是自請卸去江州刺史之職轉授於王恬,以表示自己對執政的中書監庾冰的不滿。庾冰一面作出“甚愧”的姿態,立即任命王恬為吳郡內史,一面又順勢解去他江州刺史之職,改授為衞將軍、會稽郡內史。 [18]  但王允之似乎並未就職,僅至建康任衞將軍一職。十月甲午日,王允之逝世,享年四十歲。朝廷賜諡號“忠”。 [12]  [19-20] 

王允之主要成就

王允之早年曾揭發大將軍王敦反叛的圖謀,對於王敦之亂的平定起到一定作用。 [3]  蘇峻之亂時,王允之代任揚烈將軍,率領東方義軍屢次與叛軍大將韓晃交戰,又迎破叛將張健,在平叛中建立大功。 [10]  [7]  江州刺史任上,王允之著有惠政,治績顯著。 [16] 

王允之人物評價

房玄齡:允之騂角,無棄山川。 [2] 晉書
蘇軾:哀哉(鄭)小同,殆哉岌岌乎(王)允之也!孔子曰:“危邦不入,亂邦不居。”有由也夫! [21] 東坡志林
蔡東藩:王允之偽醉紿敦,確是奇童。 [22] 兩晉演義
田餘慶:琅邪王氏自王允之死後,已喪失了競逐的力量。 [12]  東晉門閥政治

王允之逸聞趣事

偽醉紿敦
晉明帝時,大將軍王敦曾在一次夜間與黨羽飲酒,王允之也在席,但先因酒醉躺下休息。及后王敦與親信錢鳳在席間商討攻打建康的事,王允之在當時已醒來,故此聽到全部對話內容。他因怕王敦懷疑自己聽到機密,於是便大作嘔吐,弄得衣服和臉上都是嘔吐物,自己則仍倒在原地。錢鳳走後,王敦果然前來察看,見如此景況,也不懷疑王允之聽到機密。不久後,王允之以父親王舒新拜廷尉為由請求返回建康探望見父親,王敦准許。王允之到建康後,便將王敦的圖謀告訴王舒,王舒於是與丞相王導一同稟報晉明帝司馬紹,讓其早作準備。 [3] 

王允之親屬世系

主詞條:琅玡王氏(琅琊王氏
輩分
關係
姓名
簡介
家世
祖父
官至侍御史
父親
官至撫軍將軍,封彭澤縣侯。卒贈車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諡號“穆”。
子輩
兒子
王晞之
襲封番禺縣侯。
孫輩
孫子
王肇之
王肇之,王晞之之子,襲封番禺縣侯。
表格參考資料: [2] 

