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儀軒

鎖定
王儀軒遼寧省朝陽市人,1940年7月生。中共黨員。1963年畢業於中國民航高級航空學校。歷任中國民航第十飛行大隊飛行員、分隊長、中隊長、副大隊長、大隊長,民航瀋陽管理局總飛行師、副局長、局長。 [1] 
中文名
王儀軒
國    籍
中國
籍    貫
遼寧省朝陽市
出生日期
1940年7月
畢業院校
中國民航高級航空學校
人物經歷
1983年5月5日,王儀軒駕駛三叉戟296號客機,執行瀋陽至上海航班任務。同行的機組成員還有機長和長林、領航員王培富、馮雲武、空勤通信員王永昌、空勤機械員林國榮、乘務員程梅、姜民英、李霞。飛機於上午10時49分起飛,35分鐘後飛臨渤海上空時,突然遭到卓長仁等6名武裝暴徒劫持,劫機者用槍打傷王永昌和王培富,逼迫機組將飛機飛往南朝鮮首都漢城。在歹徒槍口下,王儀軒表現得沉着冷靜。為了保證全體乘客和機組人員的安全,他始終把飛機牢牢地操縱在自己手中,一邊與劫機者周旋,乘飛機急劇下降的機會轉向大連方向,一邊由同伴向地面發出緊急信號,但被卓長仁發覺。他又操縱飛機轉向丹東方向,仍被卓發覺。當飛機飛臨平壤上空時,卓長仁等人發現不是漢城,便威脅要炸掉飛機。這時,王儀軒等機組人員已經與劫機者整整週旋了一個半小時,機上油料不多了。為了避免機毀人亡,王儀軒與和長林密切配合,在沒有地面指揮、飛行資料、導航設備,又缺少領航員、機械員的情況下,把油料將要耗盡的飛機安全地降落在只有25米寬、1200米長的僅供直升飛機和小型輕便飛機使用的南朝鮮春川美軍軍用機場上,顯示了高超的飛行技術。飛機落地後,他又巧妙地麻痹劫機暴徒,指揮機組和乘客銷燬機密文件。在與南朝鮮當局交涉時,當場發表了五點聲明:一、立即和美國大使館取得聯繫(因飛機落在美軍機場);二、立即和日本大使館聯繫(因機上有三名日本乘客);三、我們決不同台灣發生任何聯繫;四、要求南朝鮮當局保證全部旅客、機組人員和飛機的安全;五、按照國際民航公約處理這次劫機事件。在南朝鮮的5天5夜,他是機組和乘客與南朝鮮當局談判鬥爭的核心,發揮了堅定的領導作用,維護了祖國的尊嚴和榮譽。
經中國政府嚴正交涉,被劫飛機及旅客和機組人員於5月11日經上海返回瀋陽,省市有關方面舉行了隆重的歡迎大會。5月18日,國務院命名王儀軒機組為“中國民航英雄機組”;授予王儀軒“中國民航英雄機長”稱號,並記特等功一次;機組成員和長林、王培富、王永昌也被記特等功,馮雲武、林國榮、程梅、姜民英、李霞被記大功。1984年4月,遼寧省人民政府又授予王儀軒省特等勞動模範稱號。 [1] 
參考資料
  • 1.    瀋陽市人民政府地方誌辦公室編,瀋陽市志 17 人物,瀋陽出版社,2000.04,第140-141頁