王允之史料記載

晉書·卷七十六·列傳第四十六》 [2] 
資治通鑑·卷九十二·晉紀十四》
《資治通鑑·卷九十四·晉紀十六》
《資治通鑑·卷九十七·晉紀十九》
參考資料
  • 1.    《晉書·卷七十六·列傳第四十六》:允之字深猷。總角,從伯敦謂為似己,恆以自隨,出則同輿,入則共寢。
  • 2.    《晉書·卷七十六·列傳第四十六》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3-04-01]
  • 3.    《晉書·卷七十六·列傳第四十六》:敦嘗夜飲,允之辭醉先卧。敦與錢鳳謀為逆,允之已醒,悉聞其言,慮敦或疑己,便於卧處大吐,衣面並污。鳳既出,敦果照視,見允之卧吐中,以為大醉,不復疑之。時父舒始拜廷尉,允之求還定省,敦許之。至都,以敦、鳳謀議事白舒,舒即與導俱啓明帝。
  • 4.    《晉書·卷七十六·列傳第四十六》:舒為荊州,允之隨在西府。
  • 5.    《晉書·卷七十六·列傳第四十六》:太寧初,徙廷尉。敦表舒為鷹揚將軍、荊州刺史、領護南蠻校尉、監荊州沔南諸軍事。
  • 6.    《晉書·卷七十六·列傳第四十六》:及敦平,帝欲令允之仕,舒請曰:“臣子尚少,不樂早官。”帝許隨舒之會稽。
  • 7.    《晉書·卷七十六·列傳第四十六》:在郡二年而蘇峻作逆,乃假舒節都督,行揚州刺史事。……舒率眾次郡之西江,為冰、藻後繼。冰、颺等遣前鋒進據無錫,遇賊將張健等數千人,交戰,大敗,奔還御亭,復自相驚擾,冰、颺等並退於錢唐,藻守嘉興。賊遂入吳,燒府舍,掠諸縣,所在塗地。舒以輕進奔敗,斬二軍主者,免冰、颺督護,以白衣行事。更以顧眾督護吳晉陵軍,屯兵章埭。吳興太守虞潭率所領討健,屯烏苞亭,並不敢進。時暴雨大水,賊管商乘船旁出,襲潭及眾。潭等奔敗。潭還保吳興,眾退守錢唐。舒更遣將軍陳孺率精鋭千人增戍海浦,所在築壘。或勸舒宜還都,使謝藻守西陵,扶海立柵。舒不聽,留藻守錢唐,使眾、颺守紫壁。於是賊轉攻吳興,潭諸軍復退。賊復掠東遷、餘杭、武康諸縣。舒遣子允之行揚烈將軍,與將軍徐遜、陳孺及揚烈司馬朱燾,以精鋭三千,輕邀賊於武康,出其不意,遂破之,斬首數百級,賊悉委舟步走。允之收其器械,進兵助潭。時賊韓晃既破宣城,轉人故鄣、長城。允之遣朱燾、何準等於之,戰擊於湖。潭以強弩射之,晃等退走,斬首千餘級,納降二千人。潭由是得保郡。
  • 8.    《晉書·卷七十六·列傳第四十六》:會陶侃等至京都,舒、潭等並以屢戰失利,移書盟府,自貶去節。侃遣使敦喻,不聽。及侃立行台,上舒監浙江東五郡軍事,允之督護吳郡、義興、晉陵三郡征討軍事。
  • 9.    《晉書·卷七十六·列傳第四十六》:既而晃等南走,允之追躡於長塘湖,復大破之。
  • 10.    《資治通鑑·卷九十四·晉紀十六》:(咸和四年二月)張健疑弘徽等貳於己,皆殺之,帥舟師自延陵將入吳興。乙未,揚烈將軍王允之與戰,大破之,獲男女萬餘口。健復與韓晃、馬雄等輕軍西趨故鄣,郗鑑遣軍李閎追之,及於平陵山,皆斬之。
  • 11.    《晉書·卷七十六·列傳第四十六》:及蘇峻反,允之討賊有功,封番禺縣侯,邑千六百户,除建武將軍、錢唐令,領司鹽都尉。
  • 12.    田餘慶.《東晉門閥政治》: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6-1
  • 13.    《晉書·卷七十六·列傳第四十六》:舒卒,去職。既葬,除義興太守,以憂哀不拜,從伯導與其書曰:“太保、安豐侯以孝聞天下,不得辭司隸;和長輿海內名士,不免作中書令。吾羣從死亡略盡,子弟零落,遇汝如親,如其不爾,吾復何言!”允之固不肯就。
  • 14.    《晉書·卷七十六·列傳第四十六》:咸和末,除宣城內史、監揚州江西四郡事、建武將軍,鎮於湖。
  • 15.    《晉書·卷七·帝紀第七》:(鹹康元年)夏四月癸卯,石季龍寇歷陽,加司徒王導大司馬,假黃鉞,都督征討諸軍事以御之。癸丑,帝觀兵於廣莫門,分命諸將,遣將軍劉仕救歷陽,平西將軍趙胤屯慈湖,龍驤將軍路永戍牛渚,建武將軍王允之戍蕪湖。司空郗鑑使廣陵相陳光帥眾衞京師,賊退向襄陽。戊午,解嚴。
  • 16.    《晉書·卷七十六·列傳第四十六》:鹹康中,進號西中郎將、假節。尋遷南中郎將、江州刺史。蒞政甚有威惠。
  • 17.    《晉書·卷七十三·列傳第四十三》:又嘗以毒酒餉江州刺史王允之。王允之覺其有毒,飲犬,犬斃,乃密奏之。帝曰:“大舅已亂天下,小舅復欲爾邪!”懌聞,遂飲鴆而卒,時年五十。
  • 18.    《晉書·卷七十六·列傳第四十六》:時王恬服闋,除豫章郡。允之聞之驚愕,以為恬丞相子,應被優遇,不可出為遠郡,乃求自解州,欲與庾冰言之。冰聞甚愧,即以恬為吳郡,而以允之為衞將軍、會稽內史。
  • 19.    《晉書·卷七十六·列傳第四十六》:未到,卒,年四十。諡曰忠。
  • 20.    《晉書·卷七·帝紀第七》:(鹹康)八年……八月辛丑,彭城王紘薨。以江州刺史王允之為衞將軍。……冬十月甲午,衞將軍王允之卒。
  • 21.    《東坡志林》  .古籍文獻網[引用日期2017-09-02]
  • 22.    扶錢鳳即席用謀 遣王含出兵犯順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9-13]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